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利空股,若能珍惜机会、定好计划、适时交易、注意技巧,大多能取得超过指数和其它多数个股的投资收益。随着一年一度年报披露工作完成,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年报成绩单陆续与投资者见面。在一些上市公司利好消息闪亮登场的同时,另外一些上市公司的利空消息也将接踵而至。获悉利空消息后,特别是新股民的第一反应是:利空消息将对相关公司的股价走势带来不利影响,持有利空股的股民首先考虑的是要不要割肉逃命,原本想建仓的股民考虑的则是要不要放弃建仓,  相似文献   

2.
罗玫  魏哲 《金融研究》2016,433(7):191-206
本文搜集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年至2011年间发布的所有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董事会披露的业绩修正原因说明,首次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独特的业绩预告制度下的业绩修正原因如何影响股市投资者对业绩修正的判断。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解释业绩预告变动原因时带有倾向性,公司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的解释会倾向于不同的原因,而且业绩变动原因对股市投资人理解业绩预告有重大的影响。如果公司将原因归于公司不可控的宏观原因、不可控的会计因素和会计记账错误,股市对利好的业绩修正反应更强烈,也能削弱利空消息对股市的打击程度。如果是其它原因或公司不说明原因,股市的反应会更加糟糕。本文为资本市场投资者了解业绩修正原因说明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3.
资讯     
张磊 《财会学习》2012,(10):4-5
正会计证监会发布新版上市公司年报准则9月21日,证监会上市部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12年修订)》。新版《年报准则》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大幅缩减年报摘要篇幅,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简化了历史信息、财务指标  相似文献   

4.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市场的成熟程度。对投资者在不同时期的风险态度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联动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991~1996年期间,“利好消息”的冲击效应要大于“利空消息”;1997年1月~2005年6月,“利空消息”的冲击作用大于“利好消息”;2005年6月以来,“利好消息”的冲击效应大于“利空消息”。总的看来,1997年以来,我国股市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还是以风险厌恶或风险中性为主,表明我国股市正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1--200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告为研究对象,对年报公告的时间选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定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公告时间选择行为是会改变公告的信息含量的,公司可以通过这一行为控制公司盈余的市场反应.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高(未预期盈余为正)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并不明显;而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降低(未预期盈余为负)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趋于明显.并且,在1、2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提前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而在3、4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延后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披露散见于上市公司年报与大众媒体中,未见独立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受此条件限制,国内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样本一般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少数单独研究社会责任报告的文章则样本容量太少,上述研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局限。2006年,宝钢公司发布我国第一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2006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我国第一份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此后有将近二十几家公司发布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进入2007、2008年,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这一趋势为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研究样本和视角。本文试图分析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制度背景,以2005-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研究样本,对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行业、时间、驱动因素、形式、结构、内容、质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相关规律,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上证综合指数为研究对象,将股票市场波动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采用GARCH模型族研究沪市的波动性特征,以及在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股市的不平衡性反应。结果表明在牛市中,利好消息对股市的影响大于利空消息的影响;而在熊市中,利空消息的影响大于利好消息的影响。因此,管理层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应当判断市场消化政策冲击的能力,从而把握好政策调节市场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年报披露时间锁定在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至今已达18年之久,四个月的时间使得上市公司有机会通过各种盈余管理手段来改变公司业绩、平滑收益,严重损伤了股市的有效性以及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对2001-2009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比被出具其他类型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大概提早11天披露年报;而进行了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比未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大概推迟7天披露年报;当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且该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那么该公司相对于其他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会推迟披露年报.针对这些情况,本文提出了将推迟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作为审查的重点、适度缩减年报披露时间、鼓励多渠道披露公司年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审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日制定并发布了《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规程》,其中注协指出,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应当贯彻风险导向理念,以跟踪和监控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质量为核心;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资本市场稳定,提升年报审计工作质量为目标;以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的评价、预警和防范为重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监管应当坚持事前事中监控与事后报备分析相结合,分类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过度自信程度不同的投资者因消息确认精度差异引起意见分歧,产生异质后验信念,导致投资者对股价高估或者低估。在此基础上,以盈余公告信息作为利好或利空消息,研究不同环境下异质后验信念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管在牛市还是在熊市环境下,异质后验信念均会对股价产生影响,当盈余公告为利好消息时,异质后验信念程度越高,当期股价被高估的程度越显著;当盈余公告为利空消息时,异质后验信念程度越高,当期股价被低估的程度越显著。此外,在盈余公告前投资者就对盈余消息作出了反映,但对好消息与坏消息的反映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李翔 《济南金融》2009,(10):73-77
本文以2001--2007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告为研究对象,对年报公告的时间选择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一定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公告时间选择行为是会改变公告的信息含量的,公司可以通过这一行为控制公司盈余的市场反应。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提高(未预期盈余为正)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并不明显;而当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降低(未预期盈余为负)时,这种调控行为的市场反应趋于明显。并且,在1、2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提前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而在3、4月份阶段公告年报,上市公司越延后公告越能弱化市场对利空消息的不利反应。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点认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中非对称信息的冲击效应表现为“利空消息”的冲击效应要大于等量“利好消息”的冲击效应。本文借助于TARCH、EGARCH以及非对称的成分ARCH模型,研究在股票市场“井喷式”发展时期,我国股票市场中非对称信息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中非对称信息的冲击效应表现为“利好消息”的冲击效应要大于等量“利空消息”的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要求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与投资者有效沟通。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发布图文并茂的可视化年报以增进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理解。本文以201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会计信息质量角度检验上市公司发布可视化年报是“表里不一”地仅向投资者进行印象管理,还是“表里如一”地与投资者诚信沟通传递价值信号。结果发现当公司有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时更可能发布可视化年报,多种稳健性检验支持该发现。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司发布可视化年报会增加投资者关注度,据此推测投资者关注度增加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是只有会计信息高质量的公司才勇于发布可视化年报的原因之一。会计信息质量与可视化年报发布的关系在市值管理较好、研发投入较多、业绩表现相对较差的公司中显著。此外,持续发布可视化年报的公司有显著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但发布视频年报的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并不显著更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考察企业业绩组合、业绩差异与季报披露的时间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及季报披露时间的信息内涵。实证研究显示,上年年报和一季度季报均为“好消息”,一季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高的上市公司季报披露时间间隔大;上年年报为“好消息”而一季度季报为“坏消息”,上年年报为“坏消息”而一季度季报为“好消息”,上年年报和一季度季报均为“坏消息”,一季度每股收益比上年度高的上市公司季报披露时间间隔小。这可能是由于一季度季报和上年年报均要求在4月30日之前披露的特殊性,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组合动机与信息操作行为,一季度季报披露的时间选择可能关键取决于上年年报和一季度季报披露的“好消息”或“坏消息”带来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的组合与权衡。  相似文献   

15.
《证券导刊》2013,(38):85-85
北京时间10月17日凌晨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签署一项法案,联邦政府终结了长达16天的部分关门状态;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差强人意。在利好与利淡消息的双重夹击下,美国股市上周四收盘涨跌互现,标普指数收于纪录高位,纳斯达克指数收于2013g高位。  相似文献   

16.
于剑乔  罗婷 《金融研究》2016,436(10):190-206
本文考察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测披露中通过取整模糊预测的行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发布业绩预测时倾向于以一定基数的倍数取整,而公司的实际盈余却很少是这些基数的整数倍。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不确定性较高以及行业竞争激烈时,公司更倾向于用高基数进行取整;且取整基数的高低与业绩预测的质量相关:当取整基数更高时,业绩预测的准确性较低,且高估利润的行为更普遍;另外,公司业绩预测的取整基数越高,资本市场对预测消息的反应越弱,且对取整基数本身的反应更趋于负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解读上市公司业绩预测,并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2007~2009年被大股东减持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OLS与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大股东通过操纵重大信息披露在股份减持过程中的隧道行为。得出了在减持前30个交易日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有显著的正累计超常收益,但减持后30个交易日则出现显著的负累计超常收益;被大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在减持前披露"利好"消息、减持后披露"利空"消息的概率高;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概率较高;公司估值(托宾值)越高,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也越大;被减持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对大股东信息操纵行为的概率不存在显著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了内容分析的方法和信息质量特征的概念框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年报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和决策价值进行了整体评价。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水平和决策价值较低。文章最后提出在缺乏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情况下,会计年报可能并不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首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以深交所2007-2009年披露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对抑制信息泄露与内幕交易的现实效果。研究表明,年报披露及时性逐年提高,披露及时性与信息泄露程度显著负相关,及时披露对抑制信息泄露具显著效用;信息质量与及时性在抑制信息泄露方面具协同作用;与信息质量较好的公司比较,信息质量较差的公司因及时披露对信息泄露的抑制效果更显著,表明及时披露在抑制信息泄露方面对信息质量具替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3月3日,中注协发布通知,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上市公司年报中已审计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审核。具体要求包括:(1)在出具审计报告时,签字注册会计师应当严格遵守现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不得擅自变动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格式。(2)在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前,签字注册会计师应当审核年报中包含的已审计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保证相关内容与本所的审计结果和出具的审计报告相一致。(3)在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后,签字注册会计师应当及时阅读。一旦发现年报中的相关内容与本所的审计结果和出具的审计报告不一致,签字注册会计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