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5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6篇
财政金融   237篇
工业经济   171篇
计划管理   972篇
经济学   1334篇
综合类   467篇
运输经济   44篇
旅游经济   97篇
贸易经济   251篇
农业经济   704篇
经济概况   2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城市是人类聚集和生活的场所,随着人类的进化不 断发展。理想城市应当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能满足 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也能提供有益人类健康的适宜人 居环境。“绿康城市”论就是当今缓解“城市病”与“城市人 群病”的理想模式之一,而日本东京城市中心“大手町之森” 正是“绿康城市”论的实践先驱案例。基于人、自然和城市三 者之间的关系,追溯欧美、日本与中国理想城市的发展历程, 并对进行建设“绿康城市”实践时应坚持的原则与构成要素进 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2.
A technology assessment (TA) program was launched in Switzerland in 1991. One project in the series of pilot projects was meant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o-called LESIT technologies on energy consumption. (LESIT was a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and a German acronym for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pplied methods and main results of the TA study are summarised. One of the questions that arose was whether 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a high-tech engineering research program to serve any societal goals other than the more immediat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goals the research partners in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are accustomed to follow. It was found that without special efforts this expectation was not realistic. Politically desirable goals are best served when enough emphasis, time, and money are given to the process of bringing together research partners from academia and industry who all have a (self-serving) interest in furthering the politically desirable goal and then support their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63.
历史制度主义是新制度主义中的重要分支,强调政 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制度塑造的,存在着“路径依赖”现 象,这意味着在过去制度环境中做出的政策选择影响现在的政 策结果。中国城市治理制度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若想理解以 及应对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探索其历史。提供了一 种从规划历史切入分析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与解决规划管理中 的现存问题,进而构建具有我国发展特色的规划管理理论分析 方法。首先探讨了历史制度主义在制度分析中的应用及优势, 然后通过探讨与分析我国绿地资源管理现状证明苏联模式如何 通过“路径依赖”影响现在的绿地资源管理机制,将历史制度 主义分析方法应用于理解我国的规划管理实践中,在我国自然 资源部成立的改革大背景下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在移民安置量较大的建设工程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可以考虑参照工程建设审批程序和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理制度,建立规范的移民安置规划审批制度和移民安置监测制度.移民安置规划制度从程序和内容对移民安置准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移民安置的实施要引入独立的外部监测机构,对安置工作进行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65.
“局部改善,整体恶化”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真实概括。为了治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党中央于1999年6月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将能源开发同生态环境治理并举。6年来,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向西部地区4600亿元,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5000多亿元。国家计划在10年间退耕还林2.2亿亩,投资3600亿元。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是一个漫长的量变累积过程,通过确定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四大特征,建立“常态、一般、差”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有利于坚定人们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  相似文献   
66.
黄丹  戴冬晖 《技术经济》2019,35(9):89-96
为实现对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水平的分析和评估,在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和能力成熟度模型基础上,构建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将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成熟度分为初始级、程序级、规范级、管理级和优化级五个等级,基于医院内部大数据治理特征,建立包括三级指标的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分别用客观赋权法及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和评价方法,量化评估两个三甲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能力的成熟度。结果表明,两种赋权方法下两家医院的大数据治理能力水平均处于规范级,与两家医院大数据治理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未确知测度理论与信息熵权相结合,可以平衡指标测量主观性和评价结果稳定性,建立的模型能为多科性医院大数据治理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67.
本文利用模糊评判方法对信息工程监理进行风险评估,对各风险因素分别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产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评估。采用熵权系数法对风险因素的权重进行客观计算,克服了专家评判的主观性。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68.
当今中国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工业旧址采取高强 度再开发的模式已成为趋势,工业建筑及户外场所面临存亡的 巨大挑战,如何认识和尊重工业遗存成为此类后工业改造项目 面临的新课题。随着首钢的搬迁与转型,作为首钢发展的起点 与北部对外门户的西十筒仓区域,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总部落户 之选。面对建筑的先行与价值的不认同所带来的工业体系破碎 化,景观设计重拾了工业系统的价值,在阅读并尊重原有工业 空间逻辑的基础上,对原有地形结构进行创造性复写,并将重 译的工业碎片谨慎地嵌入景观体系中。“碎片复写”设计方式 的提出为高强度开发背景下的工业旧址再利用乃至城市空间更 新如何兼顾科学与艺术、法则与自由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69.
“城市山林”作为中国园林史研究中屡被提及的重要概念,已有了具体而明确的理论赋义。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代研究长期缺乏对该词的历史溯源。为此,基于《四库全书》检索得到一定数量的文献史料,对“城市山林”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初步考析。从中发现,“城市山林”并非一开始就是独立的概念;“城市”与“山林”两词媾和的过程,本质上是文人阶层有关“人之栖居”问题的长期思辨与抉择。而对此的认知,或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园林”与“城市山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从现场调研到规划设计,再 到建设实施和如何持续地激发乡村活力,需要探索一整套不同 以往的工作方式和程序。通过对近几年乡村建设实践工作的总 结,提出“向乡村学习—在地设计—触媒激活”三步走的工作 过程和模式。首先从向乡村学习生态智慧出发,到扎根于场地 的在地规划设计和在地营建,最后通过催化剂般的乡村触媒激 发乡村的内源式活力,从而真正在整治提升乡村面貌的同时, 通过全面搭建乡村触媒系统,实现乡村的渐进式保护与开发, 激发连锁持续的触媒反应,通过乡村显性和隐性文化触媒的复 兴,重塑场所精神,最终重构乡村聚落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