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超额收益法,对我国A股市场2002—2006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公告市场反应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违规公司与非违规公司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违规公司和非违规公司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违规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在违规公告前后较短的时窗内明显呈负值:其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在不同年度上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发现其市场反应呈逐年增强趋势;再次将事实披露违规和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明显强于事实披露违规;最后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非ST公司比ST公司的市场反应大。  相似文献   

2.
信息披露和盈余管理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以深市的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修正的琼斯截面模型计量盈余管理,以深交所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为解释变量,实证研究信息披露考评的结果对盈余管理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对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违反违规数据库和深交所每年完成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考评工作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披露的信息作用——来自新浪微博的实证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巍  陈冬华 《金融研究》2016,429(3):157-173
借助网页搜索和文本分析技术,本文在微观市场结构层面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官方微博的信息作用及其特点。实证结果表明,微博披露会带来当日公司股票的超额回报和超额交易量显著增加,其程度不仅受到披露强度、披露信息密度的影响,也受到微博中噪音信息的干扰。此外,当微博对已公告信息进行传播时,相对于没有微博传播的公告会有更强的市场反应。进一步,微博披露对受关注较少的公司影响更大,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微博披露具有信息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微博披露混杂性、平等性、低成本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深交所2007-2009年披露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对抑制信息泄露与内幕交易的现实效果。研究表明,年报披露及时性逐年提高,披露及时性与信息泄露程度显著负相关,及时披露对抑制信息泄露具显著效用;信息质量与及时性在抑制信息泄露方面具协同作用;与信息质量较好的公司比较,信息质量较差的公司因及时披露对信息泄露的抑制效果更显著,表明及时披露在抑制信息泄露方面对信息质量具替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上市公司非首发保荐人变更信息披露市场敏感性反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来研究非首发保荐人变更信息披露的市场敏感性反应。研究发现,其窗口期平均累积超常收益率都为负,非首发保荐人变更信息披露引起负的市场敏感性反应;保荐人变更信息披露市场敏感性反应和证券市场类别、上市公司的风险性、收益性、成长性有关系,但不显著。同时还发现保荐人变更信息披露前存在信息泄露,信息披露日前的平均累积超常收益率都为负,说明保荐人变更信息在信息披露前就有了不同程度的泄露,内幕消息让一些投资者提前做出了反应。  相似文献   

7.
白晓宇 《金融研究》2009,(4):92-112
本文选取针对2001~2007年度年报发布的分析师预测样本,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结果以及是否按规定发布业绩预告作为衡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策的指标,分别考察二者对于分析师预测数量及质量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政策越透明,则跟随其进行预测的分析师数量越多,预测的分歧度越小,准确度越高。这说明,上市公司高水平的信息披露对分析师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利于缓解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提示我们,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指标以及是否按规定发布业绩预告分别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政策导向;市场参与者亟待更为全面且公允的信息披露评级指标出台。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至2008年间A股公司业绩预告的样本,本文研究了高管持股对择时信息披露策略的影响,以及市场对择时披露信息的反应。研究发现,A股公司在业绩预告时存在择时披露的行为:好消息①更倾向于在交易日披露,坏消息更倾向于在休息日披露。高管持股比例会显著影响择时披露策略: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进行择时披露的可能性也越高。从市场反应角度看,休息日披露的坏消息与交易日披露的坏消息没有显著差异,休息日披露的好消息反而会产生更加显著的正面市场反应。本文的研究意味着,高管持股比例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进行择时信息披露的可能性,但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择时披露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信息消化"假说。  相似文献   

9.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布的2011~2015年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为基础数据,采用比率分析法从不同板块、不同行业、不同交易状态、不同公司属性和不同地区等角度对信息披露质量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对应分析法进行了相关性检验。以为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为监管部门确定监管重点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6-2010年的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每股收益为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替代变量,以深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变量,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具体表现为正u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变动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是非对称的。最后,本文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信用风险的充分披露是有效监管的基础.论文通过对我国风险披露制度演进和四家上市银行2000-2003年的信贷资产及信用风险披露情况的具体分析,揭示了信用风险披露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四家上市银行在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是我国金融改革中较重要的一环,一般的认识是信息制度的建立将使金融机构运作更审慎,有利于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但本文通过博弈模型证明:赋予我国商业银行国家信用与进行信息披露制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目前我国对金融体系的过度保护反而会降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改进,合适的改革次序应是国家信用在金融机构中的先行退出也即建立一个合适的存款保险制度,其次才是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全球化、商业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防范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重要措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借鉴国夕卜先进经验,真正做到“洋为中用”,是本文研究的方向。笔者认为,规范定性和定量信息的披露、加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透明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首先从对信息披露制度的争论提出问题,然后以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研究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分工导致信息不对称,为消除信息不对称、为减少股东与经理之间交易协调失灵的风险,需要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章最后从减少内生交易费用和限制外生交易费用的角度,指出我国信息披露制度应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分析论述了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含义、意义 ,分析了会计模式、审计模式以及监管当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between credit rating agencies (CRAs) 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ratings. We show that a monopolistic CRA pools sellers into multiple rating classes and has partial market coverage. Thi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market entry. The entrant designs a rating scale distinct from that of the incumbent. It targets higher-than-average companies in each rating grade of the incumbent's rating scale and employs more stringent rating standards. We use Standard and Poor's (S&P) entry into the market for insurance ratings previously covered by a monopolist, A.M. Best,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 of entry on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rating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S&P required higher standards to assign a rating similar to the one assigned by A.M. Best and that higher-than-average quality insurers in each rating category of A.M. Best chose to receive a second rating from S&P.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the valuation of CEO options and the incentives created by those options. Prior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search in the US has made assumptions about key input variables that can affect the calculation of option values and financial incentives. Accordingly, biases may have ensued due to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bout noncurrent option grants. Using new data on a sample of UK CEOs, we value executive option holdings and incentive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estimate the levels of distortion created by the less than complete US-style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distortion in the UK for the minority of companies that choose to reveal only partial inform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have to date been few economic biases arising from less than comple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 that researchers using US data, who made reasonable assumptions about the inputs of noncurrent option grants, are unlikely to have made significant errors when calculating CEO financial incentives or option wealth. However, the recent downturn in the US stock market could result in the same assumptions, producing exaggerated incentive estimat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我国债券市场面临着缺乏规模效益、发展不均衡等发展困境。通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债券市场准入的门槛限制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是造成其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公司规模一定时,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债券融资比例越高;信息披露质量一定时,公司规模越小,债券融资比例越高。因此,降低债券市场准入的门槛限制,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促使我国债券市场走出发展困境的两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drivers of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announcements. Consistent with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ories, we find that a public announcement is less likely to be made when the start-up firm is in the seed stage but more likely when the parent company is large, active in concentrated markets and in non-high-tech industries; spends heavily on internal R&D and capital expenditures; has low leverage ratio; and faces more information asymmetry problems. In addition,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programs managed externally disclose more often than internal programs. We find that parent companies facing more sever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problems enjoy the highest abnormal returns in response to announcement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that it evidences that larger corporations use disclosure of some of their investments in innovative startups strategically as a way to convey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the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