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式IPO询价发行体制下,承销商没有新股分配权力,而定价市场化改革赋予了其定价权力。面对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承销商的理性选择是利用情绪抬高发行价格,通过收取与融资金额成正比例的承销费用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本文利用强制披露的询价机构网下全部报价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询价制的运作机理,结果发现:在机构报价形成的股票需求曲线上,承销商实际选择在相对高位定价,发行价格显著高于各类报价均值,而承销商声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定价拔高行为;定价拔高越大,IPO上市首日收益率越低;IPO上市后的交易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定价拔高越大,机构配售新股解禁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6—2014年上市的1107家A股IPO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媒体报道、进而对IPO首日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媒体关注与IPO首日抑价正相关;(2)承销商通过媒体报道这一中间传导环节提高新股首日抑价;(3)IPO承销商声誉有助于公司获得更高的媒体关注,特别是来自地方性媒体的关注,2009年6月IPO发行政策改革后,承销商声誉对媒体关注影响增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并理解金融中介对资产定价影响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3.
IPO市场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形成机理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考虑到中国IP0市场的特殊背景,承销商声誉的形成高度依赖于证券监管力量。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中国IPO市场承销商声誉的阶段性积累虽已初具雏形,但并没有形成明朗的分化,承销商声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缺位状态。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外部约束力量的增强,是中国承销商声誉阶段演进的动力。同时,IPO市场上监管制度的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监管效率低下、市场约束机制弱化,是阻碍承销商声誉阶段性推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自创业板开板以来至2012年2月29日所有创业板IPO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不对称和承销商能力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法人配售比例、发行市盈率和首日换手率与抑价呈正相关关系,中签率成反比;上市等待日期和承销家数与抑价呈正比,融资金额呈反比;法人配售比例对IPO抑价的影响最大;信息公开不充分、承销商声誉高低及其引起的投机情绪对IPO抑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建议完善创业板市场操作,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勿盲目投机.  相似文献   

5.
李向品 《证券导刊》2012,(11):93-95
IPO折价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毒按照承销商声誉理论,认为高声誉的承销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只会选择承销那些高质量企业的IPO.所以,承销商的声誉和IPO折价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地1996~2006年A股市场IPO样本的研究发现:IPO抑价率与IPO政策变量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和发行配售,对IPO抑价率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发行定价效率。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A股发行市场定价效率仍然偏低。高抑价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制使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发挥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询价制改革的背景,从制度变革对承销商与询价对象行为影响的角度,以创业板新股为实证样本,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问题。结果表明:随着询价制改革的推进,创业板IPO定价有了显著的下降。在制度层面,赋予承销商配售权与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均有利于降低IPO定价,但是取消网下申购股票锁定期却提高了IPO定价。  相似文献   

8.
新股破发是目前中国股市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基于2004年至2010年上市的A股IPO,研究合资承销商对新股破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合资承销商所承销的新股破发率显著低于本土承销商。合资承销商的低破发率主要归功于更加有效且符合市场预期的一级市场发行定价能力,其表现为合资承销商发行的股票的短期市场价格相对发行价的偏离程度显著低于本土承销商发行的股票。另外,我们还发现合资承销商采取了一定的托市行为,该行为也减小了短期内新股跌破发行价的概率。本文的发现从新股发行的角度提供了开放金融市场对我国资本市场影响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9.
基于证券分析师首次发表的关于2006~2008年A股市场IPO股票的研究报告数据,运用非参数检验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承销商分析师与非承销商分析师均存在乐观倾向,而且承销商分析师的投资评级更为乐观;市场对于承销商分析师与非承销商分析师关注股票的反应并无显著差异,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并没有认识到分析师的利益冲突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4~2015年新上市的195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2010~2012年内PE机构所合作承销商的平均声誉来衡量PE声誉,考察PE声誉如何影响IPO抑价。研究发现:PE声誉与IPO抑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声誉PE会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二者之间存在正负反馈效应。此外,文章还实证检验了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承销商声誉越高IPO抑价越大,承销商声誉的认证职能未能在我国资本市场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1.
创业板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来自香港市场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香港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香港创业板IPO市场定价效率相对较低:风险投资家能够带领风险企业提前上市并得到投资者认同;IPO企业经营年限、价值不确定性及IPO发行时信息处理效率等变量对香港创业板IPO市场定价效率有显著影响:承销商、审计事务所的鉴证功能得不到体现;高效的IPO发行机制有利于创业板IPO市场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380家IPO公司机构投资者报价的详细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及承销商在IPO定价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越高,询价阶段的机构投资者报价越高。总体上,承销商在机构报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上调了发行价,但其上调幅度与投资者情绪无显著关系,而与机构报价相对公司内在价值的高低显著负相关。此外,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以内在价值减发行价度量)显著负相关、与IPO溢价和IPO首日回报率显著正相关。本文丰富了IPO定价的相关文献,并对市场化定价阶段的新股定价监管策略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阿里巴巴的成功,关键在于其配售机制和股权机制。超额配售选择权和"阿里合伙人"制度两方面成为阿里巴巴IPO的制胜之道,可为民营企业实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司财务欺诈,到底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部分企业到资本市场IPO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圈钱",这一方面对其企业自身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截至6月30日,2011年共有10家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进行IPO,募集金额达到18.67亿美元(包括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司公司质量不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股市发展的重要障碍。对于证券的发行效率,本文从承销商声誉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不对称信息下的静态和动态搏弈模型,说明市场形成的声誉机制可以替代行政管制,提高证券的发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IPO询价发行制度重大调整详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O询价发行制度将从四个方面做出重大调整:一是中小板企业通过初步询价直接定价;二是网上网下申购同步进行;三是只有参与初步询价的询价对象才能参与网下申购,并对有效询价的询价对象最低数量做出规定;四是4亿股以上的IPO可以向战略投资者配售,可以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机制,即“绿鞋”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司公司质量不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股市发展的重要障碍.对于证券的发行效率,本文从承销商声誉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不对称信息下的静态和动态搏弃模型,说明市场形成的声誉机制可以替代行政管制,提高证券的发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司公司质量不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股市发展的重要障碍。对于证券的发行效率,本文从承销商声誉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不对称信息下的静态和动态搏弈模型,说明市场形成的声誉机制可以替代行政管制,提高证券的发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国外的IPO累计订单定价方式中,承销商在询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和投资者的情况来自主调整价格区间,以反映信息搜集的过程,比如某A公司的初始招股说明书公布的价格区间为(4,4.8),如果在开始询价之后遇到热市以及投资者反映热烈,承销商可以向上调整价格区间到(4.4,5.3)以反映正面信息,最终确定发行价格为5.4元,在这个询价过程中,承销商通过调整价格区间以及最终的发行价格来反映信息搜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分析市场化程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有负向影响,高声誉承销商通过承销高评级公司债券降低债券融资成本。(2)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承销商声誉对公募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更为显著,对私募债券融资成本无显著性影响。(3)市场化程度越低,承销商声誉对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负向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