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理论分析并构建递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商业信用对融资约束具有正U型影响;商业信用对R&D投资具有倒U型影响但不明显。另外,分别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和低融资约束企业进行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检验后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越大,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越高。由此得出,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可以缓解资金约束,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R&D投资力度,保证技术创新所需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2.
胡杰  秦璐 《技术经济》2013,(8):15-20
构造了高新技术上市公司R&D投资的融资约束模型,利用2008—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从R&D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的视角,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上市企业R&D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并进一步按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的不同将样本企业分组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R&D投资面临明显的融资约束,依赖于企业内部现金流量;相比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更依赖其内部现金流量,面临更严重的外部融资困境;相比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资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提出: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着力建设、完善与高新技术企业相匹配的多层次融资体系,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与R&D投资效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Logistic模型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指数,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高新技术企业R&D投资效率,在此基础上,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与R&D投资效率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高、低融资约束组的R&D投资效率均值分别为0.5121和0.3870,具有显著的差异,并且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程度的上升会显著促进R&D投资效率的提高,该结果表明融资约束的客观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代理问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200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营,而过度投资则是造成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采用2008-2011年的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制造业上市公司中:(1)具有过度自信管理层的公司过度投资程度更严重.(2)相比正常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在过度投资时对股权融资现金、债权融资现金流、净融资现金流均表现出敏感性,但是,对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没有表现出敏感性.这与中国企业重视融资,但使用随意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融资约束、投资效率、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建模,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越容易制约企业投资效率有效性;优化投资效率、趋向财务均衡状态可提高企业绩效,而投资不足或过度都会降低绩效;投资效率不同的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程度不同——相比于高投资效率企业,低投资效率企业的融资约束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程度更显著。据此从“财务投资均衡”角度提出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的若干措施,以实现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CEO的财务经历有利于其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以2000—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实证检验结果证明了笔者的这一假设。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以及采用其他指标衡量融资约束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在外部融资条件较差时,CEO财务经历对于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CEO财务经历有助于企业提高投资绩效。这表明了具有财务经历的CEO通过提高企业外部融资能力和投资决策的合理性,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文在丰富高阶梯队理论和融资约束领域文献的同时,对于上市公司制定科学合理的CEO聘任决策以及缓解融资约束等方面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代理理论框架下,以中国上市高技术企业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对CEO激励与R&D投资和规模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CEO投资选择偏好是规模投资,而不是R&D投资;进一步剖析了CEO投资偏好的激励根源,认为通过合理设计CEO薪酬契约,能够有效矫正CEO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其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05—2010年深市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企业CEO和R&D负责人的教育背景等因素对企业R&D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CEO和研发负责人的学历水平对企业R&D投资金额和R&D投资强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企业高管以及R&D负责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企业越有可能作出更高数额和更高比重的R&D投资决策。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和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其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05-2010年深市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企业CEO和R&D负责人的教育背景等因素对企业R&D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CEO和研发负责人的学历水平对企业R&D投资金额和R&D投资强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企业高管以及R&D负责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企业越有可能作出更高数额和更高比重的R&D投资决策.最后,得出了研究结论和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0.
CEO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前通常会对技术创新价值进行预判,预判结果与创新期望价值是否相符会对CEO技术创新产生重要的心理作用。过度自信会导致CEO夸大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而高市场竞争水平也使得CEO对开展那些预判结果与期望价值相符的技术创新活动有着更为强烈的意愿。因此,在创新价值预判结果与期望价值相同的条件下,探讨了竞争市场中CEO过度自信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自信CEO比理性CEO更可能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市场竞争水平越高,CEO过度自信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越大;随着市场竞争水平的降低,由于CEO过度自信水平提升导致其能够承担的创新成本的增量减少;市场竞争水平对理性CEO的创新成本呈现出均匀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2013—2018年期间379家中国A股技术密集型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家族所有权在研发投资和CEO薪酬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CEO薪酬与研发投资水平关联性较高;家族所有权比例较高的家族企业对CEO薪酬与研发投资的关系具有更强的正向调节能力;低风险与高风险的家族企业在研发投资上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家族所有权在研发投资和CEO薪酬关系中具有调节的作用是基于信息优势和较长的投资期限,而并非风险规避。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企业的研发投资比非家族企业具有更高的投资效率、并可转化为更高的企业价值和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CEO技术专长对企业技术资本积累的直接效应及CEO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CEO技术专长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资本积累;CEO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较为显著;规模大且CEO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CEO技术专长的直接效应、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规模小且CEO实施限制股票激励的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CEO技术专长的直接效应、CEO过度自信的调节效应更突出。  相似文献   

13.
Hyunseok Kim 《Applied economics》2013,45(50):5420-5446
We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ary zero dividend paying’ firms and their subsequent performance. We define NDR_HP (no dividends or repurchases, with high profitability) firms as those with profits above the industry median and yet pay out zero dividends (including share repurchases). Signalling, agency, residual dividend, and life cycle theories explain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dividend payouts, to which we add the novel variables CEO overconfidence and market competition. We discover that growth opportunity,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CEO overconfidence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NDR_HP.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 NDR_HP group outperforms all other groups in terms of futur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阶梯队和资源依赖理论,以2009-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CEO自恋对研发投资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CEO自恋对企业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资在CEO自恋与企业价值间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CEO自恋可以通过研发投资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影响;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CEO自恋对研发投资及企业价值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与拓展了CEO自恋相关理论,而且对我国企业价值提升及公司高管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vestment decision of a firm facing both an irreversibility constraint and a financial constraint on investment. I show that, for all but the fastest growing firms, the planned investment delaying impact of an irreversibility constraint dominates the planned investment accelerating impact of a financing constraint. This result is especially likely to hold in a reality where firms have a variety of strategies not modeled here, from holding cash reserves to taking on debt, that can mitigate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  相似文献   

16.
研发投资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体现,出于投资者对研发型企业潜在增长能力、赢利能力和发展空间的高预期,研发型企业一般存在市场超额收益,企业研发密度与市场收益正相关。本文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样本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属单位的市场平均收益高于市场组合的平均收益,整体上市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单位比部分上市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单位具有更高的市场收益。同时,这些结论也得到收益增长幅度指标的证实。  相似文献   

17.
从客户参与创新视角,探究了关系专用性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关系专用性投资和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达到某一阈值前,加大关系专用性投资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但在超过某一阈值后,增加关系专用性投资会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外开放步入高水平深化阶段,经济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周期,将会给作为企业创新力核心的研发投入带来何种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的落地,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宏观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并探究不同经济周期下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资本市场开放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经济萧条期,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显著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融资约束中介效应得到证实;在经济繁荣时期,中介效应不显著;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研发投入的逆周期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环境较差和内外部治理较差的企业中,资本市场开放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基于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的角度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正向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证明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于推动产业新技术变革、促进实体经济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