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同,本文实证回归结果表明,家族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现金替代物、债务融资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公司投资机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利支付率与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企业规模、银行借款比重、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和股权制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融资约束是影响家族企业现金持有量决策的重要因素,而且家族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主要体现为支持动机,而不是一般认为的掏空动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不同,本文实证回归结果表明,家族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现金替代物、债务融资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公司投资机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利支付率与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企业规模、银行借款比重、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和股权制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融资约束是影响家族企业现金持有量决策的重要因素,而且家族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主要体现为支持动机,而不是一般认为的掏空动机。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样本公司2009-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情况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安徽省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绩效的显著负相关,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由此得出结论,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两权过度偏离会导致公司绩效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2009年沪市发行A股且采用金字塔控股的137家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用托宾Q衡量公司绩效,对现金流权、控制权、两权分离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最终控制股东现金流权与托宾Q正相关,表现出利益汇聚和激励效应;最终控制股东控制权与托宾Q负相关,存在大股东利用控制权攫取控制权私利现象,并且两权分离度与托宾Q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2005—2008年存在控制性股权转让的6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超控制权收益攫取的视角,研究了控制权成本补偿与超控制权收益的划分以及大股东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大股东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获取的控制权收益都是超控制权收益,其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我国存在控制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与控制权比例不相关,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以及超控制权收益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2005—2008年存在控制性股权转让的69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超控制权收益攫取的视角,研究了控制权成本补偿与超控制权收益的划分以及大股东收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大股东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获取的控制权收益都是超控制权收益,其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我国存在控制性股权转移的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与现金流权比例正相关,与控制权比例不相关,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以及超控制权收益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运用2003~2008年我国所有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从大股东控制视角出发,重点关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正相关,实际控制人为国有的比非国有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高;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由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实际控制人性质对公司现金持有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决定现金持有量:技术还是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3—2008年上海证劵交易所501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技术(企业成长性)和制度(公司治理机制)两个角度出发,实证研究其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成长性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和OLS等方法实证检验公司特征如何影响公司现金持有量。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比英美国家高;(2)不同行业之间的公司现金持有量存在系统性差异,行业类别是影响公司现金持有量的一个重要因素;(3)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机会与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4)杠杆、非现金流动资产与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5)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具有相对高的现金持有量。作者没有发现银行债务显著影响公司现金持有量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2003-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们研究了公司财务状况和公司特征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公司成长机会、资产负债率与现金持有量正相关.公司规模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Cash and Corporate Control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The takeover market is often suggested as appropriate for containing the agency problems of excessive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However, recent studies report contradictory evidence. I focus on the takeover‐deterrence effects of corporate liquidity and suggest the proxy contest a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control mechanism. I find that proxy fight targets hold 23% more cash than comparable firms, an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a contest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in excess cash holdings. Proxy fight announcement return also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excess cash. Following a contest, executive turnover and special cash distributions to shareholders increase, while cash holdings significantly decline.  相似文献   

12.
陈峻  袁梦 《审计研究》2020,(2):106-113
审计费用和现金持有价值是公司财务审计研究领域的两个重要话题。审计费用高低所隐含的公司风险程度影响着投资者对公司增加现金持有量将产生积极还是消极效应的判断,会导致公司股票超额回报率的变化,进而也可能影响其现金持有价值,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本文以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模型为基础,引入审计费用和融资约束变量,对融资约束条件下审计费用与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过高的审计费用会降低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审计费用增加得越多,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越低。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相对于其面临较高程度的融资约束时,公司面临较低程度的融资约束时审计费用对其现金持有价值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公司特征、股权结构与现金持有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特定的制度和治理背景下探讨企业特征与股权结构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虽然静态实证结果显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都能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但动态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具有动态的均值复归趋势。这符合权衡理论和代理理论的预期,但不符合融资优序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14.
以沪深两市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现金持有水平、投资者与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与关联交易显著正相关,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越高,基于大股东掏空的关联交易侵占越多;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与关联交易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这说明有效的投资者保护体系能够起到约束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以及加强投资者保护的执法力度,是治理关联交易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证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产生影响的不同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确实可以促进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提升,这种作用机理更多地来自产品市场竞争的掠夺效应而不是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掠夺效应和治理效应可以通过融资约束得到更好的区分,在融资约束公司中掠夺效应表现更为显著。揭示了中国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具体促进机制,并检验了融资约束在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Bank Power and Cash Holdings: Evidence from Japan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Using industrial firm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 and Japan,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bank power on cash holdings. We showthat Japanese firms hold more cash than U.S. or German firms.We also document that Japanese cash balances are affected bythe monopoly power of banks. During periods with powerful banks,firms' high cash hol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banks extractingrents. When banks weakened, Japanese cash levels became morelike U.S. firms. We conclude that strong Japanese banks persuadefirms to hold large cash balances. This is contrary to widelyheld beliefs about the Japanese governance system.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of a firm to sell its real assets and its cash holdings behavior. A substitution effect exists between the size of cash balances and the liquidity of a firm’s real assets when access to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 is limited. Among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firms, higher asset liquidity is related to lower cash holdings. Additionally for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firms, the market value of cash is lower for firms with higher asset liquidity.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link between CEO governance heterogeneity, power structure of the firm, and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on various facets of post-IPO cash polic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st-IPO cash holdings as well as marginal value of cash reserves are higher under a founder CEO governance regime relative to non-founder CEOs. Concentrating board power in the hands of founder CEOs however, reduces their ability to maintain higher post-IPO cash reserves.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influences both the level and marginal value of cash reserves in the hands of founder CEOs. Further, we find that stronger internal governance reduces the tendency of IPO firms to deploy excess cash reserves to fund internal investments in excess of industry rivals. Final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excess cash reserves in competitive industry environments lead to superior post-IPO operat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