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论国有中小企业MBO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恩才 《经济经纬》2005,(3):110-112
管理层收购(MBO)曾在我国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有中小企业MBO与政府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政府自身追逐着“经济利益”,加上权力寻租现象的存在和政府权力无法有效达致的社会场域的存在,所以,在国有中小企业MBO过程中,政府行为尚存在着内部异化和外部异化的可能性。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我们的各级政府一定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
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以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逐渐从政府转移到企业手中为指导思想的。但是,在改革进行了二十多年之后。一方画,政府对企业仍然有相当大的行政干预权力;另一方面,经理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又严重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顺利进行。从现代企业理论为分析框架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是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短期激励问题,但尚未能解决长期激励问题和经理人员的选择问题。MBO管理层收购通过使企业的管理层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对解决国企中存在的经理人员激励不足、内部人控制、代理成本过高等问题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MBO)对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新颖 《经济师》2004,(5):32-33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深层次的问题 ,而管理层收购 (MBO)在解决这些难题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文章认为 ,可以考虑实行管理层收购的办法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往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制度的风险与完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是人们交换活动和发生联系的行为准则,它是由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选择和决定的,反过来又规定着人们的行为,决定了人们行为的特殊方式和社会特征.政府对管理层收购行为的规制,对维护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规制本身的内在缺陷和规制方式的内在矛盾,使得政府也存在着"规制失灵"的情况.因此,对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制度风险进行分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传统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绩效下降后的管理层收购是明晰企业产权,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理性改革。本文分析指出,实践过程中供求双方激励扭曲下的管理层收购反而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有企业绩效下降的重要原因。从需求角度而言,攫取由双边垄断的交易结构和以净资产价值为基础的交易价格共同形成的巨额“交易利润”是管理层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动力;从供给角度而言,预算约束硬化下以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各级政府总是存在卖出亏损或绩差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均衡分析表明:在法制和资本市场不完善时期,管理层通过关联交易、操纵项目投资和财务报表等灰色方式制造企业绩效恶化的假象,却可能无损于企业真实绩效;而随着法制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使企业绩效真正地变差反而可能是管理层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常青 《经济导刊》2003,(3):28-30
管理层收购是近期财经报道的热门话题。“十六大”前后,更有许多观点见诸报端,把对非重点国有企业实行管理层收购当作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成分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的重要方式推介。  相似文献   

7.
实行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已经遭到多方面的非议。但这一方式的改革却不能停下来,因为停下来等于停止改革,而若改到底,那么国有企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也就是说,改来改去,还是要由管理层收购的,否则就没有办法将企业办下去,除非都是由国外资本收购,或是都由香港人来收购。  相似文献   

8.
刘晖 《生产力研究》2012,(4):173-175
管理层收购为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以及集体企业明晰企业产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国内外企业管理层收购在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外企业管理层收购在实施动因、融资模式、定价模式、收购股权比例、融资退出渠道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涉及社会的公平、公正,必须规范推进,做到国有资产流动而不流失。近年来各地注意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包括改组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促进了企业机制转换。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需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深入到了产权改革层面,很多企业走上了公司管理层收购之路,这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入手,具体阐述了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具体内涵和基本概况,紧接着对公司管理层收购后的股利分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的正当性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家的目光逐渐从物质资料生产领域,转移到了资本市场的运作领域。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管理层收购被大量采用,很难避免地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于是,有人开始追问,管理层收购的正当性在哪里?即使是原来支持管理层收购的学者也开始惊呼“MB0突变”带来的后果。管理层收购的正当性问,题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如何成功实施MB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层收购是近期财经报道的热门话题。“十六大”前后,更有许多观点见诸报端,把对非重点国有企业实行管理层收购当作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成分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的重要方式推介  相似文献   

13.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重组兼并的模式,最初起源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在大型企业的并购浪潮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阐述一般管理层收购原理的同时,结合伊利集团管理层收购的真实案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相关操作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实行MBO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理层收购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者结构和控制权结构,使企业经营者变成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在我国,MBO被视为国企改革中一种明晰产权的手段,在上市公司更被推崇为取代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并购经典。从理论上说似乎合乎逻辑,甚至不无几分创意,但在实践中却不切实际、不符合国情。本文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着操作风险、机制风险、价格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问题。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管理层收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继外资购并、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资本之后的第三大"国退民进"方式。  相似文献   

15.
苟小军 《时代经贸》2008,6(19):190-191
管理层收购(以下简称MBO)是一种较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MBO作为对于普遍存在所有人缺位的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国内管理层收购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实施MBO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管理层收购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往往由上级行政部门指派,并非在市场竞争中涌现,他们在收购中可得到超过一般投资者、普通职工的大量股权,从而在未来可获得巨额财富这一事实与“公平”原则相悖,而且收购后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巨大,不但有及时偿债的财务风险,还有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所带来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即内部人控制问题等更加严重等问题。同时,由于管理层没有经过市场的锻炼、筛选,可以预计实施MHO后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出现预期的效果,可能违背实施MHO的初衷。所以,在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阶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南方香江收购山东临工以及后续的一系列资产置换、股权转让过程的分析表明,南方香江收购山东临工并非简单的国退民进,而是山东临工原管理层和外资公司沃尔沃为了规避中央政府监管,曲线收购山东临工的一种安排。分析表明在转轨经济时期资本市场制度安排中,国有上市公司的民营化可能不是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其本质是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公司管理层,与其他利益方进行博弈,对国有企业进行资源再分配的一个过程。国有企业改革并非简单的民营化,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完善而执行有效的规制框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杏珍 《经济师》2002,(6):154-155
当前 ,在我国如何深化改革 ,使国有企业重振雄风成为学术界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从管理层收购的角度 ,探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黄元元 《经济管理》2006,(22):16-19
管理层收购,在国外简称MBO。我国国有企业自1994年试点以来,由于理论模糊、政策不清、操作不规范,一直争议颇多。2003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发文肯定了“管理层收购”这一做法,并于2005年4月将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限定在中小企业范围内。本文就管理层收购引起的所有者决策权变化、股权结构、所有者权益等问题进行深层分析,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上非流通股转让的火爆,管理层收购作为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的一种新形式,开始走向前台.但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与西方的管理层收购在运作方式和形成背景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而且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障碍.为了保障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有必要从法律上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