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是内圣之学,更是外王之学。诚心、正意、修身,指向齐家、治国、平天下。晚近以来之儒者如现代新儒家,虽有外王的民主指向,究竟侧重发展儒家内圣之学。至其后学,更将儒家化约为"儒学",从"哲学"、"文化"、"教育"等角度探讨儒家,刻意回避儒家之外王面相。这必将导致儒家与现代社会脱节,令其沦为可有可无之点缀。我们相信,今日儒家并未亦也不可能"博物馆化",她必将参与现代中国治理秩序之塑造和再造。此乃儒家之天命所在,亦为中国之天命所系。2011年5月14日至15日,由《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广东信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现代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从化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凸显儒家之外王面相,以儒家精神与智慧,参照儒家治理规划之历史实现形态,探究儒家治理现代社会之可能性、技术和制度。与会学者就现代社会转型、宪政实践、普世价值和社会制度建构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地位、儒学在当今国内外政治格局下面临的困境及其在未来世界秩序形成过程中肩负的使命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儒学资源参与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以下内容根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编辑,因时间关系,未经发言者校订。  相似文献   
2.
袁伟时 《新经济》2003,(7):94-97
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进行了超过戊戌变法预期的改革,史称清末新政(1901-1911).清末新政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非常可贵的开端,它提供了一个东方传统中世纪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典型.无论其成就或失败,都蕴藏着足以启迪后人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入世谈判话当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谈判既是对外交涉,也是内部观念变化的过程。过去谈判,认为我们的关税越高越好,保护程度越大越好。到1998年以后,发现关税很高但走私猖獗。乐凯公司的老总在《经济日报》上说:我们不怕外国竞争,就怕走私。这对我们震撼很大。把关税定得很高,实际上并没有拿到。羊毛的关税当时也很高。朱基总理就说,要算一下,羊毛关税降到多少,走私才无利可图。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开始谈判时,中国进口产品中有1000多种需要审批。掌握这批进口许可证发放的部门有很大的权力,要让官员们放弃手中的权力并不容易。后…  相似文献   
4.
学术的尊严和学者的自尊——“百家争鸣”40年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尊重不媚俗谄上的学者和学术流派,不为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提供合适的社会环境,是阻碍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最大障碍.要承认和尊重学术的独立地位,尊重不同学派和正确处理学派关系.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10年必有一次重大战争。从70年代起,李鸿章都是这些战争的重要当事人之一。最近,忙里偷闲,偶与友人漫议晚清史事与人物,语涉李氏,倒也别开生面。爱书其要,公诸同好,聊博一哂。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必然长期共存,因为他们都是现代社会的批判力量。转型中的社会特别需要批判。问题是要选准目标。在中国,专制传统根深蒂固,两者完全应该联手批判这个最大的祸害。  相似文献   
7.
袁伟时 《中国改革》2007,(2):78-78,80
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社会前进,但大清帝国垮了,功亏一篑,没能保住自己的国号和皇位。原因何在?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统治者进行了诸多改革,史称清末新政(1901─1911)。新政取得了一定的历史成就:承认个人财产权的正当性,确立了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建立新的教育体系,议院、三权分立、公民自由这些观念逐渐为主流文化所认同,以留学归来人员为骨干、包括本国学堂毕业生所组成的新知识阶层纷纷被各种新政机关所吸收,推动着官场文化更新。  相似文献   
8.
自由主义与“新左派”必然长期共存,因为他们都是现代社会的批判力量。转型中的社会特别需要批判。问题是要选准目标。在中国,专制传统根深蒂固,两者完全应该联手批判这个最大的祸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文化的基本前提、新文化运动中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不同立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意识形态”的建立等几个角度对新文化运动作了重新考察,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为中国文化的新生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胡适是朋友.在同一个战线办《新青年》,后来两个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即使这样,胡适仍然大力推荐出版陈独秀的学术著作。章士钊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但是当陈独秀遭难的时候,站出来为陈独秀辩护的,就是这个国学派鼎鼎有名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