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本理论萌芽于18世纪,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以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由定性研究逐渐转向定量研究。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具有主导性的决定因素.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相关学者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几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研究,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析.最后,提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T.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Human Capital)。他认为,在科技进步推动的条件下,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使人们对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评述——基于无形资产经营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更加关注知识外溢、研究与开发、创新等无形资产投资所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问题.为了探讨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分析了资本投资的外部性、产品创新、人力资本、企业家精神等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论证了知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级单位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人均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低于8.9年时,人力资本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当人均劳动力受教育年限高于8.9年时,人力资本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发现人力资本和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与第三产业比重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这说明前期人力资本主要通过对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后期人力资本抑制了第二产业发展,而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还没凸显,导致了人力资本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研究与实践均证明,人力资本积累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在Lucas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内蒙古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分析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回顾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供给学派、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和需求的理论,重在说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重心从未离开过供给侧、生产端,对生产、供给、财富、增长等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的中心和主线,只是在为应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经济学中才第一次出现了系统的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文章指出经济学理论和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经济发展史都表明,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在供给侧、生产端,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优化,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为保证经济能够在均衡路径上发展,供给和需求二者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8.
由诺贝尔经济学家得奖者、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和G.S.贝克尔等人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所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人的素质的经济价值及其在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他们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本的特殊形态来进行认识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多个领域,.在一个组织中,人力资本应该分为个体人力资本和组织人力资本两种.①本文主要从组织成员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入手,论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的两种投资效益分析,以期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9.
罗瑞琪 《时代金融》2015,(6):237-238
本文在对人力资本相关理论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以及国内农村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最新成果,并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影响下,经济学家们开始以人力资本作为中间变量,从社会保障影响人力资本及其形成过程的角度来论证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选取中国1989-200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来检验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现收现付制下,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而提高社会保障缴费率对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正负两种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贯春  司登奎  刘芳 《金融研究》2021,496(10):78-97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银行和生产性企业的两部门增长模型,本文系统考察人力资本偏向金融部门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增长,并利用2008年中国经济普查数据、2003-2015年地级市数据及201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在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之间的配置结构对实体经济增长存在两种效应,依次为资本“挤入”效应和创新“挤出”效应,进而导致人力资本配置情况与实体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随后,计量结果为上述理论推断提供了系列经验证据,且机制检验证实人力资本配置到金融部门有助于促进信贷规模扩张。特别地,反事实框架的测算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有效配置将提升实体经济增长率约0.45%,而且贡献率随经济发展更加凸显。本文结论表明,应理性看待人力资本向金融部门的不断聚集,不以简单线性关系进行判断,要综合权衡资本“挤入”效应和创新“挤出”效应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y employing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estimators for dynamic panel data from twenty-eight Chinese provinces over the period 1978–2008. Our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various measure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growth. More specifically, the size and depth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household saving is found to have a negative, but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Finally, we find that although several control variables show the expected signs, they are not alway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uman capital, openness to trade, and inflation positively influence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我国金融深化的背景下,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同渠道资本融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文章利用29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发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债券市场与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弱。总量促进经济增长的背后,不同的融资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尽相同:银行信贷与债券对股票市场筹资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FDI对股票市场筹资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说明股票市场融资可以替代FDI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随后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转型关系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但FDI与结构转型负相关,银行信贷与经济转型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李剑 《济南金融》2013,(9):20-2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但却鲜有文献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基于我国东部10省市1998—2012年的数据,运用面板VAR分析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而信贷资金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应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economic growth in Malaysia, appropriately controlling for other proximate drivers of economic growth: domestic investment, exports, financial markets, and human capital. Domestic capital formation, FDI, human capital, and financial deepening significantly affect economic growth. FDI has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but its effect is of lesser magnitude than that of domestic investment. Human capital and financial markets interact with FDI and, thus, are important for both short- and long-term growth process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encourage domestic as well as foreign investment to put Malaysia back on its precrisis growth path.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以资本账户开放度作为门限变量,以贸易开放度、总国内储蓄率和金融发展程度作为控制变量,研究新兴经济体异质性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当资本账户开放度从低体制状态向高体制状态转变时,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证券投资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其他投资的促进作用由显著到不显著.为此,应平稳有序地推进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合理确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的结构,保持较高的贸易开放度和储蓄率,以及合适的金融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分析政府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Barro(1990)提出的框架,但采用Arrowand Kutz(1970)提出的方法,将公共投资通过直接资本形成增加资本存量,形成内生经济增长,并采用Ramsey-Cass-Koopmans(1965)模型的基本假设,利用1952—2011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入及政府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正效应,但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微弱,而政府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较大。同时还验证了政府物质资本投入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Granger Cause),而政府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Granger Cause),且影响滞后并持久,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长期渗透的。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ase of China using an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RDL) bounds testing procedure for the period from 1952 to 2008.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nergy is one of the engines of growth in China, along with labor, capit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particular, a 1 percent increase in energy consumption leads to a 0.17 percent increase i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 addition to energy consumption,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labor, capit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stimulat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由金融发展、资本开放、汇率制度与产出增长组成的理论模型,选取世界上118个经济体1972-2016年的宏观数据,综合运用动态面板、面板门槛与面板IV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主要结论为:第一,在汇率制度弹性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中,金融发展水平呈显著为正的调节效应;第二,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汇率制度弹性在资本项目开放度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向的调节效应;第三,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对外贸易开放度在汇率制度弹性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为正的中介效应。借鉴历史发展经验,本文归纳出"先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再开放浮动汇率,最后加强资本开放"的汇改最优次序,为我国克服汇率制度改革难点、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维持经济基本面稳定增长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