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12篇
经济概况   48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商》2015,(9)
在传统意义上中原人们一直以来称草原边缘地带的游牧民族为"野蛮的、无文化的、无组织的"人群。巴菲尔德想要做的是要将传统汉文文献中"他者化"的以野蛮、不开化形象出现的游牧人群,放到历史主体的地位上来解读他们。  相似文献   
92.
周德文 《企业研究》2012,(15):34-42
作为巨变时代新兴经济体内的特殊存在,温州民间资本在未来的10年中,能否保持其超前、敏锐的优秀品格,并超越其软肋,走出一条足以作为范本的民间资本发展之路,这关系到中国所有人的房子和钱包。全国各地投资忙苏小和曾经用"游牧经济"来定义温州经济发展,即整个20世纪80年代,90%的温州生意人都选择了去外地跑单帮,温州生意人都在路上,他们积累起的第一笔财富,是在外地找到的,这就是所谓的"游牧经济"。当地条件的限制,以及温州人开放、敢闯的心态,让其在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大部分地区商业意识还未完  相似文献   
93.
人类社会工业化以来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促进全球气候变化的环境效应日益明显,加之工业文明的不可持续性和市场机制效用的有限性,低碳经济、生态文明等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呼伦贝尔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显著的地区。如何发扬传统游牧文化的科学精髓,改善经济发展模式,防止草原沙漠化加速发展,平稳度过气温上升阶段的干旱化加剧期,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谋求全球合作创造性开展工作,是需要我们面对并加紧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张彤 《资本市场》2013,(1):118-121
在那美丽的金莲川草原上,曾经伫立着元王朝的第一座都城——元上都。这座与元大都同在东经116度上的草原古都,见证了元王朝的崛起与繁荣。游牧文明与中原文化在此共存;东方辉煌与西方成就在此汇聚,共同书写着这座草原古都的灿烂历史。  相似文献   
95.
本文试图以文化哲学作为理论依据,通过草原文化形成的区域条件与发展过程的研究,分析草原文化的内涵存在条件以及特点,论证草原游牧文化是千百年来生产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各个游牧民族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为适应自然环境而进行的一种选择,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条件的演变,草原游牧文化也应与时俱进地改变其存在的形式,但其存在的客观依据和合理性依然潜在。强调草原文化现实和合理性,使草原文化得到相应的尊重,传承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为草原文化的发展及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6.
现在从上而下,大力倡导和推动"文化强国"。那么文化强国的实质是什么呢?众所周知,遵循法家文化的秦始皇,成为"千古一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建立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崇尚佛文化的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游牧文化的  相似文献   
97.
牧民定居是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称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大批牧民通过定居工程,从根本上摆脱了几千年来传统的游牧生活,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8.
杨军 《中国农史》2013,(1):53-60
契丹故地在辽初人口为70多万,圣宗时达80多万,辽末突破百万。当地比较适宜的人口应该在60-70万人,农牧人口各占一半。辽圣宗时当地已出现过度开发,导致自然环境恶化。辽朝统治者虽然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9.
陈祥军 《开放时代》2012,(7):127-139
任何一种知识的产生、发展直到形成一种体系,都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现实社会中同样一种事物,不同地域环境里生活的人们常常对其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达、解释及利用方式,究其原因是受制于各自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世界上各个民族或族群的知识都是在本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的,即使新知识的产生也是基于实践和原有的知识经验.本文研究的本土知识——游牧知识根源于草原,是哈萨克游牧民长期在与草原、牲畜的互动中,共同构建的一套知识体系.本文以哈萨克游牧知识为个案,主要在游牧社会的框架内阐述游牧知识的本土性特点,分析游牧知识与生态的关系,以此重新认识游牧知识在当下牧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品牌的概念由来已久。过去,西方游牧部落在牛羊身上打上烙印,用以区分不同部落之间的财产,这是品牌最初的含义。今天,这一基本含义仍然没变,只是体现的方式变了,不是在牛羊身上打上烙印,而是在消费者心中打上烙印,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品牌。在顾客心中打上烙印的途径,就是进行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