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截至2014年末,中国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高达116万亿元。但是,被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银行存款却在没有短信提醒、没有电话告知的情况下"不翼而飞"了,多则上亿元、几十亿元,少则几千万、上百万元。有报道称,杭州庆春某支行100多名储户超过亿元存款"失踪"。同是在杭州,42位银行储户的数百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总计9505万元存款不知所踪。上市公司酒鬼酒、泸州老窖、洋河  相似文献   

2.
据媒体报道,海口一储户龙小姐发现卡内的存款3万余元被他人在广西取走,而卡仍在自己手中,便立即向警方报案,井与银行打起了官司。后来法院判决银行向龙小姐偿还全部存款。这一案件对银行的案防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储户与银行建讧的是合同关系,银行有义务保护储户存款的安全。为了防范类似事件再度发生,银行应进一步提升内控案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2015年1月,多地银行存款频频“失踪”,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放在银行的9505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事发银行为杭州市联合银行。经事发银行自查发现,导致存款丢失的主要问题是,银行工作人员在业务授权时轻信他人,核查不仔细,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据了解,超过5000万元存款目前已被追回,剩余缺口部分将由杭州市联合银行先行赔付。  相似文献   

4.
理财微语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dzlcgw01【所谓的存款"失踪"其实是"被骗"】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银行巨额存款"失踪"的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2月4日,银监会发文《所谓存款"失踪"原来是"被骗"》对此事作出了解释。银监会表示,所谓的存款"失踪"其实是"被骗",诈骗的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社会人员诈骗,第二是银行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诈骗,第三是银行员工骗取客户存款。  相似文献   

5.
42位储户的9505万存款,说不见就不见了。而且这事真实地发生在浙江省杭州市某银行的一个分理处,听起来难以置信。近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包括这起案件在内,出现在浙江的多起"存款失踪"事件,涉及多家银行。在这前后,众多媒体纷纷就此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一蹊跷现象的热议。  相似文献   

6.
陈扬 《中国金融家》2014,(12):59-59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既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成果,也将改变现有存款类金融业务的格局,同时让存款的所有者——储户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在此制度实施后,储户应如何面对存款不再"绝对保险"甚至银行破产可能的局面?本刊记者在央行《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对银行业内人士和储户做了采访。银行声音:对储户的宣传很要紧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储户最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在一些年纪大的储户的理解中,  相似文献   

7.
我们存款时,都会把银行卡或存折顺手交给银行柜员,很少有人看看自己的卡号和存折帐号.但如果你存款是为了给合伙人验资、或该笔存款有其它人参与,那就该注意一下存折或银行卡是否被人调换.最近发生在辽西市的100万元存款被盗取案.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此案骗子虽然抓到了,但储户却损失了70万余元.储户转而状告银行,认为银行对存折开户和取款未尽审查责任.银行对此会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8.
日前,有报道称,某国有大行深圳坑梓支行一位副行长利用银行网点渠道,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引发客户举报投诉。某款理财计划在持续发行数年,募集资金数亿元后,被媒体曝光存在虚假陈述。虽然银监会对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合规监管加大了力度,但飞单现象并未杜绝。近年发生在银行的违法违规事件频频被曝出,涉案金额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对于多家银行深陷理财骗局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02,(1):52
我们的卡被"克隆了" 存折和卡明明在自己的手里,账户内的巨款却不翼而飞--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咄咄怪事在深圳某银行多名储户身上轮番上演,储户被盗取存款的金额最多达30万元.而银行查询资料显示,这些储户的存款竟是被人用"克隆"银行储蓄卡盗取盗用.  相似文献   

10.
笔曾经在某银行的一个储蓄所当斑。一次,储蓄所出了这么一件事:一个员工私自下了某储户的800元存款挪作他用。所里领导发现后旋即作了严肃处理。乃不料,这事一下子在社会传开,人们都说某所员工下储户存款,钱存在那里很不可靠。于是,不少储户纷纷来此取款,数日之内竞取走了上千万元存款,后来这个所也就被撤销了。  相似文献   

11.
日前,北京有媒体报道称,一储户在农行存300枚硬币时,竞被收取了6元点钞费,此事一时间被闹得沸沸扬扬。记者日前从广州多家银行了解到,部分银行对于大额零钱存款,确实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各家银行收费标准不一,其中,有的银行仅对单位账户收取,个人账户则免收点钞费。  相似文献   

12.
当前金融投诉案件增多,其中因文字书写不规范导致银行败诉的案件屡见报端。据报载:某储户家中被盗,其中内有存款1.5万元的活期存折被盗走,该储户发觉后立即赶到存款开户储蓄所挂失,但其存折已被人取走1.3万元,经查验取款凭条,窃贼冒领时所填户名并非国家所规定的简化用字,也非办公、行文的规范用字,储蓄员失误导致存款冒领,应负全部赔偿责任,法院判决储蓄所赔偿储户1.3万元。  相似文献   

13.
因储户办理存款挂失引发的纠纷是近年来银行诉讼的一个热点,在此类案件中银行败诉的案例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类纠纷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储户存款被他人冒名挂失,并导致存款被他人冒领引起的纠纷;二是储户本人向银行申请挂失,因银行没有及时办理止付,导致存款被他人冒领引起的纠纷。随着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实施及居民身份证核查系统的联网运行,第一种情形已逐步得到遏制;而第二种纠纷主要是因储蓄存折(卡)或密码被诈骗分子克隆、掉包、偷窥所致,因此被他人冒领的几率比较大,最容易引起银行与储户之间的纠纷,亟须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日前,笔者在接待客户上访投诉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值得探讨:某储户2005年8月在银行存款2笔,分别为一年期10000元和2100元。2006年6月,该储户家用车发生交通事故,被诉诸于法律。为保证受害人利益,法院2007年7月将该储户在银行的两存款账户中共12000元存款收缴到办案单位在银行的机关团体一般存款科目中的代扣款户。在扣划款项时,存款银行依据其总行《会计综合业务操作规程》中关于储蓄存款的没收(扣划)之“受理协助扣划时,业务主管应依据执法机关执行公务的证明,复核执法机关经办人的证件,没收(扣划)存款正式公函,  相似文献   

15.
目前储蓄机构因储户存款被冒领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另外,我国司法机关对储蓄机构适用的严格责任原则,更加大了储蓄机构的责任风险。因此,如何保护银行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金融法律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通过案例,详细分析了对此类案件中两个重要问题:其一,储蓄机构应负的法定责任,即若存款在挂失前或挂失失效后已被他人支取,储蓄机构是否承担责任;其二,储蓄机构对储户是否应进行身份证件的实质性审查。同时,本文还对金融数字化、信息化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完善储蓄法律制度,制定统一储蓄法的紧迫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存款规模也是一年一个台阶,与此同时,各种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冒领客户银行存款事件时有发生。如何防范存款业务中的风险,已成为各家银行特别是基层一线员工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存款冒领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同行警醒和加以防范。一、存款冒领的典型案例案例一:湖南省的一位储户将全家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34000元钱存入当  相似文献   

17.
浦强 《上海会计》2008,(1):63-64
日前,笔者在接待客户上访投诉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值得探讨的案例。某储户2005年8月在银行存款2笔,分别为一年期10000元和2000元。2006年6月,该储户家用车发生交通事故,被诉诸于法律。为保证受害人利益,法院2007年7月将该储户在银行的两存款账户中共12000元存款收缴到办案单位在银行的机关团体一般存款科目中的代扣款户。在扣划款项时,存款银行依据其总行《会计综合业务操作规程》中关于储蓄存款的没收(扣划)之“受理协助扣划时,业务主管应依据执法机关执行公务的证明,复核执法机关经办人的证件、没收(扣划)存款正式公函,  相似文献   

18.
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不一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契约比较“软”。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多少拿回来一些。我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更软。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可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就“硬”多了。除非银行破产,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9.
把钱存进银行,既安全又有利息,而且存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似乎已经成为老百姓恒久不变的习惯思维。然而,目前这一常识正在被打破,储户希望牺牲期限的灵活性来换取更高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存款利率期限倒挂时期或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20.
在创业绩、提成的利益驱动下,不少银行临柜人员热衷销售保险产品。定期存款较大金额的储户往往是银行工作人员推销保险的重点人群,银行工作人员要么介绍银行的"存款新业务",要么"设身处地"地"为储户着想",通过夸大分红、投连、万能等投资型产品满期收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