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已有研究对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有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结论能够达成共识,但对不同的激励方式所能产生的激励效果却结论不一。为克服采用单一财务指标度量企业价值造成的片面性缺点,采用修正后的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以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管理层激励方式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结果表明管理层薪酬激励方式对提升企业价值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管理层持股无益于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加。这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当前的股权激励机制主要依靠提高管理层的薪酬而得以实现,而管理层持股应继续得到监管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我国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绩效与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沪深证券交易所3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方法,检验了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薪酬制度,对于企业的公司治理来说非常重要,激励报酬会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动机,经理人的行为会受到企业薪酬结构影响.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激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以有效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创新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信息技术行业,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有待实证分析.本文以2007-2013年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行业21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取得7年共103个样本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国内信息技术行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和公司绩效正相关,但线性关系不显著.其他的影响因素中,公司规模、公司债务水平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此,我国政府以及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应进一步探索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充分发挥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激励效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基础不同的视角,分别对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管理层货币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管理层在职消费程度与企业经营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其程度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明显。本文证实了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货币薪酬、持股比例、在职消费程度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方向相同但程度存在差异,为我国上市公司完善激励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对上市公司不同高级管理主体的不同激励指标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对高级管理层的年度货币收入激励与企业规模呈显性正相关,而且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持股比例激励只有团队表现出与企业规模的正相关,在行业之间并不显,在对高级管理层的激励结构中,对总经理的激励是有效的,对董事长的激励在持股比例上和对团队的年度货币收入上均是有效的,而且持股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持股是为解决企业代理成本和激励问题而产生的。自其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管理层持股比例及其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采用博弈分析的方法,通过管理层持股和不持股情况下的对比分析,发现了管理层持股与股东价值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为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采用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2—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以动态性视角研究了管理层薪酬激励与公司风险承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与公司风险承担间存在动态内生性问题,不仅当期管理层薪酬激励对当期公司风险承担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前期管理层薪酬激励也对当期公司风险承担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两种薪酬激励方式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方向相反。此外,前期公司风险承担对当期管理层薪酬有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2—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以动态性视角研究了管理层薪酬激励与公司风险承担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与公司风险承担间存在动态内生性问题,不仅当期管理层薪酬激励对当期公司风险承担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前期管理层薪酬激励也对当期公司风险承担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两种薪酬激励方式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方向相反。此外,前期公司风险承担对当期管理层薪酬有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与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民营上市公司而言,管理层权力越大,自定薪酬的动机越强;民营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与薪酬业绩敏感性表现出与国有上市公司的同质化,即管理层权力越大,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越高,与亏损业绩的敏感度越低.管理层的权力寻租行为削弱了自身的薪酬风险,薪酬契约包含了无激励价值的权力租金,导致了薪酬激励过度和薪酬契约的“真空化”.研究还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会削弱管理层权力在薪酬契约制定中的寻租动机,降低管理层的薪酬.  相似文献   

11.
程新生  武琼  刘孟晖  程昱 《金融研究》2020,476(2):91-108
本文以母公司为视角,基于科层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母子公司现金分布变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母公司管理层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在成长期,母公司 “自主型”财控模式下子公司高持现比率导致了过度投资,对母公司管理层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能够抑制过度投资,此时对母公司管理层激励表现为抑制子公司经理人圈地的监督机制;在成熟期,母公司 “平衡型”财控模式适度降低子公司持现比率,缓解了过度投资,对母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能够进一步抑制过度投资,但薪酬激励无效;在衰退期,母公司“家长型”财控模式下过度回笼资金带来投资不足,股权激励能够抑制投资不足,此时对母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表现为驱动子公司经理人投资的勉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理层股权激励决定因素的研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成长能力、公司规模、企业风险、自由现金流、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及管理层任期为解释变量来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企业风险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正相关且显著,公司规模、自由现金流及股权制衡度对...  相似文献   

13.
论文运用面板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沪深两市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和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价值与管理层股权激励比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正相关,与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国有股比例负相关。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分别以2011年2177家上市公司、2010-2011年1864家可比上市公司和2007-2011年1347家可比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行业总体分析、行业趋势分析、地区比较分析和专题分析(外向型行业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等),从渠道和要素两个视角对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透视,得到以下结论:(1)上市公司营运资金整体占用水平持续增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降低较为普遍;(2)上市公司营运资金要素管理水平较为成熟,但渠道管理意识有待加强;(3)上市公司对商业信用的依赖度较强、短期借款和供应链依赖度较为稳定;(4)高度外向型行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较低或有较大幅度的降低;(5)战略性新兴产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全面下滑。  相似文献   

15.
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往往面临着财务报告成本与税务成本的权衡。为了摆脱该困境,公司有动机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本文通过考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Book-Tax Differences)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证实了该假设。我们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则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本文定义为非应税项目损益)也越高,即上市公司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税负成本。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上市公司通过非应税项目损益规避盈余管理税负成本的行为主要发生在高税率组别,而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公司则没有呈现出该特征。另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主要通过操纵长期应计项目规避所得税负。但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通过非应税项目损益规避的盈余管理税负成本较为有限,平均每1元操纵利润中,只有1.8分的操纵利润可以规避所得税成本,这或许表明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为了避免引起资本市场或税务当局的怀疑,而为其大部分利润操纵支付了所得税成本。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高税率公司存在强烈的通过非应税掼益项目规避所得税的动机。我们的样本公司中,平均而言,所得税税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操纵非应税项目损益占资产的比例将增加0.029%;适用33%税率的公司与适用15%优惠税率的公司相比,为此所规避的所得税成本平均高达330万元。  相似文献   

16.
The chairman of two public companies (and former chair and CEO of Rohm and Haas) draws on his experience as a director of five private and 15 public companies in discussing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oday's corporate boards. Perhaps the most formidable challenge is the pa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which is making business models ‘in all industries and countries’ obsolete and forcing companies to adapt much more quickly than in the past. Along with the risk of obsolescence is the increase in ‘reputational risk’ associated with an ‘information age’ in which companies are forced to monitor the nearly continuous flow of fact, hearsay, and outright fabrication. The author recommends that public company boards adopt a new ‘partnership’ model. Besides ensuring an ‘ethical tone at the top,’ corporate directors should aim to become partners with the senior management team by playing more active roles in strategic planning,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desig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pay systems. In the most striking departure from current practice, the author urges directors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created by the ‘reconcentration’ of ownership of U.S. public companies by actively engaging larg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a strategic dialogue about the companies' strengths and vulnerabilities. In so doing, proactive directors can help their management teams preempt shareholder activists and create long‐run value by creating a more effective two‐way channel of communication, one with the potential to give management more confidence when undertaking large strategic investments with longer‐run payoffs.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6)出台以来,截至2009年5月22日,我国共有136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由于我国对公司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中小企业板推出股权激励预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郝项超  梁琪 《金融研究》2022,501(3):171-188
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对部分非高管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但设定激励对象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影响却鲜有研究关注。本文从公平理论视角分析我国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并依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非高管员工股权激励有效性假说与不公平假说。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非激励员工因薪酬不公平而产生的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具体而言,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及激励与非激励员工收入差距小的上市公司中,非高管股权激励弱化企业创新的影响明显小于其他公司;而在非高管员工覆盖比例较高的公司中,非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弱化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存在。因此适当提高员工股权激励覆盖的范围可以减少激励员工与非激励员工之间因激励错配导致的薪酬不公平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创新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金智  彭辽 《金融研究》2022,508(10):117-134
本文以地方人才引进政策的颁布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人才引进政策对当地公司人力资本的影响,以检验人才引进政策在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地方人才引进政策显著改善了当地公司的人力资本水平;在小城市、竞争性行业、大规模和声誉好的公司中,地方人才引进政策对提高公司人力资本水平的作用更强。效率检验表明,地方人才引进政策显著提高了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同时也发现,地方人才引进政策降低了公司的薪酬激励和高管流动率,揭示了公司为顺利执行人才引进政策,可能通过弱化激励机制来安抚老员工,导致公司在薪酬治理方面存在局部的效率损失。本文验证了地方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效果,揭示了该政策影响公司行为的作用机制,为政策后续执行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红  汪小圈 《金融研究》2021,490(4):187-206
基于2002-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数据,本文识别出上市公司在0%(避免亏损)和6%(公开增发股票)两个阈值处的盈余管理动机,并对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进行估计。首先,数据证实A股上市公司ROE分布图在阈值0%和6%处存在明显的左侧样本缺失、右侧样本聚集现象,表明公司确实为满足政策要求在阈值附近进行了盈余管理,将公司ROE从阈值左侧操纵至右侧。其次,本文用聚束设计方法估计出3.18%的上市公司为避免汇报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占真实亏损公司的59.25%,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将ROE平均提高了2.115个百分点。为了成功公开增发而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比例虽然仅有0.28%,但占到了实际股票公开增发公司的58.13%,平均盈余管理幅度为0.524个百分点。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2016年以前上市公司为了避免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一直很稳定,2002-2005年是为了满足公开增发条件而进行盈余管理最严重的年份;动机强烈的ST企业和杠杆率高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