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邓黇 《时代金融》2013,(12):135-138
将2007年1月1日到2012年8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远期汇率分为三个观测期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人民币汇率非均衡、市场升值预期强烈的时期,境内远期汇率主要体现市场预期;而在金融危机期间暂时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下,境内市场升值预期消失,远期汇率较为稳定;二次汇改后,人民币逐渐趋近均衡汇率水平,利率平价关系在远期汇率定价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利率平价原理是国际金融学中重要模型,根据模型中对远期汇率是否锁定,又可以分为抵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CIP)和非抵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UIP)。其中抵补的利率平价原理阐述了远期汇率的定价原理,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NDF市场汇率与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的检验证明,前者与境内即期汇率、境内外利率之间存在传导机制。通过对即期汇率与各期限NDF汇率进行协整检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两者的相互引导关系。结果表明,即期汇率与各期限NDF汇率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协整关系,并且即期汇率处于信息传导机制中心。  相似文献   

4.
由抵补利率平价原理得出的远期汇率公式,至今仍是金融业务中计算远期汇率的经验公式。外汇市场多种交易者的存在也对远期汇率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作用。从市场微观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多种交易者行为下的均衡远期汇率,从新的角度解释了利率平价偏离的原因。结果表明:远期汇率市场的均衡是市场力量较量的结果,投机者的进入对远期汇率的影响重大。此外,套期保值和投机者的市场力量越大,远期汇率越偏离利率平价均衡汇率。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民币远期汇率是否满足利率平价,目前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任意选取2009年6月1~30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人民币汇率连续实时的买卖报价等数据,首次对该市场的套利机会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1)从抵补套利角度看,国内银行间中短期限(1年以内)的远期汇率定价符合利率平价理论;但因定价基准利率(SHIBOR)未能充分发挥基础利率的功能,致使1年期左右的人民币远期汇率存在潜在抵补套利机会,然而其收益率很低。(2)银行间外汇市场几乎随时都存在收益率可观的单边套利机会。(3)银行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套利交易。  相似文献   

6.
境外人民币NDF和境内人民币掉期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性显著放大,各经济主体运用人民币远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增加。本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ECM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运用交易比价活跃的5个期限的人民币远期产品对境外人民币NDF隐含掉期点数和境内人民币市场掉期点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各个期限的远期产品上,境外NDF隐含掉期点数和境内人民币掉期点数之间存在长期正向的协整关系,其中NDF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分4个时间段检验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境内外远期市场之间的信息传导关系的特征及其变化。研究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自2007年下半年起已经能够对境外市场的价格产生引导作用;境外影响境内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依然任重道远;在境内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适当的外汇管制可以为金融市场的完善争取时间,但外汇管制的长期效力减弱,应正确认识外汇管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香港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与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之间的报酬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香港人民币NDF汇率对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存在单向的报酬溢出效应,而不存在反向传导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作者建议我国要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和提高远期市场定价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2007年9月~2014年10月汇率与利率相关数据,对抛补利率平价在人民币远期汇率形成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2012年后利率平价理论由过去的无效转为逐渐发挥作用,境内外利差与汇率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越发紧密;尽管如此,实际远期汇率与利率平价下的远期汇率仍存在一定偏差,这意味着资本管制政策仍然有效;最后,本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政策制定做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平价汇率与在岸远期汇率的关系后发现,虽然利率平价机制在远期汇率决定中发挥的作用已经显现,但是离岸的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市场依然削弱着中国的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能力。为增强人民币远期定价权,中国需要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基础、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金融体系创新为依托的三位一体思路,同时还应加快社会经济体制的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external political pressure for faster Renminbi appreciation affects both the daily returns and the conditional volatility of the Renminbi central parity rate. We construct several political pressure indicators pertaining to the Renminbi exchange rate,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US pressure, to test the hypothesis. After controlling for Chinese macroeconomic surprise news, we find that US and non-US political pressure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Renminbi's daily returns. Howeve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olitical pressures, and especially those from the US,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conditional volatility of the Renminbi. Furthermore, we conduct the same exercise on the 12-month Renminbi non-deliverable forward rate. We find that the non-deliverable forward market is highly responsive to macroeconomic surprise news and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Sino-US bilateral meetings affect the conditional volatility of the Renminbi non-deliverable forward rate.  相似文献   

12.
从汇率入手,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实施紧密经贸安排前后两阶段的人民币与港元汇率进行Joh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重点研究两者汇率的波动性和相关性呈现出的新特点.结果表明,加强内地和香港经贸合作之后,人民币汇率与港元汇率表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存在时间上的相互引导.  相似文献   

13.
基于BEER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均衡汇率是进行汇率管理的关键概念。行为均衡汇率模型(BEER)从统计学意义上确定均衡汇率与基本经济因素之间的协整关系,可作为管理汇率和确认汇率失调的基础。本文运用BEER模型,采用1984年1季度-2005年4季度的季度数据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贸易条件、劳动生率和净对外资产对均衡汇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均衡汇率具有负向作用;(2)人民币实际汇率出现过几次失调的时期,人民币实际汇率自我修正功能不强;(3)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汇率升值阻止了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的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币升值压力下的汇率政策选择比较:中国和马来西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汇率弹性指数对人民币和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弹性进行分析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和林吉特的汇率弹性有所增大,但是货币当局也在力图控制本币的升值趋势。采用G-R模型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和马来西亚本币升值压力是国内货币市场失衡的结果。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两国外汇市场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分析还表明,如果外汇市场升值压力用汇率调整的方式吸收,外汇市场所面临的升值压力会减小,货币政策独立性会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1年至2009年5月份的月度数据,通过货币和贸易两种路径来分析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我国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其中,货币传导路径以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一年期贷款利率来研究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贸易传导路径以CRB指数、进口商品贸易价格指数为变量分析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本文的初步结论是:人民币有效汇率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变化造成国内物价水平反方向波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国内价格水平传导效应递减,时间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将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BBC制度又是中间形式汇率制度的一个典型,故研究其汇率的运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5年人民币汇改隐含BBC的逻辑,所以本研究对理解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机制也会有所参照。本文在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引入外汇市场压力变量并采用了多结构改变模型(MSCM),通过对新加坡1999年以来的数据测算得到其BBC汇率制度的各组参数,包括汇率篮子的权重分配、权重调整的时点、新元对整个篮子的长期升值趋势和外汇市场干预程度。本文还对比了分析所得结果与新加坡金管局定期对外公布的货币政策立场,发现二者的匹配程度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gree and the nature of exchange rate co-movements between the Renminbi and a set of seven East Asian currencies by estimating Markov switching models with regime-dependent correlations and time-varying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These model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First, exchange rate co-movements can vary across different de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regimes. Second, the Renminbi can act as a transition variable that provides information regarding how the exchange rates evolve over time. After controlling for global effects and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s, the results yield robust evidence of the Renminbi’s rising role in East Asia 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currency fluctuations. A key result is that regional currencies tend to overreact when the Renminbi depreciates and underreact when it appreciates, suggesting that East Asian economies are not willing to allow their currency to substantially appreciate against the Chinese currency.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构成方式、稳定程度及承诺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人民币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进行了定量检验。通过对3年多来的汇率日数据的分析,发现美元在人民币参考货币篮中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运用移动窗口回归分析方法,发现人民币参照货币篮子的稳定性存在下降的趋势,美元权重缓慢下降,人民币相对货币篮子整体持续升值。通过对外汇储备变化的分析,发现我国货币当局对参照货币篮子的承诺水平并不高。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这一新制度下有了更充分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快速增长,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角色不断强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应把握这一有利机遇,推动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为此,建议香港发展场内人民币NDF市场、建立人民币市场机制,完善支付结算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另一方面,建议设立粤港人民币FDI项目表,加快建设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建立人民币境外投资平台,提升人民币作为海外投资货币的功能.在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过程中,应从避免推出高杠杆比例产品、防范流动性风险、提高信息透明度、培养掌握同情的金融专才、提高金融基础设施的实力等角度,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