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比较国外经典债券设计的基础上,基于离散型死亡率模型假设,设计一种可调整上触碰点的触发型长寿债券,运用带永久跳跃的APC模型和双因素Wang转换定价方法对长寿债券进行定价,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参数组合下的风险溢价均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由于模型参数多、可用死亡率数据年限短,风险溢价的结果对无风险利率等参数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长寿风险证券化可以把长寿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有效管理养老保险公司的长寿风险。本文主要研究利息率与死亡率挂钩的逆生存债券,研究内容分为死亡率预测与债券定价两个部分。由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不同,本文利用百分位分层定价法对逆生存债券进行定价。数值分析展示了债券价格随利率变化的情况,共分四个层次,不同的分层对应不同的价格和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分层债券。最后就养老保险公司在长寿风险证券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寿风险证券化的理论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寿险业在资本市场上尝试进行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同时,学术界也不断在探索长寿风险资本市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已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本文阐述了关于连续型和触发型长寿债券的设计机制及其定价模型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长寿互换的设计机制和定价模型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其他长寿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机制和定价模型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4.
长寿风险近年来对各国保险业、养老金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大规模影响,成为保险和风险管理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采用国际前沿的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采用中国数据研究这一问题。在Lee-Carte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对Lee-Carter模型中的时间序列因子进行拟合,较好地刻画了中国人口死亡率的长寿跳跃和死亡跳跃;引用Swiss Re死亡债券度量长寿风险的市场价格,预估未来中国人口死亡率,并得出了寿险衍生品Q型远期的中国定价。  相似文献   

5.
交易所国债期限风险溢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限风险溢价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决定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债券剩余期限越长,平均风险溢价越高;通过对不同期限债券组合的风险溢价序列建立回归模型,发现长短期利差及风险溢价的前期值对中长期债券期限风险溢价的时变性具有明显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长寿债券的市场发展以及连续型和触发型两类长寿债券的运行机制,采用风险中性定价方法推导出当死亡率服从双指数跳跃(DEJD)分布时,长寿债券的定价解析式,研究发现,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看,设计并发行触发型长寿债券是一种应对长寿风险更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长寿风险证券化是将长寿保险产品的风险以证券化的形式转移到广阔的资本市场,进而减少保险公司的风险损失.本文对长寿风险以及长寿风险证券化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国推行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基本的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的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袁象  余思勤 《南方金融》2007,(12):50-52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评级机构给予的信用级别与商业银行债券的风险溢价显著相关,且当债券级别越高时,风险溢价越低;当商业银行债券以浮动利率发行时,债券的风险溢价能显著降低。同时,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影响了债券市场上的资金供需情况,当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升时,债券发行方商业银行需要向投资者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9.
艾蔚 《保险研究》2011,(3):36-44
长寿风险已成为养老保障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风险,而作为养老保障产品供给者的政府、年金和寿险公司等机构难以持续、有效地管理长寿风险。本文在分析长寿风险发展态势和现有管理方案的缺陷后,研究了最近的长寿风险管理工具创新及其发展动向,即死亡率巨灾债券、EIB/BNP长寿债券和远期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资本市场的长寿/死亡率风险相关衍生品设计与交易,包括长寿债券、死亡率互换、死亡率期货和死亡率期权,最后是长寿/死亡率衍生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动态死亡率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思路,总结了量化长寿风险的各种模型与方法。其次,结合国外长寿风险管理工具的应用及发展,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年金产品与寿险产品的自然对冲、再保险、长寿风险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其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该研究可作为我国长寿风险量化与管理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我国长寿风险定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来自方方面面的风险。随着形形色色风险的不断加剧,必须突破传统的保险和再保险的模式,寻找一条化解风险的路径,即保险风险的证券化。本文首先介绍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内涵,其次以保险风险债券为例分析了保险风险证券化的运作流程,再次重点对我国开展保险风险证券化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保险风险证券化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巨灾风险频发,给世界各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巨灾风险证券化。本文着重分析了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中最有实施可能性、能够作为突破口的一种,即地震风险债券。本文介绍了国外巨灾风险债券运作模式概况的总结,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地震风险债券运作模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巨灾风险债券自发行以来所附带的风险收益就远高于同等级传统债券的收益.尽管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已证明"溢价之谜"确实存在,但从传统理论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能充分解释巨灾风险债券高溢价的成因.本文尝试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以获得较合理的解释补充.通过探讨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因素在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出结论:风险厌恶、固定教育成本、模糊厌恶和羊群效应等行为导致了溢价之谜的出现.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现不仅是对国际巨灾风险债券市场中的高溢价现象进行解释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科学发行巨灾风险债券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保险风险证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泳 《中国保险》2010,(7):63-64
保险风险证券化是把保险风险产品与资本市场连接起来的一种金融创新,是指以未来保险期间或再保险期间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标的发行债券,通过证券将既定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上。保险证券化对分散或减少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GlueVaR风险度量方法,选取1994~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数据,采取Lee-Carter模型对人口死亡率进行时间外推,运用Gompertz模型对我国缺失的高龄人口死亡率数据进行插补,计算得到GlueVaR方法下的养老金系统长寿风险度量值,并与VaR和TVaR的度量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长寿风险的GlueVaR度量方法与VaR和TVaR方法相比,不仅应对了尾部极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获取更加全面的长寿风险信息。GlueVaR风险度量方法具有多个参数,一方面可以满足我国养老金系统管理者有效控制长寿风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养老金计划参与者预期较高的养老金回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本文首先阐释了传统风险管理技术——再保险的微观运作机制,并指出其在面对巨灾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而推演出引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本文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根据地震损失分布特点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寿风险的存在关乎个人未来的生存问题,以及商业保险机构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最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养老金系统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基于人口发展新常态视角,建立适合我国大环境的长寿风险管理体系迫在眉睫。通过探讨经典的SPV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其运行模式、定价策略等,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提出在我国市场上推行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人口发展新常态视角下,我国长寿风险的评估模型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7年12月到2021年7月的地方政府债券月度交易数据,通过构建债务风险月度滚动指标,研究了救助预期和市场约束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并分析了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异质性。地方债券救助预期仍然存在,但是市场约束在逐步强化;一般债券对不同发债主体和全国整体债务风险的溢价程度相对更高,专项债券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随着债务规模的攀升和偿债压力的加大,风险状况不容乐观。最后提出了防范化解地方债券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要求我国在建立起完善的巨灾保险制度的同时应当将巨灾风险分散化。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在巨灾风险证券化上已有很多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对日本巨灾债券的研究来获取国外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经验,用以分析我国巨灾风险的分散化。  相似文献   

20.
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尤其是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是中国财政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基于债券交易价格内含风险溢价的基本思路,利用2017年12月到2021年7月中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月度交易数据,基于发债主体的月度网络关联关系构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双网络模型,识别分析了地方债务风险的省份关联以及非对称传导特征。省份关联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债务风险在部分区域的集聚和系统性风险征兆,一般和专项债券之间的风险传导则体现了地方债务风险统筹治理的重要性,同时一般债券对专项债券的风险溢出明显高于专项债券对一般债券的影响,更是凸显了防范和化解专项债券风险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