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国内生产的成本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了大量利益。出口刺激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持续顺差带来的本币升值问题却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难。虽然汇率升值可能造成出口部门竞争力下降,但是,理论上讲,汇率的升值也能够缓解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能够降低进口原材料价格,从而降低国内的生产成本。然而,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并没有减缓通胀压力,相反的,升值一直伴随着物价的上涨,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国内资产价格和物价之间的联动越来越明显。本文从人民币汇率预期、资产价格和物价的关系入手,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对我国国内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导致我国国内生产成本的上涨,即成本优势的丧失。  相似文献   

2.
张燕 《福建金融》2012,(7):16-19
1950年以来,德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德国马克在支持经济增长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国内物价稳定、本币对外摘要:1950年以来,德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德国马克在支持经济增长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国内物价稳定、本币对外升值、经济平稳发展,并逐步成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2003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民银行面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物价上涨压力,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使用规模逐步扩大。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德国马克升值的经验,以期对当今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中国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管理有所借鉴。升值、经济平稳发展,并逐步成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2003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民银行面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物价上涨压力,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使用规模逐步扩大。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德国马克升值的经验,以期对当今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中国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国劳动力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和正处于经济增长过程中这两大基本特征,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双重约束下的人民币汇率调整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开放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汇率变动是影响物价、就业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渐进地调整。汇率变动还受制于宏观经济目标,尤其是最低限度就业的制约,因此汇率应该小幅调整。本文进一步研究了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搭配实现本币稳定升值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非均衡发展的角度探讨汇率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为广场协议后本币升值对日本经济冲击大于德国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解读。文章借助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包含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发现,在存在低技术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将导致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使用1981-2010年间日本、德国、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VAR分析,结果表明,两部门发展较为均衡的德国经济不受汇率升值影响;而非均衡发展的日本和我国经济增长率均受到了升值的不利冲击。由此建议,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避免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更重要的是,提高我国非贸易部门的发展水平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有助于缓解升值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出口企业行为出发,探讨汇率变动对生产率的微观影响机制,将其刻画为内涵经济增长。本研究认为,汇率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主动促进阶段,倒逼促进阶段和促退阶段,本币升值超过合理范围会使生产率下降。本币升值在水平上应当以不带来难以吸收的需求冲击为限,在速度上应当与流动性约束和技术约束的放松同步。本研究还根据本币升值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货币升值对股市影响的国际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呈现稳步渐进升值的主要趋势。在国内外投资者普遍对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关于一国本币升值对其股市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成为当前国内学界与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日两国汇率与贸易差额的历史数据,说明名义汇率和平均汇率不是影响贸易差额的决定性因素,用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来改善其他国家的贸易平衡的主张不被事实支持。由于国内物价可能在人民币升值后被迫下降,国内商品价格不能完全抵偿土地、环境、资源等成本,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必然导致中国经济偏离健康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苏璇 《中国证券期货》2013,(8X):195-195
本币升值,会对一国经济尤其是进出口贸易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即意味着出口国物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出口国贸易的出口压力,不利于实现贸易顺差和外汇的流入。人民币币值稳定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本文结合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具体国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治理本币升值的经验,简要分析引起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并提供一些解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币升值压力下的汇率政策选择比较:中国和马来西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汇率弹性指数对人民币和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弹性进行分析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和林吉特的汇率弹性有所增大,但是货币当局也在力图控制本币的升值趋势。采用G-R模型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和马来西亚本币升值压力是国内货币市场失衡的结果。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两国外汇市场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分析还表明,如果外汇市场升值压力用汇率调整的方式吸收,外汇市场所面临的升值压力会减小,货币政策独立性会增强。  相似文献   

10.
近期,关于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上涨的问题成为国内经济聚焦的热点。二者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无论是汇率稳定还是物价稳定,都对一国经济活动有着重要意义,都是宏观政策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而为了控制物价的进一步上涨,众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的一种观点认为,可以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实现对物价走高的控制。这一观点是以经济学中的汇率传递理论为支撑的,但其能否成立需取决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存在以及人民币汇率对物价具有较高的传递程度。在研究汇率对物价的传递问题上,经济学理论中有完全汇率传递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一轮出口退税机制对我国的财政、经济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出口退税机制将进一步加剧地方保护主主义,不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但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economic theory and conventional wisdom suggest that U.S. multinationals and export-oriented firms are adversely affected by a strengthening dollar and benefit from a depreciating dollar, the research to date provides little evidence of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FX changes and the stock prices of such firms. The authors propose a "dual-effect" hypothesis that distinguishes between (1) the direct competitive effect of currency induced changes on the effective price to consumers of the firm's products and (2) an indirect effect stemming from the general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currency levels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Thus, for example, while a strong dollar hurts exports, it also tends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strong domestic market and higher domestic sales. For this reason, the net effect on exporters of a stronger dollar could be close to zero. On the other hand, a weak dollar tends to have a "doubly" negative effect on importers because of higher import prices and the associated weakness of the local economy. For this reason, importers—in contrast to exporters—are likely to have significant exposures to currency fluctuations.
Consistent with these arguments, the authors' econometric analysis reveal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urrency exposure for importers and insignificant exposure for exporters, based on correlations between stock returns and currency changes. But when the benchmark is non-exporting domestic firms instead of a marketwide index (which contains exporters), a stronger currency i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exporters.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日元对出口中标价货币的汇率升值是日元标价出口价格和收入大幅下降的关键原因,然后我们证明了日本的出口标价结构和日元对主要标价货币的名义汇率变动直接决定了日元对标价货币的汇率变动,说明出口中的本币国际化程度对企业的出口价格和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货币国际化能有效降低出口的汇率风险。结合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和出口标价结构,本文认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降低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的重要途径,而在未来的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出口标价结构和本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在产业间、区域间和不同消费者之间都会产生收入分配效应。比较日本、中国台湾与中国的货币升值收入分配效应,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消除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因此,针对人民币升值收入分配效应,首先要将环保成本纳入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商品价格;其次要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再次要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必然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升值压力,在保持国内物价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汇率制度的平稳改革成为目前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以日元升值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主要着眼点,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升值并非造成日本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升值过程中产生的资产泡沫才是真正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人民币将逐渐升值,而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掌握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权、防止资产泡沫将是今后我国汇率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的研究普遍显示,货币错配是造成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研究者所构建的模型主要集中于对净外币负债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研究,无法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净外币资产形态的货币错配风险的引致渠道作出解释。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两期微观经济主体(银行、企业)行为模型。模型表明本币的大幅升值会恶化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一国的金融或经济危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净外币资产形态下货币错配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货币竞相贬值以促进出口的做法使得国内要求人民币贬值的呼声甚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东亚地区收入水平差距、市场经济化程度以及商品价格水平拉大将导致双边贸易收支的扩大,而人民币相对汇率的升值将缩小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双边贸易收支。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与东亚地区贸易收支的影响还存在着国别(地区)效应。对于中国而言,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应兼顾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升级、慎用货币贬值措施,并应通过多次、小幅升值的方式保持人民币的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pplies a 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 Lag to examine th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consumer price inflation in Mexico. Overall, the evidence confirmed that ignoring the asymmetric (sign)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n inflation may lead to incorrect inferences and policy conclusions.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is transferred to prices level more during currency depreciation than appreciation. We compare the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s between pre- and post-inflation targeting, and our findings reaffirmed that the pass-through has weakened significantly after launching inflation targeting in 2001.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low inflation in the sample period examined is good for Mexico becaus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declines after 2001. Consumer prices have become less responsive to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We further observe a revival (strengthening) of oil price pass-through to domestic inflation in the post- inflation targeting period.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velops a new model for studying foreign currency exchange rate bubbles. The model constructed is a modification of the martingale based bubble approach of Jarrow et al. (Adv Math Finance 105–130, 2006; Math Finance 20(2):145–185, 2008). This model generates some new insights into our understanding of exchange rate bubbles and it can be utilized empirically to test for their existence. The new insights are: (1) exchange rate bubbles can be negative, in contrast to asset price bubbles, (2) exchange rate bubbles are caused by price level bubbles in either or both of the relevant countries’ currencies, and (3) price level bubbles decrease the expected inflation rate in the domestic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