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测度浙江省县级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及其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AHP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2)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离散;(3)通过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4种“俱乐部趋同”类型,高绩效和低绩效趋同俱乐部的空间分布最广,稳定性最大;(4)绩效内部的协调度体现为高值区带动下的区域整体水平趋高,但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单纯的正比关系。研究结论: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效应、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效益绩效则主要与城市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俱乐部趋同”格局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主导的产业梯度转移、需求拉动等外溢效应以及周边地区的学习机制;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土地的空间重组与优化能明显提高土地绩效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解决中国房屋拆迁中,由于土地使用权收回程序的缺失以及制度路径的不明确给房屋拆迁带来的困境与弊端。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的房屋拆迁中缺失“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的法律程序,造成房屋拆迁的合宪性危机;(2)中国香港地区通过“土地收回”与“强制售卖”的分类机制,在土地征收领域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3)大陆地区对于因危房改建、旧城改造而引起的房地产开发应适用不同于公益事业的准司法机制。研究结论:建立“公益收回”与“有条件强制收回”的城市土地使用权双轨制收回制度是解决房屋拆迁各项矛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讨基于“反规划”思想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将生态基础设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具体途径,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提出了运用“反规划”理论和景观安全格局方法,通过建立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土地控制分区,并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导则;(2)依据不同生态过程的景观安全格局和土地控制分区,调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基于“反规划”思想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符合土地生命系统的内在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可以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念和方法上的借鉴,也是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发展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及其模式体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在分析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宏观背景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战略基本架构和模式体系,拓展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和专家决策支持方法。研究结论:构建了多层次土地利用战略的“环扇模型”,包括核心域、目标域、主体域和环境域;揭示了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的多层级、多目标特点,包括宏观战略层、区域调控层和地区操作层;提出了基于不同功能导向的中国土地利用“八大”战略;梳理出不同战略之间的“二层二结一连通”互动关系型式,对深化土地科学理论层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土地股份合作制,是90年代初产生于经济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作为农村股份合作制的一种具体形式,它直接指向最敏感的土地关系及集体产权关系。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是股份合作制问题热点中的热点。本文就近两年来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问题的理论争鸣加以阐述。一...  相似文献   

7.
重构中国水电开发中的征地补偿技术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构建适合中国大西南地区水电建设征地补偿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确立“公平补偿”的标准,从保证移民福利水平不降低出发,进行移民搬迁前后的现金流分析,构造新的补偿函数,并借助资产评估的方法测算征地补偿费。研究结果:(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中沿用的“产值倍数法”不适应中国大西南水电开发中的实际情况;(2)收益法测算的征地补偿费不足以弥补农业安置方式中的耕地开发成本。研究结论:(1)补偿费用中应包含新耕地开发成本;(2)依据成本法和收益法结合重构的征地补偿函数,提高了征地补偿测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占地指标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确定缓解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不断增长的工程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矛盾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判断分析法。研究结果:设立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土地占用指标交易市场体系,规划许可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在该市场上可以购买占地指标,所得资金专款专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工作,通过该市场将整个国土内的“占”和“补”联系起来,实现耕地占补的“项目平衡”,最终实现宏观意义上的耕地 “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分析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土地宏观调控的特点、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新一轮宏观调控具有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尝试采用土地政策、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用、“治标”兼“治本”以及调控及时,力度得当等特点。(2)调控取得初步成效,紧缩的供地政策对抑制投资过快增长,防范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起到了一定作用。(3)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地政策的运用并非积极主动的;某些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很多政策以短期措施为主,并且强调集中控制;政策的时滞效应显著。研究结论:对2003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经验的总结表明,土地政策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工具,但是具体如何使用还应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21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1年,国内研究集中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土地供给、农地流转机制建设、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土地要素市场化、产权安全效应、产权制度创新、土地征收补偿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问题;国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土地市场与农业发展、土地市场参与主体与土地利用效率、产权安全与农业生产效率、土地制度改革的减贫效应等。研究结论:土地经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土地经济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着力探索理论创新,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经济理论、更好地为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服务而努力。2022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基础理论探索、土地市场波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土地要素市场化机制设计、土地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确权登记颁证进展与绩效评估、重要改革试点的跟踪与评价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18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8年,土地价格、土地市场化、土地产权安排、土地征收和土地改革等是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焦点。国外研究关注城市土地价格的变化趋势、土地市场不完善的原因、产权稳定性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成效等,而国内研究重点关注农地流转的意愿和价格、失地农民的福利、产权稳定性与农业投资的关系、土地制度演化变迁过程以及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等问题。研究结论:2018年,土地经济领域研究在土地制度变迁过程、土地流转市场新体系、土地供给、土地细碎化、征地影响因素等方面有所进展。2019年将重点关注实现乡村振兴的土地政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跟踪评估、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融资担保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19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研究以实践探索为主,集中于土地供给对房价的影响、土地流转意愿、产权与农户投资、征地的福利效应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外研究则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关注影响城市地价的因素、发展中国家土地市场发展、产权与女性福利、土地改革的发展方向等。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经济在基础理论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仍需加强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土地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2020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经济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土地经营权流转及权益实现、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共享理念下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建设、低效用地再开发与利益协调机制、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确权登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7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2016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6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取得进展,创新提出土地科学发展时空锥理论和模型;(2)土地经济领域开始关注长时序波动规律等新要素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以及土地流转中的政府作用,土地产权和征地制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均有所突破,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对不动产登记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的关注持续升温并开始侧重工作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研究;(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探索面向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空间规划改革构想和建议;(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移动测量技术与设备和便携式管理系统的研发方面取得了进展,复垦土壤特征及多种新型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治工程的开展。研究结论:2017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土地科学系统视角的土地科学专用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包括土地科学问题研究总体框架构建研究,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评价、土地整治工程、土地信息工程等理论及技术体系研究,典型区域土地系统多要素耦合作用与优化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的区域农地生产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对中国“七五”到“十五”期间区域农地的生产效率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2R模型和BC2模型。研究结果:(1)传统农业大省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地综合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较高,农业生产具有优势。(2)规模收益值的计算结果显示,东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投入结构存在着问题,西部地区投入不足。(3)从时间序列的比较分析中发现,在“十五”期间各地区的农地生产效率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存在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制度运行视角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国家、产权和契约视角对我国征地制度的运行效率进行了经济解释,并就认识征地制度问题的本质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建议。研究发现:制度运行路径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征地制度的运行状况,我国现阶段征地制度构成要素中,国家属于高水平运行要素,产权和契约属于低水平运行要素;产权和契约是我国征地制度中的两个"短板"要素,其中,产权为主要"短板"要素,契约是次要"短板"要素;国家强度是我国征地制度较高效率运行的主要来源与动力,但继续增加国家要素投入不会继续促进整个征地制度效率的提高。因此,我国征地制度的发展和变迁,应重点加强产权和契约二要素的治理力度,不断调整三者组合,不断优化制度内部结构,而不是一味地增加国家强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梳理土地制度的公私关系,探讨土地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制度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国家及法律)以后的基础性制度,并交替存在着公有制、私有制等制度形态;无论是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土地公有制与私有制选择始终是一对矛盾,但产权是否清晰与土地公有私有无关,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应同等保护公私财产,平等保护财产权并非追求财产平等。研究结论:土地作为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土地所有制度属于政治范畴,土地产权制度与财富分配机制属于经济问题,土地制度规则应遵循公权与私权均衡,公利与私利分野。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小产权房”持有者的动机因素以及动机取向,揭示中国“小产权房”持有者动机的构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1)“小产权房”持有者动机可以分为5个动机取向:金钱价值影响、基本住房改善、自然宜人环境、工作生活需要、认知兴趣实现;(2)在“小产权房”持有者动机取向中,金钱价值取向的动机强度最高;(3)大多数“小产权房”的持有者动机是复合型的动机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取向构成。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1996 — 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依据浙江省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土地更新调查成果,分析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状况,构建浙江省1996 — 200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各种地类变化情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以图管地”新机制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1996 — 2005年,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占耕地减少面积的59.39%,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交通、水利等建设占用耕地占37.65%。浙江省优质耕地与快速城市化区域在空间分布上高度重合,必须科学地编制与实施省、市、县、乡4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保护耕地与保障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间的关系,调控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建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基于《物权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改造的讨论,旨在改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应当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明确承包地被征收的“公共利益”需要和细化征地补偿标准。研究结论:要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的问题、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就要切实改进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建构。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损失;同时在城乡居民市场主体地位、城乡土地产权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研究结论:基于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改进出发,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并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