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94篇
工业经济   58篇
计划管理   111篇
经济学   102篇
综合类   86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3篇
贸易经济   180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平台型网络市场的虚拟性与隐蔽性导致商家隐瞒、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愈演愈烈,衍生了新的治理难题。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立足平台主动治理视角,文章探索平台主动治理中的事前商家规范机制、事中交易保障机制和事后争议处理机制对商家强、弱投机行为的影响,以及平台声誉对其影响的调节作用。基于消费者视角开展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弱投机行为对强投机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家规范机制和争议处理机制对强、弱投机行为均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易保障机制对弱投机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平台声誉对交易保障机制、争议处理机制和弱投机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博弈论视角,从理论上构建了金融机构与大学生消费信贷决策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引入信誉机制,比较分析了传统金融机构退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而互联网金融大举进入校园信贷市场的深刻原因,同时借助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一手数据实证检验了信誉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次和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囚徒困境”普遍存在,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尽管利率和交易成本下降有利于促进交易,但信息不对称问题却使博弈只能进行有限次,因此要达成长期合作,必须引入具有“社会性惩罚”的信誉机制来抑制大学生的短期投机行为,然信誉机制对于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大学生合作的作用有限,更多的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大学生消费信贷关系的达成,实证结果验证了该结论。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强化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责任意识,有助于破解“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监管困局,这对于规范互联网金融校园消费信贷市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代表企业声誉,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正相关,但不显著,低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扣除项后的每股收益以及独立董事人数,均与自愿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需要尽快建立信息披露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长期稳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选取2001—2016年深沪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财务重述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重述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没有财务重述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具有变更事务所和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倾向,行业竞争激烈加剧了事务所间的恶意竞争,事务所有可能蓄意降低审计费用招揽有财务重述的低端公司客户;由于声誉激励效应,声誉良好的大规模事务所对财务重述的公司所收取的审计费用显著升高,形成事务所竞争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05.
新三板作为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在扩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 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信息披露质量不完善仍是制约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视角,文章以 2006-2015 年新三板挂牌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主办券商声 誉机制是否能够发挥相应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高声誉主办券商促进了新三板挂牌企业信息披 露质量的提高,而且主要体现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省份;进一步研究表明主办券商声誉对信息质 量的治理作用在协议转让与创新层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表明主办券商声誉能够对新三板挂牌企 业发挥相应的持续督导作用,对于如何提升新三板挂牌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在考虑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声誉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能耗企业碳减排中各主体及其行为倾向,构建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地方政府与高能耗企业间的博弈模型,并分析了两模型的混合策略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中央政府的检查效率、降低检查成本、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声誉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影响、提高地方政府做假时需付出的伪装成本,可以有效制约地方政府和高能耗企业的欺骗及做假行为。最后,提出了提高高能耗企业减排积极性、避免企业与地方政府合谋行为发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以2009~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地方官员更替、辖区企业知名度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市级政府官员变更所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辖区企业的股价同步性,并且相对于新任官员来源于本地而言,新任官员来源于异地更能够显著地降低辖区内企业的股价同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当地市级政府官员发生变更时,相对于辖区知名度较高的企业而言,辖区知名度较低的企业会披露更多的企业私有信息以应对政治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其股价同步性有了更大程度的降低.研究的结论证实了政治不确定风险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辖区内企业的股价同步性,客观上有助于提高股价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108.
声誉效应可以缓解代理冲突并抑制过度投资,但其效果却随任期期限临近而衰退。本文理论分析了企业过度投资与经理任期之间的U型关系。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门限自回归实证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作为声誉效应的代理变量,经理任期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呈U型。在经理任期达到特定门限值42个月之前,经理任期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在门限值之后,声誉效应逐渐失去作用,随着经理任期的增加,过度投资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NIE) has been very successful in explaining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firm, money, and contract law in facilitating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in human societies. In this paper, I will show that the NIE approach, which so far has been used by economists to analyze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in human society, including the ethnically homogeneous middleman groups,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explain the high degree of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activities of honeybees, ants, and schooling fish. In addition, the paper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dentity in nonhuman and human societies in eliciting cooperation and in detecting cheaters or fakers. This paper thus contribute to the integration/consilience of economics and biology by providing a more unified view of aspects of the bioeconomics of nonhuman and human societies.  相似文献   
110.
中国世界遗产类旅游产品的感知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朱竑  李鹏  吴旗涛 《旅游学刊》2005,20(5):21-25
中国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热潮。事实也说明遗产地确实具有开发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通过在北京、广州、珠海三地的问卷调查发现,国内各世界遗产地在国内游客的感知中并未处于相同的地位,而存在较大的差异。成为世界遗产地并不就意味着绝对的旅游吸引力。世界遗产地名誉的获得是影响游客感知、促进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决定旅游地发展的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世界遗产地开发旅游不能仅仅依靠遗产地名誉的获得,而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恰当宣传.进而促进其旅游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