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寿险公司网络投诉案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世纪保网3年549个寿险投诉案件,采用内容分析法揭示寿险业诚信问题的真正原因,研究发现引发消费者不满的三大问题依次为:销售误导、销售员隐瞒合同内容和退保问题,理赔难仅位列第四。结论表明,寿险业增进消费者信任最有效的手段是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管理,杜绝销售误导和隐瞒,并就退保规定向消费者作出明确说明。研究还发现,相对于市场占有率而言,外资寿险公司的被投诉率比中资寿险公司还高。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寿险行销渠道的结构失衡、不规范和个人代理人的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寿险业发展趋缓甚至负增长.部分公司的保险业务与客户投诉和退保率同时出现增长势头,使保险公司的信誉危机日趋严重.学习国外成熟的寿险市场行销模式,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规范和完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退保风险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应高度重视和重点把握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和销售误导可能引发的退保风险。  相似文献   

4.
关于寿险销售误导的影响和后果,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销售误导危害巨大,直接侵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可能引发公众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危及行业长远发展。"现在,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拟从监管视角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销售误导行为产生的原因(一)信息不对称。信息经  相似文献   

5.
朱小川 《上海保险》2013,(4):27-31,58
一、近年来我国保险业投诉的基本情况 2011年,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受理各类涉及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投诉5261件。其中,涉及财产险的投诉主要有理赔服务质量不高、不严格执行条款费率、拒保交强险和交强险搭售商业险等;涉及人身险的投诉主要有销售误导、理赔纠纷、退保纠纷等。  相似文献   

6.
适合性原则起源于美国证券市场,并作为消费者保护的重要内容纳入美国保险监管领域。其核心要求是销售方有义务在对投保人进行合理调查的基础上,向其推荐符合其需求的保险产品。通过借鉴美国保险交易领域的适合性原则要求,结合我国寿险市场误导难禁和产品错配的现状,提出应从保护投保人利益和提高监管效率的角度,构建我国寿险业销售误导事中防范体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比如理赔难、销售误导等,看似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事实上是产品设计、销售、核保、内控、评价激励机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销售误导和理赔难问题是保险行业的顽疾,影响着保险业的形象和声誉,关系着保险消费者权益的实现。销售误导问题在寿险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对销售误导问题的治理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史上不可绕开的重点问  相似文献   

8.
个人寿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寿险营销员模式是我国寿险公司重要的销售渠道,促进了国内寿险业的快速增长.但是新环境下,个人寿险营销员管理的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开始凸显.寿险公司通过树立“营销员和保险公司一起成长”的理念,构建个人寿险营销管理的六大体系,提高保险营销员的职业归属感和公司认同感,对于解决现实矛盾、促进寿险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寿险市场多次出现"退保潮",高退保严重影响到寿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寿险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2012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将防范退保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因此,保险监管机构及保险公司应高度关注退保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并适时调整策略方案,强化退保风险管理,维护公司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上海寿险个人代理人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 《上海金融》2002,(2):50-52
寿险代理人制度的引进,打破了我国寿险业传统的营销体制和财税体制,提高了市民的寿险意识,极大地推动了寿险业的发展。然而,随着代理人队伍的迅速膨胀,部分保险公司重业务轻管理,代理人受利益驱动,有关代理人违纪违规、误导投保的投诉日益增多。如不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扭转,就会阻碍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肯定了寿险代理人对促进寿险业发展的历史作用的同时,也从制度、管理上深刻剖析了代理人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根据笔者的监管实践,全面提出了发展代理人队伍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日前,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通知》,旨在解决社会上普遍反映保险业存在的理赔难、销售误导、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保险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通知》以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建立完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和体制、加大信息披露、畅通投诉渠道、完善调处机制、普及保险知识、加强诚信建设、提升车险理赔服务质量和解决寿险销售误导问题、严厉查处侵害保险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接受社会监督等九个方面对全行业提出明确要求,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行业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搭建起保险消费者保护工作框架,夯实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基础,形成保险监管机构、保险经营主体、保险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认识统一、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2.
张莉 《金融博览》2014,(20):85-85
银保产品是指由银行代为销售的保险产品。但目前存在销售人员为了推动银保产品销售采取销售误导、夸大收益率的现象,侵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银保产品遭投诉 “存单”变“保单”。由于银保产品由银行网点代为销售,加之销售过程中工作人员采取的销售误导容易导致金融消费者认为自己购买的是理财产品,而非保险产品,“存单”变“保单”现象时常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一、从销售角度梳理银行保险误导现象的表现形式 银保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误导现象,可归结为四种形式: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条款内容、混淆银保概念、选择不当对象。这四种误导形式具体又通过三个环节实施,即宣传材料"误导"、销售人员"误导"、电话回访"误导"。  相似文献   

14.
分红险因为相较于传统的保险产品附加了一定的理财投资功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然而,近年来,由于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差距,分红险一直是保险消费投诉的"重灾区"。从一些现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造成保险公司分红险产品屡遭投诉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销售人员在一线进行产品销售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销售误导,故意隐瞒产品风险;第二,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的时候对分红型产品本身存在一些认识上不足。因此,本文将根据以上两个导致消费者投诉的原因,着重分析消费者在购买分红型保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寿险业一直存在着困扰行业发展的诚信问题,但相关的实证研究数量很少。本文通过对1508个寿险投诉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寿险业诚信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孙尧 《上海保险》2012,(3):42-45
非寿险银行保险主要是指非寿险在银行保险领域的开展。由于非寿险银行保险产品种类繁多、复杂程度不一,因此采取适合的销售模式是成功销售的关键,即如何根据产品特点合理安排销售渠道、明确银行和保险公司人员的销售职责分工、设计相应的销售流程,从而使产品从保险公司制造端通过银行渠道有效到达客户端以实现价值交换。  相似文献   

17.
销售误导是寿险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坏行业声誉形象.销售培训承担着培养销售人员的重要责任,规范的培训才能培养出诚信的合格销售人员,减少或者根除销售误导行为.因此,保险监管部门应抓好销售培训环节,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构建治理销售误导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转型跨越     
行业增长仍充满压力 2012年寿险业保费增长在艰难中恢复.2013年的增长态势将继续取决于银保产品竞争力以及营销员人均产能的提升. 银保渠道的主要竞争者是银行理财产品及其他银行销售的金融产品,在央行启动降息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而相对的,寿险保单的吸引力逐步提升.如果货币政策有进一步的降息空间,未来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回落,寿险保单的吸引力提升,银保渠道保费收入降幅有可能减少,但可能依然难言增长.  相似文献   

19.
论产险业银行保险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雪 《上海保险》2003,(12):36-38
一、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 1.我国寿险业银行保险发展较快 在我国现阶段的各种保险产品中,寿险产品(包括年金)对银行是最具吸引力的。银行通过提供寿险和养老保险产品,不仅可以较低成本获得寿险产品积聚资金的优势、分享寿险业长期增长的好处,还  相似文献   

20.
政府对寿险业的定位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社会高净值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壮大。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过程中,以养老和医疗为基本目的的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寿险业却进入了发展瓶颈,这与其自身的发展模式不无关系。利用银邮渠道与"人海战术",以资本市场的持续高回报假设为依托销售各类投资型产品,与银行、信托、基金等财富管理机构争夺居民储蓄资源是我国寿险业经营模式的基本特征。在这种模式下,寿险业在居民财富管理领域始终很难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稳定的客户群,在财富管理市场难以摆脱"尴尬",即股市走牛时,寿险产品的竞争力比不过基金;而股市走熊时,寿险产品又不及银行存款和信托等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