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基于"供给侧"改革要求供给体系的高效率,而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有待提高的现实背景,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教育和医疗卫生两方面支出效率代表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福利性支出效率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全面测度其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在受限因变量的Tobit模型下运用2002-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重点考察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对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本文证实了随着财政分权的加强,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是下降的,而转移支付则与其显著正相关。提出对于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改革,在考虑财政分权层面给予地方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自由财力的同时应该更加侧重于加强中央的事权、支出责任和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教育仍应摆在重要位置.长期以来,黑龙江省教育支出存在着投入规模不足、县级政府支出压力过大、事权划分不明晰等问题,这与财政收入分权及财政支出分权的不完全匹配有一定的关系.通过黑龙江省2011至2018年的数据,构建TAR门限自回归计量模型,得出了财政收支分权均对教育支出规模存在正向影响的结论,即增大财政分权度有利于地方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财政支出分权对教育支出规模有显著的门限效应,门限值为0.8023.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税收分成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竞争中,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将直接导致地方政府增加生产性公共支出,发挥生产性支出的产出外部性,提高产出水平和自身税收收入水平,实现福利最大化。一系列经验分析显著地验证了上述结论,即当地级市政府的税收分成率提高10%,该地区生产性支出占比将提高1.39%。本文的分析和结论有助于解释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变动的原因,从而为政府间税收分配改革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我国物价的影响,发现财政支出的偏向对于不同的产品的价格有着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有所差别。偏向公共产品的生产性财政支出短期会带来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并提高医疗等公共产品的价格。公共支出偏向导致CPI年平均多增长了0.31个百分点。长期来看,生产性财政支出偏向有利于产业集聚,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压低工业品价格。此外,中央政府对医疗和教育的支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地方政府因为偏向生产性公共支出,导致的医疗教育支出不足的问题,从而抑制医疗和教育消费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5.
以政府职能为依据划分政府间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以税种属性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规律是各国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此为出发点,政府间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权应有利于各级政府职能目标的实现.我国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改革基本按照税种属性完成了财政收入划分格局,但财政支出分权格局基本延续94年之前中央地方财政支出划分范围.我国财政收支分权的不尽合理势必会影响各级政府职能目标的实现.对此本文将从实证角度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6.
严成樑  徐翔 《金融研究》2016,435(9):99-114
本文将生产性财政支出和福利性财政支出引入结构转型框架,假设政府通过税收为财政支出融资,考察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财政支出规模,生产性财政支出结构与结构转型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这说明从结构转型的视角考虑,经济中存在最优生产性财政支出规模。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省级层面的数据,通过实证方法考察了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财政支出有利于促进结构转型,这主要是通过基本建设支出渠道实现的,福利性财政支出会抑制结构转型。分地区的研究发现,在沿海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结构转型的总体效应不显著,其中财政科技支出有利于促进结构转型,基本建设支出对结构转型影响不显著,财政教育支出和农业支出会抑制结构转型。在内陆地区,生产性财政支出总体可以促进结构转型,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和财政教育支出对结构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财政科技支出和农业支出对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1994年到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的视角,使用两种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分析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尝试得出一个最优分权度.结果标明,从收入角度计算的分权指数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显著,而支出分权指数则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关系,最优支出分权度为0.875.  相似文献   

8.
郑敏闽  颜琼 《金卡工程》2009,13(11):287-287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基础教育在发展中出现地区差异和非均衡发展,理论上分权应带来的效率提高在实践中却出现财政支出规模不足和结构扭曲问题,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悖论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经验、现实选择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分权体制是经济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从行政性分权到经济性分权再到机制性分权的历程,分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博弈关系及其激励约束机制。本文认为,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的演进具有内生性,伴随着经济转型而展开。现阶段虽仍未达到最优分权程度,但趋势是向行政集权下的机制性分权转型。今后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思路应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改革政府间事权划分方式,明确辖区政府财政责任机制,实行多样化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过去几十年里,财政分权改革成为一种潮流。财政分权赋予地方更大的支出和筹资责任,地方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分权背景下,如何完善地方财政监督体制,有效防止因分权改革带来的地方失控风险,确保中央政策在地方的顺利执行,是财政分权改革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法国的经验表明,在进行分权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监督,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分权改  相似文献   

11.
财政韧性是当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根基与有力保障。笔者基于财政分权影响财政韧性的逻辑机理,运用2005—2020年省级层面面板数据,评估地方财政韧性,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影响地方财政韧性的现实逻辑。结果显示:(1)地方财政韧性水平呈先升后降的倒“U”趋势,区域间存在异质性,呈“东高西低”空间分布特征。(2)短期来看,财政收入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财政韧性具有抑制作用;长期来看,地方财政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惯性,地方财政韧性对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脉冲的响应均为正,但不具有持续性。鉴于此,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地方财政应对外在冲击的能力;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恢复能力;继续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成长能力;规范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地方财政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权,即上级政府给予下级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下级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和规模。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普遍的现象。自1994年开始,我国实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形成了相对规范的财政分权体制。财政分权在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财政分权带来的弊端同样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财经纪律混乱和政府腐败问题加重等方面。要克服财政分权带来的负面效应,需要建立强有力和高效的财政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政府对教育供给的水平将极大的影响到一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以致影响一国未来经济水平。在财政分权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构建教育供给、财政分权、公共投资指标,研究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实证证明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教育供给具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地方政府的过度公共投资和县级政府的财政困境对分权效应有抑制作用,导致财政分权间接地降低了教育供给。  相似文献   

14.
闫威  邹晖 《中国外资》2009,(8):36-36,33
本文运用1994年到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的税角,使用两种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分析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尝试得出一个最优分权度。结果标明,从收入角度计算的分权指数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显著,而支出分权指数则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关系,最优支出分权度为0.875。  相似文献   

15.
国内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受制于特殊的财政分权架构,并会受到上级引导、同级竞争、本级财力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现有研究较少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的多维效用函数及由此引致的环保支出偏好特征展开讨论。为此,结合理论模型推导及涵盖2012—2019年24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的多元驱动机制作出诊断,结果发现:上级政策引导会激励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意愿,同级经济竞争和自身财力约束则会对其环保支出力度形成制约;多维约束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同级经济竞争与上级政策引导对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存在显著反向对冲效应,而本级财力约束则会影响地方政府在上级引导与同级竞争压力间的权衡;本级财力约束会透过向上的财政依赖和内部财政支出腾挪两种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偏好。因此,应构建兼容地方政府多维目标的综合方案,打造“考核-竞争”的动态协同机制,设计适应地方财力约束的差异化路径,以有效解决地方政府环保支出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国层面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对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但金融隐性分权也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定部分产生正向作用;区域层面金融隐性分权在东部地区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生正向作用,而其他地区则更倾向于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因此,需要确立因地制宜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优化各级政府财政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是推动各级政府良性运转,保障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基础,关于分权的效率影响迄今尚未形成广泛共识。本文立足于以法定支出标准为主的地方财政事权约束视角,通过建构包含非自由支配支出项目的央地财政关系理论框架,重新审视了基于特定政治激励机制的地方财政自主性与公共服务配置效率间的动态联系。研究发现,在考虑存在法定支出标准的制度情境下,地方财政自主性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法定支出标准的设定有效缩小了公共资源配置相较于最优状态的偏离度。以上效应在生产性项目,经济水平较高以及地方官员任期更短的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在拥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性条件下,通过压缩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份额和选择生产性偏向的支出结构降低了公共服务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2014年《预算法》修订取消法定支出标准有利于优化地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从而导致基准效应在更长事件窗口期内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非线性特征。本文丰富了现阶段关于政府间财政分权的理论研究,对新时期进一步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推动公共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1-2018年中国省本级和地级市数据,考察了财政压力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加,地级市政府在生产领域和民生领域均会采取"有保有压"的支出策略,在"保增长、促稳定"的同时,"轻创新、轻人力资本投入".通过上移地级市政府部分支出责任来匹配自有财力,能有效调整地级市财政支出结构,有助于促进地级市政府在"保增长、促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兼顾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地级市政府自身偏好和资源禀赋差异会显著影响其财政支出策略的选择.因此,为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关注地方财政压力变化,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1~2012年间湖南省14个市(州)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估计方法分别考察了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与财政支出分权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门槛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在城市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门槛条件下,省以下财政分权与省域内产业转型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财政分权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呈现出阀值转换特征,且收入分权与支出分权在不同的门槛变量下呈现出差异明显的门槛效应。参数异质性假设条件下的实证结果揭示出省以下财政分权影响省域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非均衡特征,为我国未来省以下财政分权改革的方向选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及建立于此基础上的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本身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政府竞争本身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异质性差异,而较高的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结合在一起时,会对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产生负向激励。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地方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在中西部地区存在着较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现象,以及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过程中公共卫生配套投入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