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国家统筹国内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疆长治久安的重大部署。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省保险业的区域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快推进云南省保险业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保险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化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深入探究了云南省保险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险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保险领域中广泛应用而引起的一场保险业革命,它将促使保险机构更加贴近市场和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保险业的长远发展.我国保险业在硬件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还不高,应加快保险信息化发展,提升我国保险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2002年四川省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07.23亿元,同比增长42.53%,保险深度2.2%,保险密度124元.四川保险业增长速度虽有加快,但在地域发展和公司业务规模上极不平衡,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差异化的保险市场需要差异化的保险监管.因此,抓住重点,合理利用监管资源,探索分层监管和划线监管的防风险策略,对基层保险监管部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省级区域保险业发展评价:基于保险业绩指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向军 《上海保险》2007,(1):42-44,31
引言 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将不得不面对“巨大的保险潜在需求”和“保险业缓慢增长”之间的矛盾,为此,我们必须深思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速度放缓的深层次原因。这里,本文将近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受阻的原因归结为“结构性问题”,其中突出的反映在空间上保险业的非均衡发展。不过,我国非均衡的区域保险业发展,并没有呈现出类似于区域经济一样的“东高西低”的阶梯式发展特征。正如魏华林、李开斌(2002)的分析,“尽管西部落后,但是其保险深度并不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国非均衡的区域保险业发展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区域保险发展的业绩水平?如何才能够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均衡发展呢?就此,本文将通过引入保险业绩指数对我国35个省级区域(包括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不包括西藏。)的保险发展业绩水平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期正确认识各省级区域保险业的发展现状,为促进省级区域保险发展,均衡区域保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利用2001年~2009年数据,研究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的情况,并得到研究成果,一是以保险密度为标准,2003年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呈现σ收敛、β收敛以及跨越式增长态势;二是以保险深度为标准,2003年之后我国区域保险业的发展基本呈现σ发散态势;三是以保险密度为衡量标准的区域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空间收敛的性质,而以保险深度为指标则不存在空间相关;四是人身保险对保险业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更大,其变动特点决定了保险业整体区域发展差距的变动特点;五是以保险密度指标衡量,对保险业区域发展差距贡献最大是三大地区间的差距,但有下降趋势,以保险深度指标衡量,则三大地区间差距是最小的差距来源,西部地区内部差距的贡献度提高得极为迅速。  相似文献   

6.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潜在风险亦日益突出,对区域金融稳定将会产生负面影响.笔者结合冠县保险业发展实际,对保险业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阐述了保险业潜在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提出了防化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庞楷 《甘肃金融》2004,(3):59-60
保险业是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区域保险业的发展是完善区域保险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国企改革、医疗改革,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立足于甘肃省区域内部,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我国加入WTO的双重背景入手,对甘肃保险业发展问题、行业发展问题的区域性研究进行一种尝试.在对甘肃省保险业发展及多重背景考察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西部部分省份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的保险业发展政策及规划,笔者认为甘肃省保险业的发展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然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步拉大,保险市场在地区发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战略的实施,保险业区域发展平衡性问题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然而,有关研究多通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指标来反映保险业区域发展问题,不能全面反映保险业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状况以及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保险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峰  闫石 《上海保险》2007,(4):27-29,22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保险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具有一致性。在中国保险业恢复发展的二十多年中,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资金、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人才、工资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优势,吸引着投资者、资金、技术、劳动力等不断流入这些地区,保险公司的总部往往设立在这些地区,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也不断地流向这些地区,东部地区的保险业因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北京、上海、深圳“区域保险中心”;而西部地区保险业由于经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欠缺,发展相对落后。由于我国的经济和保险业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在绎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回波效应往往大于扩散效应。这样,发展快的区域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区域发展更慢,“累积性因果循环”使区域经济和区域保险的差距逐步扩大。对于这种区域问的不平衡性,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干预,否则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将难以得到改善。中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的落后状况,使得保险业不能有效发挥其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粗放开发资源向和谐利用资源转变,已成为当今保险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主要趋势和核心内容,原有的以个人保险营销为主的发展模式已很难跟上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转型需要。个人保险营销模式是1992年由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引入我国的,在过去20年的运行中,个险营销渠道作为保险业的三大渠道之首,为保险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营销体制的弊端逐渐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因而在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先进模式和经验的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保险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2001~2011年我国大陆30个省份(不含西藏)保险密度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全国以及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保险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短期及因果关系检验,分组计算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的贡献度,得出如下结论:全国层面经济增长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保险业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增长;区域层面经济增长和保险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一致,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相似文献   

12.
林涌 《保险研究》2011,(12):33-39
本文在综合研究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图给出包括产品差异化、市场集中度、竞争手段、企业经营效益等为主要内容的保险业过度竞争判断依据。并以重庆财产保险业为例,在分析财产保险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竞争特征,得出保险业过度竞争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由于经营主体众多、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以及效益低下等因素,重庆财产保险业...  相似文献   

1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为经济区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对保险业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课题组在全面分析北部湾保险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借鉴深圳保险创新试验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构建北部湾国际区域保险服务中心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及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保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京津冀保险业相关的指标的分析,发现河北保险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大致保险深度每增长1%,会带动人均GDP增长1.27%.因此大力发展河北保险业有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保险业存在密切联系,在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过程中,发挥并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在构建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耦合协调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份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时空维度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全国维度下,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耦合协调状况不佳,二者的耦合始终处于颉颃阶段,而二者的协调关系经历了由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转变;(2)区域维度下,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失衡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失衡现象较为突出,失衡的原因表现为东部地区由城镇化不足所致,中西部地区由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保险业发展滞后;(3)省际维度下,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和空间扩散特征,由沿海与沿江省份组成的“T”形极化格局向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转变。  相似文献   

16.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关于保险业发展、竞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将保险业活动与竞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生机理划分为保险发展效应、非均衡效应和反垄断效应三类。本文选取我国各省份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发现总体上看产寿险业发展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后,构建相对保险深度指标对样本分类,发现在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好的区域发展保险业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差的区域保险业则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最后,保险业竞争加强垄断降低的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任壮 《银行家》2008,(6):32-37
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市场分化、价格分化、公司分化.市场分化,即区域房地产市场走势差异化明显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李焱 《投资北京》2013,(10):70-71
通过吸引创新型金融机构,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围绕长安街西延长线这条交通优势主轴,石景山区强力布局金融产业,打造"长安金轴"日前,由保监会和市政府联手打造的"国家级保险产业园"落户石景山区。产业园占地面积64.5公顷,将以中国保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核心,吸引全国各类保险业态及新兴金融机构聚集,构建保险业集中发展区域。像这样的金融相关产业,近期频繁布局石景山,区内金融机构已过百家。各类新兴金融机构抢滩石景山,一条"金轴"正崛起在长安街西端。  相似文献   

19.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找准保险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将之转化为保险业和保险监管部门推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实施方案,对推进保险业创新与发展、尽快做大做强保险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的保险业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和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吉林省与同处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在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费收入增长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经济、社会及人口因素是两省保险业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应该通过采取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转变发展方式、进行差异化经营等政策措施,更好地促进吉林省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