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目标深远广阔,投入巨大,要实时关注其实施的效果,进而展开理论分析,及时调整战略的实施。对古代丝绸之路历史回顾发现,丝绸之路虽因政治外交原因而开,但因商业利益而兴盛。丝绸之路上与经济利益无关的政治外交活动终难长久。2007—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份额呈上升趋势,但过去的3年份额稳定维持,"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促进作用尚需解释和观察。基于对沿线62国2015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沿线国家的经济体量是决定与中国进出口总额的首要因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在于提高"政策沟通度",大力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就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来说,这些政策的作用尚不显著。因此,就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来说,政府与市场要恰当分工。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正在打造全球交流动脉,催生世界新变局,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基于战略性视角,作者从中国和平崛起、沿线国家共同利益和美国遏制战略分析了"一带一路"的驱动力,战略的根基在于基础设施互通、货币体系统一和文化认同,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重心在于重构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跨国经济走廊、营造多边合作格局。文章为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一个综合视角,也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3.
从腐败程度、政治风险和法治水平三个维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进行了测度,发现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是高腐败地带和高政治风险之路,而且是低法治水平区域。然而,面对沿线国家较高的制度风险,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正在更加积极的"走出去"。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进行了解释,指出中国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地"走出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我国和沿线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论述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一带一路"带来的经济效益,另一部分结合2014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发表的各国贸易额,测算中国与沿线各经济体的相互贸易依赖程度,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与各经济体的贸易状况,并提出深远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0~2014年的跨国数据,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均值下降了5%以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的实证分析表明,整体上贸易开放抑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制度环境分组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资本密集型国家、资源密集型国家、制度环境良好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负影响,但是对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劳动密集型国家、制度环境不佳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正效应。而向中国贸易开放能够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特别是对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积极影响较强。上述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全面推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今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难题,需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和优化对外贸易的方式和结构,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宽合作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可以通过与沿线国家构建"贸易共同体"的方式,立足于它们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寻找极具特色的合作领域,充分发挥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增强彼此之间合作的针对性和互补性,为我国最终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航海职业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包括航海教育法律体系缺失及中外合作办学难以开展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包括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海教育法律体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培训机构和探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以及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和支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二者不可分割。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在推动我国同沿线国家地区之间互联互通、促进我国企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促进我国教育扶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需求增加、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企业的重视使得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高校联动合力助推人才培养三方面对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了剖析,旨在更好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9.
投资规模、投资效率和投资潜力是高质量投资的核心内容,在推进"一带一路"倡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这三个角度出发,基于2011~2017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OFDI数据,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投资规模的影响因素,为提升中国对外投资效率和发掘投资潜力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也为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产业合作明确方向。研究结果显示:就投资规模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总量越大时,将显著吸引中国对该类东道国的OFDI,但中国与"一带一路"东道国距离以及东道国自身的经济自由度越高,反而会降低对中国OFDI的吸引力;就投资效率而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顺梯度OFDI效率没有明显提升,但逆梯度OFDI效率有稳定上升;就投资潜力而言,中国需要挖掘对东亚、中亚、南亚以及东盟地区投资的新增长点和投资新契机,目前中国对独联体地区的投资相对薄弱,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并揭示了该网络的空间关联结构及演化过程.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日益紧密,网络密度波动幅度较小,说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比较稳定,贸易合作具有较大潜力.第二,中国是"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中心节点国家,处于该网络中最为关键的核心位置.第三,贸易网络中半边缘国家数量有所增加,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在逐步发挥作用,贸易关联逐步增强.第四,贸易网络存在四个凝聚子群,其成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缘因素的影响,中国在所属凝聚子群内部与"东盟"、西亚等国贸易联系较为密切.为此,本文提出了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网络关联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结合跨国公司与组织学习理论,系统考察包括地理及制度性因素在内的"新进入者劣势"对中国"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验证对外直接投资累积学习效应及其对"新进入者劣势"的调节作用;同时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系统考察互联互通对中国企业"新进入者劣势"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除经济距离外,其他距离因素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累积学习经验及"五通指数"在经济和地理距离方面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企业自身学习经验的累积以及政府在政策、经贸、人文、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均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新进入者劣势"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典型的中等强国、温和的穆斯林国家,马来西亚在国际社会中能担当示范性角色。马来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国家,中东是“一带一路”的交汇地,二者都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中发挥关键性作用。马来西亚中东政策与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有着共同目标,本文拟从身份与政策视角出发,分析马来西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的能力、意愿和局限,进而具体探析马来西亚中东政策对“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落地可具有的推动作用,最后分析中马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关涉中国及世界的发展,从大战略理论出发排序倡议推进面临的各类风险强度,可助力有限资源优化配置下的轻重缓急式应对。量化界定"一带一路"的倡议目标及手段,并对目标与手段、手段与手段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便可客观评估倡议推进风险强度排序。透过该方法对"一带一路"在新加坡的推进进行案例分析,得出与定性经验事实大致相符的风险强度排序。就此,中国除需在政治手段领域进行重点对冲外,还要思考整体倡议推进手段层面的宏观协同反制。而基于新加坡"截面数据"进行的分析尝试,希望为之后关涉更多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法,比较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会抑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链低端环节进行投资存在被"替代"风险;东道国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作用仅在已承接较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存在,且第二产业的诱发力最强,中国企业进入第二产业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和较小的投资风险;"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作用比"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更为显著,但"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要素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降低增加值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使用增加值出口碳排放强度表征增加值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首先基于Eora 26数据库,测度了2000—2015年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环境成本,然后使用结构分解法和回归分析识别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和内在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且碳排放强度存在国别差异与行业差异;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直接碳排放系数的变动引起的;离岸外包程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投入服务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显著降低中国各行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的碳排放强度。最后,本文提出推动重点行业的深度减排、推动企业进行离岸外包、推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转型和推动企业进行价值链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就是长江上游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目标有两个方面:在成渝城市群基础上形成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世界级主导产业和企业集团。其战略意义有五个方面:极大缓解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之间的矛盾、率先促进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加快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发展目标、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和建成上游生态屏障、使我国有一个长远和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包含五个方面:交通通信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监管和生产要素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人口流动时身份规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3~2018年俄罗斯的粮食资源出口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量化并实证分析影响俄罗斯出口到中国及各个国家粮食资源的各种因素。经过测算各国粮食资源贸易的效率和潜力,得出贸易双方国家人口总数、出口国经济水平、是否临海及FTA协定对粮食资源贸易有积极促进作用;两国之间距离对粮食资源贸易产生抑制作用;进口国GDP总量、关税水平、海运基础设施对粮食资源贸易影响不显著;同时得出中俄粮食资源贸易效率较低,即潜力巨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粮食资源国际多元化合作、挖掘并提升国际间粮食资源潜力及效率、发挥新疆地区优势来推动粮食资源走廊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一带一路"国家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支撑作用增强。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起一套指标体系,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分析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除进行总量分析外,本文还分别从要素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用途结构和二元边际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分类,详细分析了贸易便利化对各类出口产品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提升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以极大促进我国出口贸易流量的提升,并优化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比,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其中以口岸与物流效率和海关与边境管理对中国出口影响最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促进作用显著,表明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