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股东股票股利偏好对投资决策的不利影响(一)导致投资者过高的投资收益预期和非理性的投资 股市的原本面目是投资场所,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所应具有的正确收益预期是平均资本收益加风险。而眼下中国股市存在过多的投机行为,短期炒作频繁,换手率奇高,股东对股市收益预期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沪深股市1993-2008年剔除了金融类股的所有A股数据,研究了股票动量因素、反转因素和换手率等股票交易信息对股票收益横截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票的一年期的动量因素对股票的横截面收益的影响不显著,股票的三个月的短期反转因素对股票的横截面收益有显著影响,股票的三个月的累计收益越低,其在接下来一期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越高。股票的换手率对股票的横截面收益的影响也显著,股票的上一期的换手率越高,在接下来的一期获得的收益就可能越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百度指数作为衡量投资者关注度的代理变量,以股票收益率、成交量和股价波动率来描述股票市场的表现,考察投资者关注对当期和下一期股市表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的增加对当期股票成交量和股价波动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下一期会明显减弱。对收益率而言,投资者关注对其的影响具有反转性和非对称性。此外,通过买入关注度低增长股票、卖出关注度高增长股票构建零投资套利组合,并运用Carhart四因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零投资套利组合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4.
陈玉罡  王伟洲 《上海金融》2012,(5):77-81,118
文章在对2004-2010年中国的开放式基金抛售股票的行为进行研究后发现,基金在面临赎回压力时倾向抛售市净率低、换手率高的股票,抛售时会引起这些股票产生显著的折价,但在抛售期后这些股票会产生价格反转。投资者可以利用公开的信息筛选被基金抛售的股票,并构建相应的投资组合来获取抛售期后价格反转带来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窗饰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我国基金市场的窗饰效应。首先,初步考察基金对股票的买卖倾向,发现基金在报告期末更加倾向于买进盈利股票,而卖出亏损股票的行为则不明显。之后构建一个"买入-持有"投资策略,比较该策略收益与基金实际收益,发现前者能够获得2.38%的平均超额收益,证明基金在报表中公布的投资组合与其平时表现存在显著差异,剔除其他一些可能导致基金投资组合调整的因素后,证明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存在显著的窗饰效应,且成长型基金以及之前业绩较差、股票投资换手率较高的基金更可能出现窗饰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行为金融理论介绍基础上,揭示出在非理性行为时有发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借鉴行为金融理论进行投资操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之后,参考Jegadeesh&Titman(1993)等的方法,利用A股主板市场数据按股票收益率、换手率、市盈率的选股标准在研究期内选择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考察其在持有期的超额收益率,分析各种投资策略的盈利性,以期寻找适用于我国A股市场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7.
依据2011年中小板市场股票的日收益率考量对该市场短期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结果显示:当形成期为一周时,持有期为一周、四周、八周的情况下市场均存在收益反转现象;当形成期为两周时,持有期为四周、八周的情况下市场均存在收益反转现象;当形成期为四周、八周时,各种持有期情况下均存在反转效应。重叠抽样结果显示:除了形成期为两周且持有期为两周的情况下,市场效应不明显之外,其他均显著表现为收益反转效应。同时采用静态与动态的投资策略验证2012年上半年的数据,发现时间段的选取对于研究结论有显著的影响;动态投资策略能够实现更为可观的收益,但收益波动也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事件分析法,分析基金披露持仓信息前后一段时间基金重仓股的价格走势,看是否出现反转或惯性趋势,并且分别在市场行情上涨和下跌两个事件期中对比研究.研究结论是在上涨行情中出现赢家变输,输家变赢的反转现象,而在下跌行情中出现赢家变输的反转现象和输家更输的惯性现象,在两种行情中追持基金重仓股都不是有效的投资策略不能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牛市和熊市不同周期的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以周作为检验周期,将1997年6月至2001年6月的股市作为牛市,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的股市作为熊市,然后分别检验股市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动量效应.研究发现,赢家组合在牛市中存在着正的动量效应,输家组合在熊市中存在着负的动量效应.而牛市中的输家组合和熊市中的赢家组合都存在着价格的反转.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个股为切入点,将换手率和Amihud流动性比率作为流动性因子代表指标,建立基于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回归模型,对我国A股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存在性进行理论剖析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股票预期收益与个股换手率呈反向相关关系,与个股Amihud流动性比率呈正向相关关系.同时,分别从我国股市这两种流动性指标出发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即我国股市存在显著的流动性溢价,流动性证实是股票预期收益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选取公司规模、股价、股东人数变动、换手率、每股盈余、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及市净率等基本面因子作为影响股票收益的自变量,利用中小板上市公司2010年7月—2016年7月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股价、股东人数变动、换手率及毛利率五个指标对股票收益有显著影响;单从系数上看,规模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依次是毛利率、换手率、价格、股东人数变动。采用简单赋值的方法,对这5个指标进行赋值,并选出得分靠前的股票进行等额投资,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其中最优组合的阈值为N=16,该组合自2010年来获得了36.34%的年化收益率及2.6%的回撤深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四因素模型对我国市场上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并没有获得显著的较高的超额收益率;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较为一致的选择了高贝塔、中小盘股、价值型策略,而在动量收益股票抑或反转收益股票的选择上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金叉死叉点投资信号,分析了低PB股票组合的投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低PB条件选股更多的选择的是行业而非优质企业;低PB组合高风险高收益。在正确判断大盘趋势下,投资低PB组合可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收益。但在股市下降期,投资低PB组合的损失也大于市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资产定价理论,构建财务信息基本面分析模型,考量商业银行财务报表信息所构建的投资组合是否能获得超额收益。结果表明,从盈利性、稳健性和增长性三个维度构建的基本面分析指标B-scoreChina,对当期银行股票收益和未来股票收益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且该能力主要来自商业银行的稳健性。进一步分析表明,B-scoreChina策略对规模较大、分析师跟踪较少、换手率更低的银行具有更强的甄别效应。  相似文献   

15.
张仪  高杨 《中国外资》2012,(8):176-177
本文运用DeBondt和Thaler的研究方法,选取我国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数据,通过构建输家组合和赢家组合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我国金融市场在不同的时期,分别表现出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特征。在我国市场上,投资者单纯使用反转策略或者惯性策略都不能持续的获取高收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DeBondt和Thaler的研究方法,选取我国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数据,通过构建输家组合和赢家组合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我国金融市场在不同的时期,分别表现出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特征.在我国市场上,投资者单纯使用反转策略或者惯性策略都不能持续的获取高收益  相似文献   

17.
A股股票数据,以周为单位对2014年10月3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的数据分牛、熊市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股市短期存在明显的动量效应、在一个较短的投资期限中采用动量交易策略将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率,但在牛市、熊市中持有收益最高的股票组合当市场态势转换时并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率。动量投资策略的关键在于短线操作,将持有期控制在一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18.
宁欣  王志强 《投资研究》2012,(12):123-136
因不能有效反映股票盈利的相对强弱,基于总收益排序的动量或反转组合,通常包含大量高Be-ta值和小市值股票,承担着较大风险。为此,本文采用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评价,即基于残差收益排序,考察中国A股市场月度数据的动量或反转效应,结果发现:在全样本阶段存在显著的残差反转效应,不存在残差动量效应,这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更明显;相对于总收益反转组合,残差反转组合不仅具有更高的显著收益和Sharpe比率,还具有较小的系统风险,并受公司规模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运行波动剧烈的现实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股市运行波动剧烈主要表现在股价指数和个股价格暴涨暴跌、股票交易量和换手率波动剧烈、股票发行和融资金额大起大落、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低差距过大和新股上市以后涨跌幅波动巨大等五个方面。对此,我们应该控制股票融资规模,实现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平衡;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实现新股定价合理化;限制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抑制新股上市首日爆炒行为;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抑制股市过度投机交易。  相似文献   

20.
行为金融理论将投资者受自身心理因素、其他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外部环境等影响而表现出的跟风投资行为称为羊群行为,大量个体的羊群行为现象被称为羊群效应。虽然羊群效应短期内增强了股票的流动性,但易导致股价严重偏离潜在价值,诱发股价异常波动、股市崩盘,甚至股灾。文章基于2018年我国453个股指的分时高频数据,建立CCK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股市存在短期、非对称的非理性羊群效应。基于此,提出提高股市定价效率和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