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92篇
工业经济   20篇
计划管理   107篇
经济学   368篇
综合类   111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71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18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我国银行对公客户的实际违约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并且与预估违约率的离差也越来越大,内部评级模型估测的准确性逐渐降低。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公司类客户的实际违约率进行检验发现,实际违约率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实际违约率相对于GDP增长率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建立信用评级的违约概率模型过程中,可以将经济增长指标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或采用较短的经济波动期间来估计违约集中趋势,从而改善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敏感性,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
通过信贷市场搜寻与匹配方法,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影子银行的NKDSGE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考察了影子银行对于我国经济波动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外生冲击的动态响应表明,影子银行通过信贷渠道扩大了积极的技术冲击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降低了我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应。在此基础上,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指出,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宏观经济波动增大,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恶化。因此,基于社会福利的角度,政府应该积极对影子银行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监管和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23.
文章基于包含消费习惯与借贷约束的RBC模型,尝试将收入冲击与偏好冲击纳入到该模型中,并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DSGE)方法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发现:(1)模型能够解释实际产出、消费、投资与资本波动的92.6%、77.8%、84.5%、87.6%。(2)收入冲击与偏好冲击对我国实际产出、投资、就业和资本的影响均有明显的持续性,而对消费的影响均表现为短期性。(3)收入冲击对消费的影响较小,而对就业有较大影响;消费偏好冲击对两者的影响与收入冲击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24.
5月份用电量和PMI等部分经济指标的回落,又成为多方要求政策放松的理由。当凯恩斯经济学派将"熨平经济波动"上升至政府理所应当的职责之时,经济自我调整规律被改变,于是萧条不常出现,取而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开放推动了资本在国际间的大规模流动,大量的国际资本在促进东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经济波动的隐患。结合东亚经济体的实际特点,本文采用Aghion等(2004)提出的动态开放经济模型来分析金融开放对东亚不同类型国家(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利用东亚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差异,金融开放对于东亚不同类型经济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金融开放缓解了东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但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东亚的发展中国家要加快推进国内的金融体系建设,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26.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一季度触底后快速回升,进入复苏阶段,新一轮经济周期随之展开。与危机应对时期相比,经济中的两难问题增多,政策操作的复杂性增加,研究现阶段的货币政策选择具有特别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本文试从经济周期的趋势性特征出发,研究经济复苏阶段的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选择。对当前一轮经  相似文献   
27.
经济波动一直是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中的经典问题,而经济周期拐点的及时识别对政府前瞻性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企业投资经营战略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我国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对经济周期进行实时监测和发布,因而在划分经济周期和拐点识别时,往往局限于一种方法,不同方法有效性的比较缺乏一个基准参考。文章对国内外研究经济周期及其周期拐点定期的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依据经济周期定期方法的研究脉络,对主流的方法进行评述,并对我国经济周期定期进行展望,希望能在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和经济走势预测方面提供一些方法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8.
中国经济波动存在三个不同于美国的重要经验特征.为此,文章将企业投资效率和居民消费的惯性平滑机制引入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模拟结果与这三个经验特征能够较好的匹配,从而支持了引入以上两种机制的合理性.波动性分解表明,投资效率冲击对各个经济变量(特别是劳动就业)的波动具有不可忽视的解释力.波动性分解和反事实模拟结果显示,供给面的技术冲击是产出动态演进的主要驱动源,投资效率冲击则是劳动就业动态演进的主要驱动力;另外,1992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分界点,1992年以后,企业投资效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劳动就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开始向纵深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29.
本文认为经济波动是经济分工网络出现局部失衡以及这一局部失衡引起网络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并最终演化成全局失衡后各分工部门又通过自我行动调节恢复平衡的一个动态的市场过程。本文简单地探讨了出现局部失衡的原因以及这些局部失衡引致结构性失衡和全局失衡的传递机制。基于此,我们分析了政府的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并得出政府可以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也可以是保持经济稳定和抑制经济波动的重要力量。政府宏观政策的效果受到政府获取认知经济状态信息的效率、以及政府决策形成和执行效率的影响。最后,我们利用中国大陆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做了一系列的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宏观政策与经济波动相关,其中短期政策与波动正相关,长期政策与波动负相关,这些相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显著的,且财政政策显著性的表现优于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30.
分析经济波动过程中不同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表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搜集数据重点探讨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在经济波动中,作为调控经济增长手段的货币政策总能影响股票市场,并在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之前,股市就做出反应。股票市场的涨跌,与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