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19篇
工业经济   51篇
计划管理   116篇
经济学   119篇
综合类   48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60篇
农业经济   163篇
经济概况   9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我国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此时,各个旅游产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方式。由此可见,旅游产业的集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才会不断发展出更多旅游产业,而在旅游产业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才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旅游产业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相互结合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以及影响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为今后对旅游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配合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2.
休闲农业中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阐述河南省休闲农业中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的意义以及该省的休闲农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发展现状,针对该省休闲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的相应建议,以期实现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分析河南省省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和农业耦合发展的物理动力学机理及其发展模式,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01~2011年的旅游业和农业数据进行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分析,并划分了各年协调等级。[结果]河南省旅游业与农业耦合程度整体偏低,缺乏双向深度耦合。2001~2010年,河南省旅游业—农业一直处于低度协调等级,2011年处于中度协调等级,整体协调程度较低。[结论]河南省休闲农业中的旅游业和农业在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布局不合理,规划缺乏统一性,产业耦合程度整体偏低以及耦合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文章认为,需要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为基础,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经营管理制度以提高产业增效效率,以及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融资,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增强产业持续吸引力等发展策略,积极加强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程度,助力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3.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分别选取6个指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中12个不同的指标,研究两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16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系统的6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小波浪"形趋势变化,整体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54.
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发展计划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发展的耦合关系,以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方法]以河北省为例,通过构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进而通过耦合模型计算两者的协调度。[结果](1)河北省各个市区的乡村振兴战略系统的得分介于0.784 2~1.572 3,其中石家庄的得分最高(1.572 3),其次是邯郸(1.404 8),邢台(1.397 4),而承德的得分最低(0.784 2);(2)乡村旅游系统的得分介于0.768 7~0.954 7,其中石家庄得分最高(0.954 7),其次是廊坊(0.927 6)、保定(0.925 3),但就整体而言,河北省各个市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差别较小;(3)河北省大部分市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较高以上水平,其中石家庄和邢台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986 8和0.923 2,处于高度耦合水平;唐山(0.849 5)、秦皇岛(0.853 3)、邯郸(0.881 9)、保定(0.864 2)、张家口(0.813 3)和廊坊(0.890 4)处于较高耦合水平;沧州(0.764 4)和衡水(0.726 8)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而承德为0.695 5,处于低度耦合水平。[结论]分析河北省各市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程度,对于全省乡村均衡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对其耦合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对山西省的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度在03~07,处于中等耦合阶段,两者的发展水平进步较快; 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2年为低度耦合协调水平, 2013—2015年为中度耦合协调水平,在2016年达到高度耦合协调水平。[结论](1)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值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D在2016年均处于近7年最高点,但耦合度增长迟缓,今后应注重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价值,以促进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全面协同发展;(2)山西省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度增长态势明显,耦合效应明显,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山西省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意义;(3)山西省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发展可分为起始发展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耦合度从2012年起长期处于稳定的中度耦合状态,但耦合协调度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受区域条件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黄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滞后。新时期,亟待厘清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以黄土丘陵沟壑区5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县域城镇化和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状况,结合相关分析探析“城”和“乡”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 (1)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城进村衰”问题加重。乡村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资源系统虽略有发展,但环境系统有一定程度衰退,而城镇化水平在各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2)区域城乡互动关系已趋稳定,城乡耦合模式以“中—中—高”、“中—低—高”为主。城乡发展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以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为主。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缩小。(3)城镇化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乡村的作用较弱。结论 乡村发展滞后是制约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将有助于提高乡村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判中原城市群城市化发展中产业非农化、人口与城市化土地非农化等多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性与时空演变特征,为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空间分析,基于2006—2016年研究时段,评价中原城市群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沟壑协调性。[结果](1)从时序特征看,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和土地非农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总体下降、过程波动的变化趋势,其中2006年、2011年和2016年的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57、053和055,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2)从空间特征看,中原城市群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的耦合协调性空间格局经历了由环形到“T”字型再逐渐形成“三点”式的分布特征,空间差异明显。[结论]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应强化城市协同发展,增强引领示范作用; 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优化产业空间格局,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是未来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8.
在构建水资源环境和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3年间江苏省的水资源环境和城镇化发展的交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水资源和城镇化的变化过程并不具有一致性。水资源环境水平波动上升,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始终保持上升的态势。这决定了两者的耦合关系呈现出独有的特征:2004年之前处于波动的较低水平耦合阶段(拮抗或磨合阶段),2004年起迅速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并随后一直保持在此水平。据此提出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水灾风险防范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从产品模块化与组织模块化非对应关系的立论出发,基于对丰田汽车开发系统的典型案例研究,重点探讨了模块化产品开发中超模块组织的性质、成因、结构形态及其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模块化产品的开发过程并不一定要采取与之同构的模块化组织形式,相反,以超模块组织来加强开发过程中各任务模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整个产品系统的突破性创新。本文将模块化产品开发系统中采用超模块组织形式归结为影响产品系统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由此深化了对组织模块化结构表现形态及其前因后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
李熙  朱晓宁  蔡国强 《物流技术》2011,(11):115-117,138
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分析轮对轴箱装置、构架、弹簧悬挂装置、中央牵引装置、基础制动装置、驱动装置及相互之间的重要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部综合安全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在改进层次分析法中,提出采用聚类分析采集模糊风险评价集中的风险隶属度矩阵。针对评估结果探讨了采用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