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494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以高分1号(GF-1)融合2m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高分多源遥感影像和地面样方等数据,对冬小麦分类提取中存在的面积误差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永城市为研究区,在冬小麦提取结果聚类处理基础上,基于线性地物缓冲区数据,采用GIS空间运算实现线性地物面积扣除,接着分析了样方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再扣除零星地物面积比例上的差异,并采用样方零星地物平均扣除系数对全市各乡镇耕地与非耕地中冬小麦提取面积进行了相关统计和误差分析。[结果]永城市冬小麦最终解译面积11. 29万hm~2,其中线性地物和零星地物扣除面积分别为6 613. 08hm~2和3 875. 22hm~2,占研究区冬小麦解译面积的5. 86%和3. 32%,与统计上报数据相比,其处理前后误差由14. 12%降低至4. 41%,有效地提高冬小麦提取面积精度。[结论]误差来源分析与修正对冬小麦解译面积核算精度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为县级区域尺度下冬小麦面积提取核算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中国1978年以来入境客源为例,建构了旅游客源预测的灰色模型,并与常用的线性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定量对比。所得基本结论为:①旅游系统是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是研究旅游现象的有力工具;②中国入境客源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线性模型;③就灰色预测而言,如果原始数据列较长(例如21年),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所得预测模型精度较高,而对原始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的处理所得模型预测精度较低;如果原始数据列较短(例如5年),对原始数据进行取自然对数的预处理所得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本文所得结论对其他旅游序列预测应该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定量方法准确评估农业综合开发对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农业综合开发对蔬菜产业的项目干预效应入手,以县级为单位,将当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内容包括蔬菜产业的县级单位划分为干预组,其他为控制组。采用可以有效解决样品选择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通过引入协变量、平衡检验、匹配等步骤,在控制组中找到与干预组成员单位特征相似的成员,构建反事实研究框架。【结果】结果得出,项目干预组比控制组区域的蔬菜播种面积占比高出1~3个百分点,说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对蔬菜播种面积的扩大有促进作用,利于蔬菜产业壮大。通过协变量影响力分析得出,地区的蔬菜生产优势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侧面证明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方向紧跟区域优势的政策宗旨。【结论】可见,通过有方向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扶持特定产业对促进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结构优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灌溉耕地空间分布制图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灌溉耕地空间分布是管理水资源、指导农业生产和监控环境变化的基础数据,遥感是获取灌溉耕地空间分布的重要手段。科学总结有关区域灌溉耕地空间分布制图的研究进展,可为遥感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全面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遥感提取灌溉耕地的文献资料,系统分析了灌溉耕地制图的特征选择和主要技术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从分类特征的角度看,气候、生产方式和设施等农业相关地域条件是灌溉耕地制图的必要参考;灌溉引起的水分或植被生长状况差异是主要依据;引入参量的时序变化特征或新的特征参量是对单一影像信息不完善的有效补充。从分类方法的角度看,不同分类方法多局限于局地或区域尺度,规则普适性不高,真值数据收集困难,难以适应大尺度下多样的地域条件,导致无法高效及时地生产更新相应规模且合适分辨率的产品,大区域灌溉制图的主要方式仍依赖空间分配模型。[结论]未来发展而言,自动分类技术和遥感影像资源的丰富已为高效生产灌溉分布地图提供了基础条件,整合数据资源、挖掘特征参量和优化分类方法等3个方面应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玉米芯资源量估算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采用文献考证法,确定玉米芯产量与玉米产量之比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副产品比重法,结合玉米产量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的玉米芯产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区域分布;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文献综述,从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的角度,系统阐述我国玉米芯资源综合利用途径。结果表明:玉米芯产量与玉米产量之比为0.21;2013年全国玉米芯资源总产量为4 590万t,相当于全国秸秆总产量的4.90%或玉米秸秆总产量的19.10%。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产量分别为1 586.61万t与1 185.41万t,两地区合计占全国玉米芯产量的60.42%。玉米芯是我国各类秸秆资源中高值化利用率较高的种类,其原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及能源化利用总量达到800万t左右。食用菌基料化、新型能源化利用是提高我国玉米芯综合利用水平的基本途径。多产品联产可有效地促进我国玉米芯工业原料化利用水平的不断提升。积极开展玉米芯发酵饲料技术推广与应用可为我国玉米芯资源高值化利用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测2017—2035年诸城市农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对农业结构进行多情景优化仿真,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方法]文章以山东省诸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结构划分为种植、种养结合和加工休闲3个子系统,选取56个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41个方程,建立农业结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模型,运用Vensim—PLE软件进行仿真优化分析。[结果]SD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到203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5万hm2,总产量8037万t,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52万hm2,总产量15203万t; 生猪出栏量达到29615万头,家禽出栏量1105 231亿只,畜禽粪污利用率8792%; 农业总产值达到25132亿元,休闲农业产值6134亿元,食品加工业产值1 25263亿元。假设种植业生产中的农业科技投入增加2个百分点, 2035年粮食作物产量较优化前增加576万t; 经济作物产量较优化前增加2814万t; 假设有机肥施用补贴增加3个百分点, 2035年畜禽粪污利用率较优化前提高762个百分点; 假设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增加1个百分点, 2035年食品加工产值较优化前增加73521亿元;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值由优化前的325:1达到41:1。[结论]为进一步推进诸城市农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有机肥扶持政策,培育种养结合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化休闲农场,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区域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农业生态文明的各项支撑要素也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在构建我国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离差系数原理构建区域农业生态文明协调度评价模型,选取黑龙江、河南、四川作为典型区域,运用2007~2013年统计数据,对3个省的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其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各子系统支撑作用的演化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来,3个典型省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协调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均已先后进入"良好协调"阶段,但农业生态文明各子系统支撑作用演化的时空分异明显。因此,在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优势条件及薄弱环节,把握发展规律与特点,因地制宜、因区施策,提高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匹配度,改善和提升农业供给侧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地表覆盖数据重建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覆盖数据对于全球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发展政策制定有着重要意义。遥感已成为获取地表覆盖数据的重要手段。而目前的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如Globe Land30、FROM-GLC、MODIS Collection5、MODIS Cropland、Glob Cover、GLC2000等,存在数据精度不高、数据间一致性较差、与统计数据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成为目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检索了近10年关于多源数据融合在地表覆盖数据重建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概括了多源数据在数据重建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地表覆盖数据重建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评述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情况,阐明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展望了未来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地表覆盖数据重建研究的发展方向。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包括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法以及基于多源遥感和非遥感数据融合法。该文在对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进行论述时,主要讨论了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融合方法:基于数据一致性的融合法和基于回归分析的融合法。对于其他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如基于D-S证据理论融合法、基于数据集成融合法、基于统计模型融合法,也列举了最具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进行论述。在对基于遥感数据和非遥感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进行论述时,主要讨论了其3种空间分配方法:完全依赖法、部分依赖法、动态依赖法。在对目前研究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该文对其研究区域、数据源、地表覆盖类型、空间分辨率、融合方法和文献来源进行总结分析,并重点就融合方法展开讨论。围绕各种融合方法在数据重建中的运用,该文归纳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对象和区域上的不足,研究区多为全球及欧美,其他区域的研究过少,研究对象多为所有地表覆盖类型和森林,对耕地和草地的研究过少;融合算法上的不足、重建结果精度上的不足。最后,指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据重建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即综合运用两类方法,得到具有详细完整空间信息的长时间序列的地表覆盖数据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全国秸秆堆沤肥料化利用量、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农户秸秆直接燃用量、秸秆新型产业化利用量进行系统估算,并结合问题分析和发展需求,提出进一步提升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水平的策略,以期为国家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决策支持。[方法]以全国“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终期评估结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对全国秸秆离田利用量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1)2015年,全国秸秆离田利用总量为346亿t,占全国秸秆已利用量的4799%; (2)全国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为169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4884%; (3)全国秸秆堆肥利用量约为1 400万t,其中工厂化堆肥利用秸秆量约为400万t; (4)秸秆新型能源化利用量约为2 000万~2 400万t,农户直接燃用秸秆量约为085亿t; (5)全国秸秆新能源、工厂化堆肥、原料化等新型产业利用量约为048亿~052亿t,占秸秆离田利用总量的1224%~1337%。[结论]未来,我国秸秆离田多元化利用应建立新型的农牧结合制度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组合施肥制度,打造以废弃秸秆为主要消纳对象的秸秆产业化体系,并努力提高秸秆打包离田机械作业质量和秸秆新型产业高值化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路边站"农产品销售网点,是日本利用公路停车加油与休憩场所设立的农产品营销场所,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地产地消"组织形式,截止2015年,日本登记在册的路边站已达1 079所。文章深入剖析了日本路边站式"地产地消"流通方式发展背景、功能、类型,认为路边站在实现新鲜农产品与消费者的对接、增加就业与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培育地方农产品品牌与保障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发挥我国路网优势,大力发展路边站式农产品经营网点;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打造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以旅游业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