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不但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也会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将人口老龄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扩大政府支出、提高劳动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劳动所得税累进性和增加公共投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延迟退休的动态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扩大了政府支出和政府公共投资对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降低了4种积极财政政策工具对产出、消费、就业的促进效应,也强化了其对通胀和工资膨胀的提升效应;延迟退休未对私人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有利于就业、产出和消费增长,并有助于稳定通胀和工资膨胀;与财政政策工具相比延迟退休引致的整体社会福利损失较小。人口老龄化降低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基于稳定宏观经济和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考虑,延迟退休是一个较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GHH-偏好的效用函数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对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财政冲击下导致正的消费和负的通货膨胀反应,充分条件是一个适当的政府支出产出弹性。如果政府支出的产出弹性大于稳态下的政府支出占产出的份额,这种效应会更强。这可能是由于政府支出具有较高产出效率和劳动边际生产率,能抵偿其自身形成的成本,进而提高了私人厂商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特别是,政府支出的生产贡献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导致厂商成本的节省,财政冲击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形下,央行愿意降低名义利率以使实际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消费上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挤出还是挤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是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世界各国政府所广泛关注.本文从平稳实际变量系统和非平稳名义变量系统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中国政府支出挤出还是挤入居民消费.基于OLS、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中国的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出效应,二者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挤出效应会导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正在逐步由投资转向消费,这一转变趋势客观要求财政政策应适度而行.  相似文献   

4.
构建一个包含三部门的DSGE模型,对政府债务扩张是否挤出私人投资以及是否有害于经济增长的问题进行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将财政政策工具细化为六项:政府消费支出、政府生产性投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对消费、劳动和资本征收的三种扭曲性比例税。研究发现:对政府债务膨胀是否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不应该笼统地看待,而在短期看来政府债务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来说是正向的。另外,和刺激消费需求相比,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强,政府投资相比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强,税收融资优于债务融资。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政府债务扩张对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会对进行中的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投资、消费和出口等需求因素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就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而言,投资波动显著作用于经济周期波动,而促进消费具有很好的经济增长效应.就经济增长的内外部需求冲击而言,中国的经济冲击主要来自内部需求的影响,但出口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节投资需求要着眼于引导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要采取促进消费的各种措施,形成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要适度调整外贸政策,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发挥出口作为经济平稳增长"调节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谋求区域平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能否发挥财政政策的区域效应关乎我国长期经济增长与稳定。因此,需要准确评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现有文献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估测财政政策乘数时忽略了我国特色的地区竞争机制。"锦标赛"式的地区经济竞争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区间的财政竞争模式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深刻影响,忽略该机制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研究发现:第一,当不存在地区竞争机制时,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可以有效促进当地以及全国地区的产出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第二,当存在地区竞争机制时,欠发达地区政府的公共投资政策产出效应会被削弱,无法实现谋求区域平衡发展与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目标。第三,随着地区竞争程度的加剧,政府支出的产出效应出现分化,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投资乘数由4.09降为3.10,而发达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投资乘数由3.86升为4.86,会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中央政府如果试图兼顾财政政策的"效率"与"公平"目标,避免地区间盲目竞争,改革政府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我国1990—2016年宏观季度数据,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我国近三十年来的财政政策效应,并采取将数据分段的方式做进一步扩展.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政府支出扩张会刺激总产出上涨,对居民消费和居民投资具有挤入效应;增税的财政政策会负向作用于产出,同时抑制居民消费和投资;1990—1998年财政政策对总产出的作用较强,在政府支出对居民投资的挤入效应上表现尤为明显;2008—2016年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和居民投资的挤入效应较弱,但对产出的总体作用大于1999—2007年.  相似文献   

8.
IS—LM模型中政策乘数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四部门经济的IS—LM模型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和政策的传导机制,特别是财政政策乘数的变形,给出了挤出效应的衡量。在中国当前的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结构参数一直在明显变化。通过详细讨论结构参数变动对政策效果的影响,得出当前投资对利率不敏感有利于财政政策效果的发挥、货币需求对收入的高度敏感降低了货币政策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从消费主体角度,消费可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三个部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上述三个消费变量对总产出的冲击效应。选择江苏为研究对象,对总产出、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四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探究三个变量对总产出的冲击效应。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产出有微弱的负向冲击效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总产出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政府消费对于经济拉动作用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是难以持久。因此,应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角度去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仅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应压缩政府消费,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提高保障水平,并且继续不遗余力地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AR模型,以预算外支出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的代理变量,系统分析了政府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政府非税收入使用、政府消费支出、政府公共投资(包括转移支付)与GDP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分析认为,政府非税收入使用、政府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为正,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Value creation through customer-to-customer exchange occurs when the perceived benefits of a company’s offering are increased as a result of customers’ interaction with one another. C2C exchange exists in a wide variety of service environments, both online and face-to-face. Drawing on the motivation, opportunity, and ability (MOA) framework, this research presents and tests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examines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C2C exchange in the context of face-to-face networking behaviors a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meeting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survey of conference attendees, and the hypotheses were tested using moderated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a three-way interaction effect among the MOA factors, that the MOA model does predict the level of C2C exchange, and that C2C exchange does enhance service value perceptions and customer loyalty intentions.  相似文献   

12.
基于女性消费群体的产品特性化设计已成为当今社会产品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同男性设计师相比,在为女性产品设计方面,女性设计师具有"对细节关注"的态度优势和"为‘自己’设计"的角色优势。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风趣幽默,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民间性,独特的民族性,语义的双重性和哲理性,语音上的和谐性等特点,是英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以本文对2006年颁布实施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铁运[2006]79号)和《铁路罐车容积》JJG140-2008标准附录E《铁路罐车准装高度范围确定方法》中允许充装的体积、准装高度、准装质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等外语教学方法的不同流派各有其特点,但均未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方法。折中主义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吸取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和优点,采取针对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折中主义在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中突出体现为用好范文和独立创新。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充分利用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实战室的优势,按照我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四项核心技术的训练.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的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翻译的四个关系,即理解与翻译,信与颇,直译与意译,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股东大会网络投票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票权是股东的最基本权利,现行法律要求股东亲自出席或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才可行使投票权,这不仅不利于公司的民主化及股东权益的保护,而且导致投票成本的巨大.网络投票是解决目前投票机制弊端的有效途径,我国未来设计网络投票时,应注意主体设计与程序设计,平衡各种利益中突,以实现网络投票机制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人又绝非一般自然物,而是与一般自然物相区别的、高度发展了的、特殊的、有生命的自然物。他是自然的异化,是最有智慧的、知情意发展最高的那一部分自然。就此而言,他又是非自然。人是一种非自然的自然物或者说自然的非自然物,一句话,人是文化的动物。从外在表征看,文化的种种形态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从内在蕴藏看,文化的深层内核是价值,就此而言,人生活在一个价值的世界中,人是价值的动物。这可以提供我们从另一角度界定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对于动物而言,不存在“价值”问题,周围环境对于动物来说只是一个“物理”的世界、“事实”的世界;只有人才有“价值”问题,他所面对着的根本上是一个价值世界、文化世界、意义世界,一个主体性的充满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尽管华兹华斯的诗歌语言质朴无华,但其中不乏悖论。悖论往往看似互为矛盾,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折射出普遍真理的光辉,使诗歌迸发出一种张力,产生一种"奇异"的效果,读来耐人寻味,并且能有力有效地表达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再现复杂的社会生活。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悖论主要包括悖论式情景、与常理相悖的悖论和逻辑性悖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