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是推动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资本要素在一国内部的空间流动与配置,是实现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的重要途径。由市场主导的资本流动决定了资本自西向东的空间布局,而地方政府的竞争机制、资本市场一体化程度、区域市场自由度、资本利润率的区域差异等因素进一步巩固了资本流动的这一特征,导致资本流动与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劳动力要素自东向西的相反回流趋向。资本流动和劳动要素流动在空间上的错置,严重削弱了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在中西部劳动力工资上行压力、资本投入缺乏效率、承接地政府之间的竞争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强化。要想提高产业转移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增长,必须改善资本要素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新一轮制造业产业空间重组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GIS空间计量分析法、产业静态和动态区域集聚指数模型以及半结构式企业访谈等方法,对广东省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进行分析。Moran's I指数的分析表明,全省制造业空间集聚性呈现到"U"型分散化趋势,该趋势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理扩散所造成,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则表现为明显的集聚性。动态区位熵(D)也证明了珠三角转移扩散而非珠三角地区不断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程。最后通过企业访谈重点考察了产业空间重组的动力机制,广东省新一轮产业空间重组是在全球资本流动新特征、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政府政策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区域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制度安排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证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源于要素比较优势的内生动力、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控动力、产业集聚的外源动力、企业扩张的内源动力及政府政策、交通基础设施等外部保障动力的共同作用。为下一步制定该区域的产业转移战略奠定了基础,对深入研究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和长远的,将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的转移与重组以及区域中心的变迁。后危机时代,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将着重在四个统筹下功夫:一是统筹内需、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二是统筹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统筹区域产业的转移与升级、四是统筹全球城市规模等级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产业转移的相关文献,改进了现有产业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大珠三角11个市服务业的19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珠三角服务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世界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模式一般都是从市场要素动力模式向制度动力模式演变.CEPA的实施,为"大珠三角"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提供了制度机遇,为此,文章提出以区域合作制度为导向,以区域创新为核心,从制度、产业、技术和空间等方面构建新的动力模式框架,以促进"大珠三角"动力模式从分散的市场要素动力模式转向制度动力模式.  相似文献   

7.
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重组动力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和产业一体化,目标是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这就要求作为组织和运行载体的产业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文章以长吉一体化区域为实证案例,探讨一体化区域的产业空间结构重组动力包括政策推动力、空间牵引力、经济拉动力、社会驱动力和生态约束力,并针对目前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以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重组的多元动力为切人点,对长吉一体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产业跨区域融合和地域分工提出重组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已经形成并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在改革开放的特殊政策支持下,珠三角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珠三角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突出表现在政策支持的削弱,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压力,珠三角经济体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珠三角必须调整并优化承接国际产业的结构,全面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着力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拓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有步骤地向东西两翼和山区产业转移;统一认识,明确区域定位,整合资源、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吸纳的劳动力也先后经历了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以本省农村劳动力为主和以外省农村劳动力为主三个阶段。随着产业和劳动力的持续集聚,珠三角地区产业重型化和高技术化趋势明显,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向。产业转移是企业的自发的市场行为,政府主要起引导和服务作用。周边欠发达地区要抓住珠三角产业向外转移的契机,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由大规模异地转移向就地或就近转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转移理论,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为企业集聚力和分散力合力的替代变量,比较分析全要素生产率与要素的空间配置速度,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优势是产业转移的动力和空间区位选择决策的依据。利用2001~2009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统计数据,采用半参数估计方法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纺织业与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发现:从2001年开始纺织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内在动力逐年加强,但2001~2007年却出现了从中西部向东部的增量调整为主的逆向转移。进一步研究发现,2001~2007年生产要素空间配置效率的决策损失是导致2007~2009年纺织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空间配置效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由梯度转移理论可知,因为区域之间存在要素流动差异,流动较低的要素往往可以粘住流动性较高的要素。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实证分析要素流动差异对区域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DI集聚效应、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都是促进外部产业向内转移同时增强产业向西转移粘性的重要因素,抑制了区域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借助港台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崛起的珠三角,如今又掀起产业转移的浪潮.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前环境下实行转移,不仅解决了产业自身发展的困境问题,而且对解决国内和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都有很大作用.在转移过程中,宏观政策的引导是关键,企业、行业协会等微观主体的积极实践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张涵  伍瑶 《时代经贸》2013,(24):194-195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凭借地缘优势和政策优惠,已经成为中国“世界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产业转移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其发生动因可以从产业结构升级、生产要素流动、分工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等方面加以分析,而产业转移给珠三角地区及广东省带来的长期发展机遇和短期利益调整需要政府和企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失去竞争优势产业自身寻求发展空间的需要,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趋势。在转型经济体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地方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机理,并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出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人口城乡增长规模、空间地域分布演变、经济活动非农化转移以及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等方面对吉林省大安市城市化发展态势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析。中心城市对人口的集聚作用在县域层次上更为突出,人口不均衡分布特征显著。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镇企业的发展而带动的城市化加快发展后,从90年代后期开始,县域层次上的城市化进程要较全国平均水平缓慢。城镇人口增长规模在不断缩小,乡村人口绝对数量在减少。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转移快于就业结构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趋势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地域梯级分工模型与产业区域转移的空间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针对以往区域经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以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基础 ,将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与区域间相互作用规律融为一体 ,构建了地域梯级分工模型。并据此模型从区域主导经济要素分析入手 ,对地域梯级分工格局与产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园区产业转移现状 广东省的产业转移主要形式是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移,也可以起到缩小珠三角和粤北山区以及东西两翼的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产业转移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龙岩、南平两市有比较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在投资平台建设、要素保障、政策环境和政府服务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应加快推进两市承接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力度。同时本文还从影响两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凯霞  敬莉 《经济论坛》2015,(2):141-146
政府是否应该参与区域产业转移,以及如何参与区域产业转移,在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近年来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开始纳入政府作用因素,有关争论集中在政府参与区域产业转移的合理性、途径和方式三个方面。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中观产业发展以及微观企业逐利行为三个方面,从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两个角度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推力、拉力和阻力,揭示政府参与区域产业转移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才能使区域产业转移更加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