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三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不足却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羁绊.总结目前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就乡村旅游地食宿设施的生态化与现代化、地域化与商业化、产业化与特色化的矛盾辨证统一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旅游地食宿设施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加快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景观的开发与乡村休闲业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于推动乡村产业的功能化、全面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发挥合理地域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加强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与开发直接促进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开发方向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从农家乐旅游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其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家庭旅馆之间所异同,农家乐旅游对当地社区的利益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产品特点化、收益多元化、市场国际化和建设生态化将是未来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浅析乡村旅游的乡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会 《现代经济》2009,8(2):123-124
客源地的城市性与目的地的乡村性的级差和梯度是乡村旅游的基本动力,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因此如何保持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对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乡村性之间矛盾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持乡村旅游乡村性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休闲假期的不断调整,我国的乡村旅游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乡村旅游类型层出不穷,然而乡村旅游在经营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模糊,经营不善问题极为突出。旅游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不仅可以规范乡村旅游的开发规划和经营,还可以保证农民的正当收入,并且可以促使乡村旅游目的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解决了季节性瓶颈的乡村旅游问题。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选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主题之一,乡村旅游对其他产业和整个乡村经济的有效拉动,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社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通过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选择目标、原则和对策研究,提出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动态变化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总体思路去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地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基础和制度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7.
广宁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享有珠三角后花园的美誉。广宁乡村旅游开展已有时日,收效也较显著。若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提高乡村旅游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关联度,还原乡村旅游的本色品质。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设阳朔乡村旅游网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乡村自助旅游者游客对旅游信息的迫切需求,发展阳朔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在详细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以建立阳朔乡村旅馆数据库、乡村餐馆数据库和乡村旅游自助线路资料库为后台,各种旅游服务为前台的阳朔乡村旅游网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旅游作为近2年火暴的旅游产品之一,为许多农村开辟了一条致富的好门路。然而,要持续发展下去,需要从源头探讨诱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分析我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驱动力,以此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通过让游客在乡村中参加旅游活动,感受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增长。近年来地方政府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加大乡村旅游投入建设,但目前乡村旅游经济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如何加强乡村旅游经济管理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要知道,并不是每一个点子都能变成金子的.在与人的交谈和讨论中,在独自沉思的过程中,在认真细致的阅读中,都有可能在脑海里突涌出无数个想法和创意.但这些想法和创意仅存在脑海里是不够的,不把它贯彻执行下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一个人在梦中神游万里,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直躺在床上做梦而已.……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到“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作为与经济、政治相并列的三大形态之一而存在的,并反映和反作用于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意在笔先”、“意随笔生”与“主题先行”三个命题的含义及联系进行了探讨,从而全面地认识写作实践中主题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主导地位不容超越.目前,我国出现的税收"缺位"与收费"越位"现象,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清费立税,实行费改税.  相似文献   

16.
一、城市哲学的文化资本意义"今天已经哲学过了吗"?听起来,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似乎有些不合理。但是,其意涵之深刻却可以告诉人们一个"城市哲学"文化资本意义,以及这个城市"哲学家小路"  相似文献   

17.
对“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求得全面清晰的认识 ,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19.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两条转轨路径成为转轨经济学中讨论最多的话题。但是,“激进”与“渐进”对于速度的强调转移了人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这种区分在逻辑上并不能为制度变迁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也不能反映出任何一个国家转轨的复杂进程。因此,转型经济学应当完成自身的“转型”:遵循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超越“激进”与“渐进”的两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