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979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1395篇
财政金融   68885篇
工业经济   65000篇
计划管理   194123篇
经济学   73475篇
综合类   23844篇
运输经济   8855篇
旅游经济   221篇
贸易经济   132644篇
农业经济   20362篇
经济概况   7866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497篇
邮电经济   5846篇
  2024年   1032篇
  2023年   3671篇
  2022年   2913篇
  2021年   5031篇
  2020年   6687篇
  2019年   7964篇
  2018年   3171篇
  2017年   7314篇
  2016年   8902篇
  2015年   14496篇
  2014年   37098篇
  2013年   36539篇
  2012年   43575篇
  2011年   46058篇
  2010年   40259篇
  2009年   44163篇
  2008年   46098篇
  2007年   36220篇
  2006年   34884篇
  2005年   35642篇
  2004年   34789篇
  2003年   36028篇
  2002年   27887篇
  2001年   23137篇
  2000年   23692篇
  1999年   9310篇
  1998年   9308篇
  1997年   9573篇
  1996年   7100篇
  1995年   5175篇
  1994年   4139篇
  1993年   4083篇
  1992年   5040篇
  1991年   4954篇
  1990年   3775篇
  1989年   3036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63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10篇
  19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郝项超 《金融研究》2020,477(3):152-168
依据2008-2017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与专利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委托理财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委托理财规模与理财收益对公司业绩贡献的增加,上市公司总体上创新数量变化不明显,但创新质量却显著下降。对于不同的委托理财而言,上市公司购买银行与非银行委托理财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均为负面,但对创新数量的影响却正好相反。两种类型委托理财对创新数量的影响可能相互抵消,从而导致总体上委托理财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购买更多的委托理财导致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进行风险低的开发性创新,减少风险高的探索性创新。购买银行理财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机会主义创新,而购买非银行理财的上市公司更可能消极创新。总之,基于企业创新视角的分析发现大规模和投机性的委托理财会干扰上市公司创新行为,导致其经营"脱实向虚"。  相似文献   
102.
詹瑜乾 《中国商论》2020,(7):163-164
在全球危机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要想保障企业顺利稳定地发展,应更好地识别风险,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作用。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3.
美国管理大师爱迪思博士的著作《企业生命周期》自1989年出版至今已三十余年,但书中的思想、观点对今天的企业管理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笔者看完该书后深受启发,拟结合自己从事风险投资的实践,分享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为探讨现代企业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立足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以经验取样法为研究范式,以高管与高校之间技术转移体验及创新成效为对象,展开连续15周日记研究,结果发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会积极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规划性博弈与功利性博弈具有中介作用,技术吸收能力具有调节作用。由此证明,在“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合作中,企业技术吸收能力水平在历经组织间博弈后,将显著调节由技术转化而形成的创新绩效增幅。建议相关企业主动开展创新合作,并通过均衡性博弈机制完善自身技术吸收体系,实现“高校—企业”技术转移“双赢”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