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10篇
计划管理   28篇
经济学   47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54篇
经济概况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花  王建军 《价值工程》2011,30(24):328-328,F0003
通过研究不同电场处理荞麦种子在干旱胁迫持续加重的条件下对其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给出了荞麦种子经不同电场处理后的生物效应及抗旱性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电场处理条件下的荞麦种子,其幼苗在干旱胁迫的不同时期适应性反应存在一定差异。适宜电场处理能够促进荞麦幼苗水分胁迫条件下体内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说明电场处理可使膜结构与功能在水分亏缺下得到保护,促进了种子和幼苗的代谢水平,从而提高了荞麦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22.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指标,新增建设用地分解结果直接影响着各地区土地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依据云南省各州(市)经济发展、社会状况和建设用地利用等现状,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选取GDP、人均建设用地等8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对云南省各州(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分配,并结合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提出在传统分解的基础上按照各州(市)下属各县(市、区)主体功能定位对分解结果进行修正,实现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指标差别化配置。最终分解结果和省政府下达指标进行验证,拟合度较高,可见本文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对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各项规划指标分解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3.
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区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全国范围内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分异特征,并进行潜力类型区的划分,有助于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与时序安排,针对性提出整治潜力实现的行动路径与政策举措。[方法]文章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为基础,从整治迫切性、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利用多因素空间聚类分析法划分潜力类型区,识别潜力挖掘的限制性因素与实现路径。[结果]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空间差异显著,高值区多分布在华东和东北地区,低值区多为西南和青藏高原区;将全国整治潜力类型划分为11个一级区和34个二级区,优先整治区多分布在我国华东地区,暂不适宜区多分布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区。[结论]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普遍较高,各个地区应根据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制定分区分类差别化整治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4.
钦州市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且灾情惨重;1950~2001年旱涝灾害发生有周期缩短和时空的影响不均衡等特征;主要的致灾因子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气候异常、防灾减灾体系脆弱以及人口与社会财富集聚体的增多和集中等。  相似文献   
25.
应用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理论分析了广东省1950-1999年的旱灾受灾面积时序变化的混沌特性;通过重构其嵌入的相空间达到恢复系统复杂的动力机制;经计算表明,该时间序列分布具有分形特性,是一混沌的时间序列;其饱和关联维教d为1.884。相应的饱和嵌入雏教为6。即:该系统的有效自由度为6个;初步给出了系统的影响因子;经计算反映系统混沌程度的指标Kolmogorov熵K=0.1135。结果显示它的平均可预报尺度在8-9年。  相似文献   
26.
研究目的:分析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多功能权衡关系区域差异,提出分区优化管控措施。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方法、权衡强度方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各县(区)耕地利用多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原城市群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优势明显,黄淮平原生产—生态功能强;(2)多功能协调度、权衡强度空间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协调程度高、权衡强度低;(3)全省可耕地划分为多功能高协调区、多功能低协调区、单功能主导区、生产—生态协调区、生产—社会保障协调区、生态—社会保障协调区6大区域。研究结论:研究结果与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相符,揭示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分布和权衡关系,划分不同类型区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河南省农业空间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7.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zoning regulations on the retail industry in Korea. We estimated the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sales for retail stores using a panel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stores in traditional markets. Thi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benefit of zoning regulations on retail stor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zoning regulations (called Traditional Commercial Activity Protection Zones) have contributed to an improvement in the actual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small independent retailers. We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sales for each store clearly increased on average in the areas designated as Traditional Commercial Activity Protection Zones where there was no market entry of mega supermarket chains (called SSM in Korea). We also present evidence that the effects of this policy differ geographically: the effects were stronger for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than for large metropolitan citi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zoning regulations enacted by the government to protect traditional markets and small retailers should also consider regional differences when assessing policy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28.
[目的]气候变化下跨尺度变量对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多数为定性研究,很少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探索跨尺度变量在干旱影响生计脆弱性中的作用。[方法]基于黄土高原218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层次回归分析跨尺度变量在干旱影响生计脆弱性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结果]干旱对农户生计脆弱性有显著影响。在干旱影响生计脆弱性的过程中,个人尺度的“户主年龄、感知的气温最大值、降雨量变化、干旱程度变化和灾后信息渠道”与农户尺度的“批发市场距离和集市距离”起到了调节作用; 农户尺度的“三代直系亲属的户数和生产机械指数”起到了中介作用; 而村庄尺度的“工程措施”,既没起到中介作用,也没起到调节作用。[结论]用中介和调节效应反映了跨尺度变量的交互作用,在跨尺度效应的实证研究方面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这为制定减少农户生计脆弱性的政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Drought tolerant (DT) maize varieties have received massive support in sub‐Saharan Africa because of their potential to protect smallholder farmers against drought‐related maize yield losses. Using four waves of household farm panel data from six districts in Malawi, we examine the impact heterogeneity of this technology on maize productivity using a continuous treatment approach.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aize yield and adoption of DT maize varieties. On average, an increase by one hectare in the area allocated to DT varieties increases maize yield by 547 Kg/ha representing a 44% increase from the average maize yield of 1,254 Kg/ha for our sample. Our findings give evidence that DT maize technology has potential to protect smallholder farmers against drought‐related production losses. Policies that promote increased allocation of maize area to DT maize hold potential to enhance food security. Smallholder farmers especially in drought‐prone area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allocate at least one‐third of the maize plot to DT varieties while breeders continue with the efforts of breeding a DT variety that is not only drought tolerant but also adapted to all weather conditions. More importantly, the government should ensure provision of timely ex ante weather information to guide farmers on decision‐making with respect to maize varietal choices.  相似文献   
30.
基于主体功能定位的湖北省县域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与主体功能区定位相协调的乡村发展类型与乡村政策,是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方法]以湖北省县域为空间单元,构建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划分县域的乡村发展类型。[结果](1)2016年湖北省县域乡村性指数相对较高,乡村性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乡村发展类型可划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发展型,分别占县域总数的25.29%、16.1%、10.71%和48.28%。(2)重点开发区的乡村类型以工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为主,乡村类型主要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带动,市场、资本推动力和农民的自主选择突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乡村类型均以农业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为主,不同的是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自然和生产条件优越、农耕文化根植,农业政策扶植,乡村类型是由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类型受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基础及行政干预的推动。[结论]三大主体功能区下的乡村类型及驱动机制存在差异,并提出不同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