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宏观金融风险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首先构建我国的金融自由化、金融风险和收入分配指数,然后将金融自由化的效应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金融风险效应以及收入分配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金融风险以及收入分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自由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减少了金融风险,增加了收入分配差距.误差修正项均具有对偏离均衡的调整作用,金融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产生正的冲击,对金融风险先是正的冲击,然后是负的冲击.金融自由化的效应最明显的是经济增长效应,其次是金融风险效应,收入分配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最致命、最隐蔽的风险之一。本文基于内外部因素分析框架,运用压力情景下的LCR作为风险评价指标,通过构建VAR计量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定量验证了宏观变化、结构调整对大型、中型银行流动性的冲击效应及贡献度大小。研究发现,外部宏观因素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增强。其中,大型银行得益于被动负债和中央银行的救助优势,对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摆布及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更强;中型银行由于同业及表外业务过快扩张,流动性风险更为突出。据此,宏观层面要更加注重宏观流动性把控,强化金融监管行为的有机协调;微观上则应进一步提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同业、表外业务的全面流动性管理与监管。  相似文献   

3.
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经济增长的速度、规模和质量影响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总量构成等又反作用于经济增长。2001年来,云南省经济与税收总体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并且从2005年以后,税收增长速度大体上高于经济增长。对此,本文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云南省近12年的经济数据。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云南省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但非经济增长因素对税收增长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云南省目前的宏观税负处于经济增长可承受范围内,并未抑制经济的增长;云南省税收弹性指标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云南省税收持续增长的3点建议:扩大税源经济,提高税源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开辟新税源;加强税收信息化管理,强化税源控制。  相似文献   

4.
金春雨  董雪 《财政研究》2021,(4):116-128
本文构建了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与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SV-TVP-FAVAR)模型,探究了我国宏观税负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非对称效应,并从总量与结构双重视角考察了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动态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与非对称效应,税收的负向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效应弱于其正向波动所带来的抑制效应;从总量视角来看,各时期税收的增加均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从结构视角来看,商品税的增加在经济危机时期与经济复苏时期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而在经济平稳时期具有促进效应,各时期增加所得税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增加财产税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总量驱动与结构优化的双轮调控税收政策更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99~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和财产税类的税收竞争有助于经济增长,个人所得税、城建税和行为税的竞争却会制约经济增长,增值税和非税收入的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别税收对市场主体经济行为影响的差异、现行的税收分权和征管体制、经济增长的公共品供给需求约束等,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内在逻辑。总体而言,我国地方税收竞争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促进了经济增长。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解释1998~2008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发现,在1998~2008年的11年间,保险发展区域差距整体呈现逐步阶梯式收敛的过程。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禀赋,也即地区固有因素,是最主要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市场化程度。其中,市场化程度是诸因素中持续降低保险区域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吴洪  赵桂芹 《保险研究》2011,(10):14-21
本文试图解释1998~2008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发现,在1998~2008年的11年间,保险发展区域差距整体呈现逐步阶梯式收敛的过程。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禀赋,也即地区固有因素,是最主要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市场化程度。其中,市场化程度是诸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八大城市群的地级市及以上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税收竞争的经济增长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税收竞争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且其可以通过间接效应及反馈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补充了对"中国税收增长之谜"的解答;从区域异质性看,与珠江流域和北方地区不同,长江流域的地方税收竞争增长效应并不显著;从空间距离变化视角看,200公里—1000公里区间为地方税收竞争空间外溢效应的密集区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理已死"论断的显著特征.据此,有必要清晰认识并高度重视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非均衡发展的既成事实,系统性深化地方税收优惠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基于拓展的四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利用2008-2014年省际数据,分析中国区域税收征管效率状况及动态趋势,并分解剖析全要素征管效率变动的四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8-2014年全国税务系统征管效率值年均为0.868,全要素征管效率增速年均为10.1%,效率整体基本处于递增状态,但增速下滑趋势明显.影响因素分解发现:规模技术变化是驱动各地区税收征管全要素效率增长的核心因素,纯技术变动居中,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提升效果不显著;中部规模技术增速最快,东北和西部地区规模效率持续恶化,纯技术效率增速略快,东部纯技术增速强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4 2012年武汉市税收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经济增长与宏观税负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用小口径和中口径对宏观税负进行衡量时,样本研究区间内宏观税负与GDP呈现负相关关系,而用大口径测度则表明宏观税负与GDP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研究各税种税负对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增加对经济增长效应最为明显,其次是资源税、流转税和财产税,而过重的企业所得税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文章进一步提出优化税负结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洪 《税务与经济》2007,2(3):74-78
税收政策在缩小地区贫富差距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针对现有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应当及时纠正向东部地区过度倾斜的累退性导向,以实现地区范畴上的公平对待,并避免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出现各地争设各类开发区、园区的风潮。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差异,应积极推动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以自动调整区域税负分布状况。此外,消费行为及其结构也会在微观层面对税负分布及归宿产生影响。对区域性因素的扰动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税负分布格局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率、增长弹性系数、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系数、旅游联动系数四个指标,系统搜集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淮南2004~ 2012年旅游客流量、旅游收入、GDP数据,对皖北旅游开发带动经济增长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研究.在定量测算皖北旅游产业经济贡献指数、增长弹性系数基础上,分析皖北旅游发展质量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状况,揭示了区域内各地市旅游发展的不同响应,为皖北地区以及同类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增长型税制简论:对中国税制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看,税收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经济的增长,然而,中国税制结构、税制要素设计等使我国现行税制也具有较强的内在增收功能,而这种增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性促进因素。这种增长型税制所具有的特性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可持续发展和调节收入差距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任其发展将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我国的税制改革不宜简单立足于对现有税制体系进行小修小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税制的增长型特性,构建具有现代发展理念的发展型税制。  相似文献   

14.
倪红福 《金融研究》2022,500(2):21-39
基于BF(2020)模型框架,本文构建了嵌入间接税、成本加成和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扭曲—调整的索洛余值的事后核算和结构分解新方法,进一步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WIOD数据库等编制了与模型匹配的社会核算矩阵,实证测算分析了1997—201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变化。研究表明:(1) 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且两者存在明显此消彼长的“跷跷板”特征,劳动的贡献相对较小且贡献率呈下降趋势。(2)纯技术效率变化一直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贡献部分,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是其分水岭,受技术模仿后发优势逐步式微的影响,技术进步速度下滑,但2012年后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影响,纯技术效率逐步提升。(3)扭曲因子配置效率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贡献由正转负,进口中间品贸易条件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贡献率由负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大背景下,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但2007—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扭曲因子配置效率出现短期恶化并拉低了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16.
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估算:1997~2005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实证研究,是分析税收高增长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实际估算中,首先,在深入分析GDP与税基对应性的基础上,界定了经济因素的内涵及其与税收增长的关联性;其次,结合相关的数据资料,确定了相应的分析步骤和估算方法;最后,计算得到了主要经济因素在1997~2005年期间对于税收增长影响作用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产业链延伸能够优化我国的产品结构和经济结构,带动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但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税权过度集中、地方税规模过小、内外资企业税制不统一及税收征管制度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不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因此,基于延伸我国产业链的客观要求,应通过制度的设计和创新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外商投资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研究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制,相对减少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背景下,新企业所得税制实施对引进外资的影响及其效应。其结论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虽然外商投资于中国境内的企业数量、绝对规模并未减少,且有一定增长趋势,但引资规模的增长幅度下降;投资于第一产业的企业数量和金额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一直极低,投资于第二产业比例逐渐降低,投资于第三产业比例相对提高,对引导外商进入高新技术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激励不够明显。进而提出适度延长中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期并加大优惠力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等实施一定期限的所得税免税优惠,适度延长基础设施建设的减免税期限或改变优惠方式等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基于新增长理论,从金融发展的3个层面--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来考察2003-2010年金融业在区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中的支持作用,结果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集聚与差异的形成过程中,金融支持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的贡献又存在差异。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伴随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水平不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基于此,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作为服务于企业和国家的重要经济活动,其关系模式的分离又重新被提上研究日程,企业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进行纳税筹划,保障企业和投资者利益.对于国家而言,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也有利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税收.本文在回顾已有国内外财、税会计分离的研究基础上,全面评价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适用于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适度分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