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金融稳定是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财务脆弱性是金融不稳定的主要根源.本文将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分析并检验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2007-2018年间沪深两市非金融企业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显著降低了企业庞氏融资发生概率,说明贷款利率市场化有助于缓解企业财务脆弱性,且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强.(2)从影响途径看,贷款利率市场化通过降低企业负债水平、长期借款占比和有息负债占比,缓解企业财务的脆弱性.(3)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有资金缺口、商业信用低、营收规模小但能够盈利企业财务脆弱性的缓解效应更强.本文研究提供了贷款利率市场化微观经济效应正外部性的经验证据,既是对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后果的有益补充,也丰富了有关企业财务脆弱性影响因素的文献,为央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和银行监管部门强化金融监管,提供了一些新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家族主义文化、“去家族化”治理改革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文化倡导重家族、重血缘的家族主义价值观。本文研究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公司上市前"去家族化"公司治理改革和上市后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越强,家族企业在上市前越不可能实施"去家族化"治理改革,即家族成员从管理岗位离职的概率越低,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度的下降幅度也越小。其次,公司所在地的劳动力市场越不发达,或家族成员教育背景越差时,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去家族化"治理改革的阻碍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还表明,是家族内部的言传身教,而非社会环境的熏陶塑造了企业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进而影响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改革。最后,本文发现公司上市前"去家族化"治理改革实施得越不彻底,上市后公司绩效和收入增长率就越低。综上,本文研究结果为儒家家族主义文化影响经济发展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33.
信息传递模式、投资者心理偏差与股价“同涨同跌”现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股价"同涨同跌"又称"股价同步性",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近年来财务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本文收集1994—2004年中国股市的相关数据,用R2度量股价同步性,对股票收益的"惯性"和"反转"与R2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1)总体上,我国股市不存在"惯性"现象,而存在显著"反转"现象,并且反转效应随着R2的上升而逐渐减弱,两者呈负相关关系;(2)不同市场态势下惯性和反转的表现形式不同,且与R2的关系也不同:牛市阶段存在"反转"现象,且R2越高反转越明显;在熊市阶段存在"惯性"现象,且R2越小惯性越明显,说明不同市场态势下股价同步性的生成机理不同。对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与心理行为互动关系的新解释,丰富并完善了股价同步性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一个独特的经济问题。本文收集526家实施股改公司的相关资料,运用行为心理学著名的“锚定效应”理论,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制定和对价的影响因素两大问题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  相似文献   
3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市场行为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依据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过去 6个月的累积超常收益来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 ,研究发现 :首先 ,在未来的 1 2个月 ,赢家组合发生了收益反转现象 ,而输家组合发生了收益惯性现象 ;其次 ,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未来 1 2个月的累积超常收益与组合形成期股票的流通股市值和基金持有该股票的比例成反比 ,但与公司每股收益成正比 ,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基金持股效应”和“EPS效应”。笔者认为 ,导致“赢家变输”和“输家更输”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金基于市场上投资者“追涨杀跌心理”的“短期套利行为”和基金基于“自我控制心理”的“止损行为”。  相似文献   
36.
本文根据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运用高频数据对我国深圳股票市场的买卖报价价差的变动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同时研究股票买卖报价价差的影响因素和成因 ,并建立和检验相应的模型 ,从而揭示我国股票市场的微观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7.
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 国债市场风险收益波动模式问题是金融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不同期限的利率随时间的变动规律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关于利率的期限结构问题的主流学派,一是无偏预期理论学派,其认为零息票利率是相应期限即期利率的几何平均,而远期利率是市场对未来无风险短期利率的预期,当市场预期短期利率上升时,期限长的零息票利率高于期限短的零息票利率,收……  相似文献   
38.
证券系统性风险系数估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源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贝塔系数(Beta或β)是证券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指标,它反映了某种(类)资产价格变动受市场上资产价格平均变动的影响程度。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标准普尔、道琼斯等名中介机构都定期公布各上市公司的系统性风险系数,向投资揭示上市公司的系统性风险,同时为投资组合管理提供了资产选择与风险控制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39.
权小锋  吴世农 《会计研究》2012,(6):46-53,93
基于应计误定价视角,以投资者认知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本文检验了投资者注意力、应计误定价及盈余操纵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投资者注意力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其对盈余构成信息的认知效率,并降低市场中投资者对应计信息的定价高估;(2)投资者注意力具有治理效应,即投资者对股票的充分注意能够显著降低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综合而言,投资者注意力具有"认知效应"和"治理效应",投资者注意力调节了投资者的认知效率并提升了对会计盈余构成信息的定价效率,进一步影响了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深化投资者注意力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吴世农韦绍永(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61005)一、引言为了减少投资风险,传统的投资组合管理者(如投资基金管理人)遵循“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的原则构造投资组合。他们认为,组合中证券的数量越多越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