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文章以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试验区为研究范围,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资源分类方法为指导,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GIS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紫色土丘陵地区的土地资源类型划分,试图为我国南方同类地区的土地资源类型划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土壤及相关要素的数字化是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将GIS、空间插值等技术应用到以县域为单元的土壤质量调查,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调查成果图和八种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及属性数据库,从而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构筑了土地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3.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单目标适宜性来看,临川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不高,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从综合适宜性来看,多宜性占比高,开发利用时应依据其适宜程度选择开发方向,并考虑其空间聚集情况,从区域尺度统筹规划利用。  相似文献   

4.
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湖南中部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拟定目标,进行背景调查的基础上,划分了土地生态类型,提出了农业生态工程的任务和设计的内容,制订了设计方案,包括11个生态工程类型和相应的生态技术,以及3个农业生态工程区。6年来,在示范区按照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进行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为例,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采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态研究所紫色土生态实验站部分收集整理和试验数据,从全局性、紧迫性、高效性、层次性、可持续性、创新性与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的急坡地、陡坡地、缓陡坡地其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分别采用三种典型模式,即灌草模式、乔灌草模式与林果模式,以期促进该区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方经济植物土地适宜性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庭生  谢树春  赵玲 《经济地理》2006,26(4):647-652
中国南方农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经济植物品种繁多,是我国发展多种经营和建设特色经济植物产业的重要基地。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自1980年代以来,与南方一些有关单位合作,陆续对橡胶、荔枝、龙眼、柑橘、茶叶、油茶、杉木、毛竹、龙须草、香水稻、黄花菜、烤烟、双低油菜、木薯和牧草、药材等近100种南方经济植物的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推动南方特色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这一研究为基础,论述了南方经济植物土地适宜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了“三等九级”评价系统及其基本原理,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指明了限制因素改造的方向。可为我国开展农作物、林木、牧草、药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云南省富民县低丘缓坡工业园区为例,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在分析研究区概况、评价体系目的和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并运用GIS技术对项目区进行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分级,划分出项目区的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分区。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今后项目区建设用地发展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合理配置对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重要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将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作为最终目标,从土地资源的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三个维度测算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耦合协调度,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耕作、供水、气候、生产环境、气象灾害和盐碱化敏感性6个方面18个评价因子,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包括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四个阶段,西安和榆林两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最高,渭南市最低;陕西省农业生产适宜性程度整体上呈现关中平原最高、陕南地区次之、陕北黄土高原最低的分布情况。结合农业生产适宜性等级高低和面积大小,去充分协调农业生产用地与其他类型用地之间的关系,可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山丘是我国主要土地类型之一,分析了紫色土山丘区生态背景和区域经济特征,论述了湘、黔两省合作实施"紫色土山丘综合治理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创造并推广紫色山丘植被恢复技术体系,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农林牧渔发展和土壤改良技术体系的方法,总结了紫色土山丘综合治理对促进区域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提出了大规模治理紫色土山丘的主要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及周边区域为评价区,以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为依据,应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GIS技术(MapInfo7.0)的支持下,基于公里网格,选择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两大因子为评价指标,对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及周边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合理有效地安排土地资源的用途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及周边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35 145.60、13 651.97、19 001.93、7 540.04hm2,分别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6.65%、18.12%、25.22%、10.01%。通过对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及周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从而推测出该区域发展规划中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1.
世界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模式一般都是从市场要素动力模式向制度动力模式演变.CEPA的实施,为"大珠三角"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提供了制度机遇,为此,文章提出以区域合作制度为导向,以区域创新为核心,从制度、产业、技术和空间等方面构建新的动力模式框架,以促进"大珠三角"动力模式从分散的市场要素动力模式转向制度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从美国债务上限调整的议案及美国信贷主权评级的下调,可见现行由美元和欧元所组成的二元国际货币体系并不稳定。为测度出人民币的引入能否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本文先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因素,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人民币在可自由兑换后将成为一个能与欧元相互抗衡的国际货币。通过方差比较,本文论证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种货币所组成的外汇储备组合较二元体系下的稳定,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革现行的二元体系,使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成为更稳定的三元体系,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试论我国农地发展权定位及农民分享实现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季禾禾  周生路  冯昌中 《经济地理》2005,25(2):149-151,155
经营性征地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强大的行政权力取代了土地发展权的权效。从这一角度出发,文章首先介绍了发展权的含义和特征并总结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农地市地化过程中的土地发展权进行了定位,提出将发展权分享引入征地补偿机制即农民参与发展权权益的分享,紧接着探讨了发展权分享实现问题,并对农民发展权分享进行了量化。旨在通过对发展权的适当安排缓解现行征地体制中的一些矛盾,从而在深层次上促进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健全和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初探--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学中的阻力面理论为依托,创建了符合旅游规划需要的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模型,构建了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地、旅游区域之间联系的阻力层次体系,建立了旅游空间联系关系的影响因子系统,提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指导区域、地方及旅游区规划中的作用,并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为例展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地方旅游开发建设实践中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伴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土地市场开发和土地征用日渐频繁。实践中,我国对征用土地的大部分使用都是为了商业目的,而且在征用过程中存在许多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的关系,加强对征用土地的监督管理尤为必要。文章通过对土地征用中一些主要问题的归纳和分析,期望完善立法以进一步维护农民的利益,真正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和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相似文献   

19.
20.
(1) The primary contribution from the computer's application to the national accounts may well be to erode the line between micro and macro analysis. Key macro totals in the accounts sum individual company reports. The computer permits us to develop distributions of these reports. Such distributions, regularly presented, would permit discovery of the first forerunners of change, would help distinguish, e.g., widespread strength in an export drive or a profits surge, from participation by a few major concerns that dominate the aggregate.
(2) The strikingly different parameters in cross section and time series studies (e.g., price elasticity of housing) will in some measure reflect incomparability between the micro data that enter into each. The computer makes possible the use of the wide array of micro data that really underly the accounts to develop consistent analyses of time series (of both aggregates and distributions) and cross section analyses.
(3) The inconsistencies now imbedded in the accounts but gilded over by the abilities of the estimators are well-known. Discussions of wage price policy rest on data for wages that have no necessary compatibility with data on profits, etc. But since 1,500 corporations account for at least half of U.S. net income, sales, and investment, the computer can test the consistency of reports made by different units in these firms to different agencies—a process totally out of the question before the computer.
(4) The potential that the computer offers for prompt revisions in the accounts; for revisions by systematic rule; for tests of sensitivity of the entire set of accounts to particular tailor-made adjustments, is clear.
(5) Company purchase orders and accounts are increasingly recorded on cards or tapes. From these we may derive input-output detail and process detail that are light years better than those now feasible from intermittent survey aggreg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