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基于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考虑消费倾斜因素,对我国的经常账户动态路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可以分为消费倾斜部分和消费平滑部分;相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跨期价格,我国居民更加偏好未来消费;消费平滑部分则准确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特征。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很大程度上是居民基于对未来消费的偏好和对净收入变动的预期而选取最优消费路径的理性结果,并非长期失衡的表征。相应地,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从外部均衡转向鼓励居民消费、优化收入分配,以实现居民福利的改善。与此同时,经常账户顺差扩大的趋势也将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考虑消费倾斜因素,对我国的经常账户动态路径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可以分为消费倾斜部分和消费平滑部分;相对于国际资本市场跨期价格,我国居民更加偏好未来消费;消费平滑部分则准确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特征.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顺差很大程度上是居民基于对未来消费的偏好和对净收入变动的预期而选取最优消费路径的理性结果,并非长期失衡的表征.相应地,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从外部均衡转向鼓励居民消费、优化收入分配,以实现居民福利的改善.与此同时,经常账户顺差扩大的趋势也将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国经济外部均衡的集中体现,经常项目反映了国内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对经常项目的解释也就是对储蓄投资差额的解释。由于储蓄本质上是居民跨期选择的结果,故根据跨期选择理论研究储蓄动机是理解经常项目的重要环节。笔者基于消费者跨期最优分析,建立了包含预防性储蓄变量的经常项目现值模型。模型将经常项目形成分解为预防性储蓄、平滑消费、倾斜消费和新息四个来源。来自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对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尽管预防性储蓄对经常项目的贡献在不同的风险规避量下和不同的年度会有较大差别,但在5%的利率假设下,这一指标基本集中在30%~50%,这表明预防性储蓄是中国经常项目形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原因,从储蓄形成的视角为未来涉及经常项目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红忠  秦泰 《金融研究》2015,423(9):34-49
本文采用经常账户跨期分析法(Intertemporal Approach),分析实际汇率等相对价格变动对居民最优消费路径的期内替代和跨期替代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并对这种潜在影响的方向和程度进行实证检验。本文采用创新的方法构造我国季度宏观数据,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增强了实证分析的稳健性和针对性。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的跨期替代弹性约为0.16,包含相对价格因素的跨期均衡模型对我国经常账户的波动具有相当程度的解释能力;预期收入变动和实际汇率等相对价格因素对最优消费路径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实际汇率变动带来的期内替代效应——是导致2005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人民币升值幅度之间同向波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促进GDP增长,消费的贡献应最大,基于此本文从构造跨期选择模型中得出影响我国居民跨期消费决策的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消费者主观偏好率、收入、利率,并从这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居民消费及其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项妍妍 《云南金融》2011,(9X):51-53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1985—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两个顺差的形成因素,并验证了其原因可能存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经常项目顺差的形成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居民收入及居民储蓄率有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有关,并且影响两个顺差的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1985—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两个顺差的形成因素,并验证了其原因可能存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经常项目顺差的形成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居民收入及居民储蓄率有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和外商直接投资有关,并且影响两个顺差的因素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国际资本流动性作为衡量一国货币政策效果和资本进出壁垒的重要指标,受到各国学者和央行的广泛关注。基于跨期消费平滑理论的跨期经常项目模型对于测度一国国际资本流动性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将汇率因素引入该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资本流动性总体偏低但近年来改善明显,阻碍资本自由进出的壁垒已经大大减小,资本项目账户的开放步伐正在加快;对理论经常项目序列的构建与比较表明,汇率是度量国际资本流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论文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万户"调研数据对我国28个省农户的跨期消费偏好、风险偏好和社交密度偏好等三个行为经济学特征与借款行为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远期消费偏好对农户家庭内源融资供需平衡起到调节作用并显著影响着借款需求发生概率;2.高社交密度和基于节俭品质的远期消费偏好在农村社会可以充当一定的信用资本从而提高农户家庭借款的可得性;3.风险偏好对农户借款需求和可得情况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反应函数计量技术,对我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存在从财政赤字到经常项目的Granger单向因果关系,财政赤字的增加长期内会改善经常项目收支状况.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顺差并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并且随着我国宏观调控逐步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财政政策,政府应密切关注财政政策的变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局面.本文用实证方法,建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长期密切相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向外汇储备增量的转化效果明显强于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增长受储备导向和储备经营渠道等影响.并据此提出强化储备经营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LC-PIH)理论,本文建立居民收入、消费支出、股市市值和购房支出几个变量之间的实证检验模型,以研究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选取季度和月度频率数据,测算我国2003~2018年全口径居民消费和2013~2018年乘用车消费的股市财富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全口径居民消费主要受收入的影响,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显著,检验结果符合持久收入说;乘用车消费除受收入的影响之外,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显著。基于实证结果,并结合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存在的财富效应,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稳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我国消费平稳增长、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的根本;二是要发挥出股市在消费中的财富效应,需改变我国股市长期存在的牛短熊长困境;三是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通过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等间接渠道参与股市的比重,使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受资源禀赋、消费习惯、人口状况、外贸政策、市场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经验数据表明该比重在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的经济起飞阶段都不同程度处于较高水平,而中国比重最高与我国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保障程度低等状况密切相关。本文选取一组经济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各变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而提出调整我国较高的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江 《证券导刊》2009,(47):52-54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应声下降,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心理感受和消费信心,居民的收入感受和未来收入预期都在2009年出现大幅下降。从收入对支出的最终制约看,现有的收入水平决定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空间不是很大。然而,经济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实现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与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相比,二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呈现明显的一增一减格局,即经常项目顺差增加,而资本项目逆差扩大。中国在过去十年维持的"双顺差"破局,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平衡。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出现回升,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放缓,进口增速明显低于出口,从而货物贸易顺差大增;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则是跨境资金双向流动明显,而且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下降,并非资金大量流出。从下半年来看,由于当前世界经济疲软,国际收支顺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国际收支或将进一步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我国经常项目、二元经济转型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永久性增长会导致经常项目逆差,但影响不显著;二元经济转型因素的存在会导致经常项目取向于顺差,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美两国跨期贸易模型的分析与检验结果说明,美国是偏好现在消费的国家,中国是偏好未来消费的国家。中国与美国存在互利的跨期交易,中国出口现在产品交换未来产品是推迟消费模式,美国出口未来产品交换现在产品是提前消费模式。仍然蔓延未散的美国经济危机,自然会对中美跨期消费模式的持续性产生冲击。中国要减少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应从调整跨期消费偏好入手,重点做好有利于提升当前消费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应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和跨期平滑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是不完全的。无论是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还是从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收入组家庭来考察,城镇家庭消费的跨期平滑系数γ均介于0~1之间。此外,城镇家庭消费的风险分担程度很低,消费风险分担机制很不完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各个地区内部和不同收入组内部的风险分担系数要高于全国总体的风险分担系数,这说明我国城镇家庭在进行消费风险分担时具有显著的“本地偏好”和“阶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