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上的一次革命。但按生产要素分配绝非我们的创新。马克思在他的“整体价值论”-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分配理论中,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了科学的论述。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论证它的科学含义与合理性,以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按劳分配不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一次把按生产要素分配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旧式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实施中的弊端对价值创造过程中其他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忽视.使贡献与所得严重失调,制约了相关人员的劳动热情.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及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企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吴秋萍 《中国外资》2009,(12):154-155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旧式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实施中的弊端对价值创造过程中其他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忽视,使贡献与所得严重失调,制约了相关人员的劳动热情。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及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企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更注重社会公平对收入分配问题,中共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强调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  相似文献   

6.
任保奎 《金融科学》2001,(3):111-112,4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原则,为我国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考察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中,公有制经济领域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不存在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即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对象是m,其次考察按生要素分配能否代替按劳分配问题,通过分析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不可等同性,按劳分配要素分配各自存在的社会经济基本条件的差异性及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不可动摇的事实,阐明按生产要素分配不能代替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我国财产税制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资源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及传统观念的束缚使现行财产税出现种种不尽人意之处。建议通过借鉴国外做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财产税体系;尽快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规范税种,提高春在税制体系中的比重;适度下放立法权,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既有差别,也存在共同之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分配方式依据的理论以及二背后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不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两种分配方式所依托的体制差异已不存在,并且传统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并不完全适用,两种分配方式也都承认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对劳动拥有所有权。因此,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消失,二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和兼容。从收入分配的目标来看,只有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高收入水平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证社会主义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理性回归和时代发展.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关系中分配的一般原则,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区别,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物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分析现阶段按劳分配实践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及其根源,通过论述现阶段社会主义劳动的双重属性,提出解决矛盾的思路,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按劳分配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做出解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阐明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并存,在私有制存在条件下的合理性;现实生活中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它们的收入分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照要素价格理论,即西方经济学上所谓的"分配"理论;收入分配其实质是价值分配,并说明了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这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指明了方向。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看,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离不开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也不应偏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方略。放置于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改革,应是一项宏观政策与微观治理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韩珊珊 《金卡工程》2008,12(11):109-109
关于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内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我国当前理论界的主流观点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是针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分配体制弊端而提出来的,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观点包含着认识上的偏颇和历史的局限性,已经不完全符合我国基本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现实,针对这个问题,党中央在方针和策略上进行了调整,由过去在分配领域坚持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改为"公平和效率兼顾,更加注重公平".无疑,正确处理好分配领域中的公平和效率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允许非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创新,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时,提出了"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新要求,并将劳动要素的分配与资本、管理、技术等非劳动要素的分配置于相同层次进行表述,这一思想是对原有分配制度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党在理论上的更加务实和更趋成熟;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公有制经济内部收入分配领域深层次改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农信社缺乏实际可行的激励性薪酬分配体系,导致薪酬分配没有与实际经营成果、经济效益挂钩,单位的盈利或亏损与员工的收入变化影响不大。在当前大部分经济要素日益市场化配置、众多银行机构为适应市场竞争而纷纷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农村信用社的薪酬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一个极其迫切的命题。本文将对原有薪酬分配制度的弊端、推行新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基本作法及如何正确应对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应更加重视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扩大。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通过按劳分配或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所获收入,特别是初次分配收入的差距扩大,一般地说是正常的,总的来说也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但问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拉大并非全是合理制度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农信社缺乏实际可行的激励性薪酬分配体系,导致薪酬分配没有与实际经营成果、经济效益挂钩,单位的盈利或亏损与员工的收入变化影响不大。在当前大部分经济要素日益市场化配置、众多银行机构为适应市场竞争而纷纷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农村信用社的薪酬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一个极其迫切的命题。本文将对原有薪酬分配制度的弊端、推行新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基本作法及如何正确应对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伴随"黄金发展"而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和"矛盾凸显期",收入分配是当前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收入差距过大、整体格局仍偏向于"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秩序亟待矫治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顺应了发展大局,回应了民众关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着眼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优化,以强化再分配调  相似文献   

19.
“部分先富、共同富裕”原则,“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方式,是三个充满对统一辩证关系的收入分配理论命题。由于这些命题是由各自包含的对立命题而形成的新命题,是转轨型非均衡中间道路收入分配模式。从唯物辨证法或形而上学分析方法出发,可以将这些命题派生出各自需要的分配原则,制度或方式,成为社会上三大收入分配思潮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从理论上和应用上探讨这三个转轨型收入分配命题的科学内涵及其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常紫星 《时代金融》2011,(32):25-26
面对全球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迅速发展和国内产业升级的资源整合需要,中国亟需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特别是作为其基石的配额分配法律制度。作为碳交易机制的法律机理,应明确国内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以行政许可为其运作模式,采用"总量—分配"的配额分配制度,分阶段、渐进式从无偿分配过渡到有偿购买,并将其与清洁发展机制有效衔接,以确保我国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机制的成功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