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货币错配风险的特征与组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VaR模型失败率的VaR风险综合值的权数构造方法,并利用它测度货币错配VaR风险上下限值和分析风险变动特征。同时AR(m)—ARCH类模型VaR组合风险测度表明:组合模型的VaR值比单一模型更合理和可靠;具有债权型特征的我国货币错配风险主要来自于外币资产增长快于外币负债的增长;货币错配风险区间的波动宽度与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增长之比值呈正相关关系;在本币升值和贬值之间权衡得失时,本币升值比贬值更有利于债权型货币错配风险的弱化。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的研究普遍显示,货币错配是造成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研究者所构建的模型主要集中于对净外币负债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研究,无法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净外币资产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引致渠道作出解释。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两期微观经济主体(银行、企业)行为模型。模型表明本币的大幅升值会恶化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一国的金融或经济危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净外币资产形态下货币错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使得在盯住汇率制度下积聚的巨大货币错配风险逐渐暴露出来.货币错配是否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以及本世纪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累积的新风险进行梳理、比较与分析,得出净外币负债型货币错配与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在一定的条件下都会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两个方面修正了货币错配测算模型。一方面,引入了表外的外币资产和负债及金融部门的外币衍生工具;另一方面,运用GDP剔除经济规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修正的ACMAQ模型,以中国金融部门24家上市企业的数据为基础,估算了中国金融部门的货币错配情况。本文发现,2001~2004年间,中国金融部门存在轻微的债权型货币错配,但2005年以后中国金融部门债权型货币错配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制度和面临的特殊发展阶段及发展背景出发,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将是我国现阶段和未来所面临的一种重要现象。人民币升值及其升值预期将带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积累,在结售汇制度下发生货币倍增效应,给我国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人民币对内贬值即通货膨胀扩大了我国GDP的规模和国际排名,也给我国带来了财富效应。本文指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财富幻觉,并对这种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评论     
《中国货币市场》2014,(3):71-71
郭新明:商业银行货币错配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郭新明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主要表现为:银行外汇敞口净头寸呈上升趋势;银行汇兑损失有所好转;银行外币现金流对汇率的敏感性较高。为防范货币错配风险.需将商业银行货币错配纳入宏观审慎监管范畴.  相似文献   

7.
货币错配与净值损失:来自银行部门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霞  朱超 《上海金融》2007,44(8):40-45
本文构建了货币错配与净值的关系模型,用银行部门数据进行验证,并判断出现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以银行的净外币资产作为银行货币错配的替代变量,用汇总损益与外币折算差额来代替货币错配的损失。结果表明,尽管由于折算汇率等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但货币错配与净值损益间关系仍然显著。中国银行业整体上有着非常严重的货币错配,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风险。部分银行还存在发生较大危机的可能性。由于巨额的货币错配,银行业对汇率非常敏感,但账面损失在减少。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货币当局和银行机构的净对外头寸与经济总体的净对外头寸和净国际投资头寸对新兴市场货币错配状况进行估计,发现尽管新兴市场货币当局和银行机构的净对外头寸为正值,但经济总体的净对外头寸和净国际投资头寸除少数国家外大都表现为对外净负债的形式。因此,在新兴市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方向的货币错配,而且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普遍面临的问题。从发展趋势来看,新兴市场的货币错配问题将长期存在,并存在着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汇率的资产组合决定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对本币供给的影响机制.近年来,人民币产生升值预期,我国外币资产单边增长,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本币的方式,既维护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又解决了货币供给.伴随着外币资产的过快增长,这种货币供给机制势必引发外汇占款激增,理论上央行能够对冲过剩的流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的对冲流动性工具不能无限使用.只要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我国货币供给受纠冲击的风险就不断累积.为了化解货币危机,必须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涮整.  相似文献   

10.
刘仲力 《浙江金融》2008,(1):32-32,34
古典金融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和货币对外升值是矛盾的,即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的后果将带来本币对外币的贬值: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在短期内会打击出口、刺激进口,使得对外币的需求大于外币的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含货币替代的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利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应用边限协整方法研究了货币替代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及汇率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即期汇率及汇率预期受到货币替代及国内外通货膨胀差别的显著影响。从长期来看,反向货币替代总体上使得人民币升值及存在升值预期,从短期来看,货币替代可能引发人民币贬值及贬值预期,且存在货币替代的放大效应。因此,要注意防范货币替代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陆磊  蔡键  陈勇 《证券导刊》2009,(41):29-30
近期美元走软导致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被动贬值,与国内经济基本面形成背离,加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在此背景下,热钱有重新流入的趋势,加大了基础货币投放压力。  相似文献   

13.
在现有的大部分关于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文献中,都将货币危机与货币大幅贬值联系起来,但货币大幅贬值往往发生在货币大幅升值之后。本文尝试在货币升值视角下,对我国货币危机构建一个预警模型,并分别对信号分析法和三元Logit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出口额同比增速和企业存款这三个指标对升值视角下的我国货币危机的预测能力较强;信号分析法的预警效果更好,但Logit模型在研究经济变量对危机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上又具有优势,因此,在我国货币危机的预警和防范中,应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存在着表现为巨额正外币资产头寸的货币错配,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货币错配的风险也必将逐步从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扩散,对中国债权型货币错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债权型货币错配的理论假说,其次通过AECM公式对中国的1999-2008年的债权型货币错配水平进行度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弱化中国货币错配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证券导刊》2009,(40):51-51
编者按在美元贬值压力下,人民币的升值预期骤显。而与此相关的是,美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因此通胀预期+本币升值二者恰到好处的交接,形成推动A股上升的两大动力。在此预期下,资产、资源类行业和个股将更受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我国出现了居民增持本币资产和减持外币资产现象,导致基础货币过度投放,进而造成货币过量供给这一"货币反替代"问题。货币反替代下异常和违规资金借助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及地下钱庄等渠道流入。这些资金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已引起决策者和学者的关注。对于这部分由货币反替代引起的异常和违规资金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货币错配的本质,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出发,通过修正AECM指标,利用修正指标对我国1985~2009年的货币错配进行测算,其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存在明显的货币错配,而且程度具有阶段性特征。然后通过对本文的货币错配指数与现有文献中最成熟和准确的货币错配指数进行相关性检验,证明本文计算的错配指数的合理性。最后对我国货币当局防范货币错配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条件下,为适应境内经济主体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需求,银行主动运用多种方式从境外融通资金,利用大量境外负债来弥补境内美元资金缺口,以满足国内企业、个人对美元负债资金不断增长的需求。完善对银行境外负债管理是新形势下外汇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樊文澜 《新理财》2013,(8):89-90
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6.17:1,升至近年新高。人民币升值,给国内银行造成了巨额的汇兑损失,同时各种外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大,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资产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外币负债金额较大,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带来较大数额的净汇兑收益,这一点已经在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和G宝钢等一批大公司的年报中得到证实。对于金融机构,如银行,情况刚好相反,由于外汇资产大于外汇负债,造成了巨额汇兑损失。银行外汇风险的计量主要解决如何准确计算和确定银行因持有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带来的汇兑损失大小。银行外汇风险主要源于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最近关于人民币一次性贬值的建议引起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调整,可见我国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基础脆弱,短期炒作氛围大于实际基础和信心支持,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和炒作性。尤其是在当前海外NDF人民币市场直接影响国内人民币中间价格的波动中,我国人民币汇率短期升值与中长期贬值的风险是非常值得认真防范和仔细论证乃至高度关注的。本文在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要综合、全面、长远、防范以及预见性的规划、设计我们自己的货币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