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40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376篇
财政金融   854篇
工业经济   458篇
计划管理   2842篇
经济学   3372篇
综合类   3818篇
运输经济   959篇
旅游经济   3362篇
贸易经济   2364篇
农业经济   1501篇
经济概况   2730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496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634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1282篇
  2013年   2446篇
  2012年   1730篇
  2011年   2042篇
  2010年   1550篇
  2009年   1432篇
  2008年   1629篇
  2007年   1374篇
  2006年   1296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可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这一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产融协同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加剧产业内部企业创新竞争,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且金融业在创新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应鼓励区域企业创新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充分发挥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对于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构建的作用,实现价值共创视角下乡村旅游价值链的重构,解决乡村旅游产业中消费者需求和产业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推动乡村旅游高效、有序、协调、综合发展。[方法]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系统论方法,探索性重构乡村旅游价值链。[结果](1)价值共创引导下的乡村旅游价值链是由基本价值活动、辅助价值活动和价值共创活动共同组成,通过虚拟价值链和传统价值链的互动与融合,实现乡村旅游价值链的新价值创造。(2)价值共创活动是以虚拟价值链为基本特征,以“产消者”创新社区为表现形式,依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创新性赋予旅游者产品生产者和旅游消费者的“产消者”双重属性,通过将消费者从传统价值链的幕后拉向幕前,实现乡村旅游价值链重构和价值增值。[结论]价值共创引导的乡村旅游价值链需要依托平台思维、共享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建设,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形成的价值链的开放和互动对于实现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客观揭示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机制,为科学推进川西北高原藏区精准扶贫创新途径、综合战略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GIS空间分析与地统计方法等方法,探测川西北高原藏区贫困村单位面积GDP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农村贫困化分异机制,提出不同贫困化地域类型的扶贫政策措施。[结果]影响川西北高原藏区农村贫困化分异的主导因素包括到主要交通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土地利用、年均温度和海拔高程等,各因素对贫困村经济发展分异的解释力分别为80. 76%、12. 82%、8. 82%、5. 45%和3. 96%;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化的分异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归纳为交通区位约束型、自然环境约束型和经济区位约束型等三大类型;农村贫困化驱动机制下的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亟需因地制宜、科学推进、讲求实效,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结论]精准扶贫应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尤其加强贫困村交通、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农牧业产业培植,注重多种扶贫模式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宜春市"月都花溪谷"乡村森林旅游项目规划中哲学元素的应用为个案,结合哲学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森林旅游项目规划应有哲学的自觉,根据项目所在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吸收哲学元素,从而打破乡村森林旅游项目同质化和见物不见人的困局,赋予乡村森林旅游项目以特色和灵魂。因此,提出突破森林旅游项目规划中一元化的经济思维定势、以哲学思维唤起人学意义、因地制宜激发内生式哲学文化活性等启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The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on “accessible tourism” lacks a critical scholarly debate around its specific language use and nomenclatures. To fill this gap, this paper provides a first examina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provides a unique capability to resist, strengthen and reframe identities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yet can also reinforce, weaken and perpetuate dominant worldviews of disability. A content analysis examined previous accessible tourism literature with results illustrating that diversity exists amongst the varying terminologies adopted by scholars. Terms were employed loosely, inconsistently and interchangeably, euphemistically with erroneous understandings and nuances.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critical discussion about the power of researchers to (re) produce oppression through language that maligns and misrepresents, or to (re) conceptualise and (re) construct the world we live in with liberating language that facilitates positive social change.  相似文献   
7.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governance and institutions on inbound tourism demand in Malaysia using a dynamic panel data approach for 45 tourism source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2005–20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stitution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xplaining the behaviour of inbound tourism demand. To obtain a better picture, we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to disaggregated institutional quality. We find that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re more concerned about political stability, governmental effectiveness, regulations, laws, and corruption than voice and accountability. Therefore, policymakers should focus on ways to improve institutional quality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ternational tourist arrivals.  相似文献   
8.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appears to be a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use case for blockchain. This research combines inductiv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Delphi method to explore what potentials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AM creates, which adoption barriers firms need to overcome, and how supply chains will be affec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two potentially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The results suggest opportunities that are related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ights management, the monitoring of printed parts throughout their lifecycle, process improvements, and data security. The most important barriers for blockchain adoption in AM are an absence of blockchain‐skilled specialists on the labor market, missing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a lack of firm‐internal technical expertise. By addressing important limitations of AM, blockchain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M in parts’ production, catalyzing the trend toward more decentralized manufacturing resulting in more agile, resilient, and flexible supply chains and reduced logistics costs. Beyond that, blockchain‐based AM platforms are expected to enhance supply chain visibility, drive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support supply chain finan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emergence of shared factory systems.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