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化关系约束与企业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组织间关系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大多专注于组织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之资本属性,而忽略了其制度属性的功效。本文从制度与演化的视角考察组织间关系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将不同形态的社会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统一到以制度转型为宏观背景的比较静态分析框架中,并进一步通过构建动态环境下的企业创新选择模型来揭示制度、社会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关联机制。分析结论认为,正式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制度转型各阶段中企业技术创新差异的根源,而二者的协同演化机制则是制度转型不同阶段间顺利过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行为始终受到利益驱动,其环境行为也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诸项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考察了我国企业污染减排动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市场竞争、政府规制和社会舆论对企业污染减排行为的积极影响,阐释了环境制度设计、政府环境执法力度、激励政策以及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参与和惩罚意识等因素对企业污染减排动力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制度是决定经济组织运行效率的最根本的内在因素^[1],企业成长涉及到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和外部制度供给两个方面。从分析企业成长与制度安排相关关系的一般规律入手,认为企业成长具有一般规律性:企业的成长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并具有路径依赖性的特征;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对企业成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涉及市镇建制变更和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实践为基础,分析行政性因素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和效力,探索总结市镇建制变更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城镇化效果,研究提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发挥建制变更和区划调整的积极作用、避免负面效应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企业风险承担角度切入,考察中国转轨经济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关系.具体而言,即测试上市公司总部所在地宗教传统是否会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外部法律环境下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选取200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总部所在地区宗教传统氛围越浓厚,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且上述关系在中小规模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法治化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宗教传统对企业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有所削弱,这表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转轨经济体运行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可以唤起学界对宗教这种典型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在转轨经济中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非正式利益群体的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涛 《经济管理》2003,(21):79-81
我国国有企业中的恶性利益群体活动频繁,围绕权力和利益争夺的帮派争斗阻碍了正式组织的有序管理,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制造了障碍。恶性群体的生成既有外部经济政策因素和历史文化影响,也有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组织信息沟通、利益分配制度等多方面的缺陷所推动。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弥补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缺陷,从而抑制恶性群体对企业效率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家运用政治权力分部建制、分官设职,确定财政和会计组织的分工、合作与制约机制,成为实现政治和经济集权的重要保障,并构成后世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重要参照。本文以秦汉时期财计组织制度考证为据,阐明经济环境和组织结构对财计组织制度绩效的影响:一方面经济环境是制约治理效率的首要因素,财计组织制度效用的发挥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另一方面,财计组织的分权机制和层级结构是影响制度绩效的重要指标。在历史环境一定的情况下,财计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财计组织制度绩效的发挥,从而提高或降低国家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国家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论文以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PSM-DDD模型,分析验证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使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的企业债务融资规模显著下降,并且其影响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以及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尤为显著,这表明生态环境保护督查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制政策,而且具有引导企业外部融资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5—2016年中国609个企业2 440个大型对外投资微观样本,全面考察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差异对企业投资边际、模式与成败的影响。研究发现:正式制度差异对投资规模化的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投资多元化。企业为了避免正式制度差异带来的管理风险,倾向于选择全资股权结构,但企业选择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并不受到正式制度差异的影响。相比之下,非正式制度差异的影响更为广泛。无论是正式制度差异还是非正式制度差异,均会显著增加企业投资的失败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对正式制度差异存在优化互补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夯实“一带一路”倡议,尤其大力发展与沿线国家的文化深度交流,有助于企业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黄娟娟  苏成 《经济师》2011,(6):27-28
内在薪酬制定的基本作用在于通过制定相应的薪酬制度来使员工日常行为符合战略目标的方向。而通过对企业的内在薪酬影响因素的相关权重分析,来采取并制定出一些措施来完善内部薪酬体系,在现代企业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发放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影响内部薪酬的层面,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模型来确定影响内部薪酬的基本因素权重,从而为企业薪酬制定者作相应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夏冬 《生产力研究》2006,13(8):212-213,234
通过对中国600余家企业的实证分析,研究了经营者因素对企业所有权结构和企业组织管理创新的关系的影响。发现:经营者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对企业组织管理创新有积极作用,而不同所有者的所有权影响经营者的工作态度以及经营者的能力;因此,所有权结构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组织管理创新,还可以通过经营者因素而对企业组织管理创新有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旅游企业的制度嵌入性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以四川剑门蜀道旅游目的地的企业为样本,对制度嵌入性与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知识流入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正式制度嵌入对旅游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正式制度嵌入对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不明显;知识流入在正式制度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提出提升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虚拟团队的信任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相比较对传统面对面团队信任影响因素的大量研究,虚拟团队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尤其是实证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对虚拟团队产生背景、虚拟团队信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整合个体、团队及组织三大层面,综合分析影响虚拟团队信任的个体特征(正直、能力、善意、信任倾向)、团队特征(领导有效性、目标明确性、任务依赖性、成员异质性)、组织特征(组织制度保障性、组织愿景)三层面十大因素,构建了虚拟团队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进而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选取实际企业中的虚拟团队为研究样本,验证这些因素对虚拟团队信任的影响。经实证研究发现,正直、能力、善意、信任倾向、领导有效性、目标明确性、任务依赖性、组织制度保障性、组织愿景均正向影响虚拟团队信任,而成员异质性则并非如先前所假设的那样成为虚拟团队信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敬业度的论题出发,通过对敬业度作用、影响因素及企业校园招聘员工群体特征的研究,提出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提升敬业度的方式及方法。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企业通过明确员工岗位职责,加强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完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等方面努力可以对校园招聘员工的敬业度起到提升作用。从而达到企业绩效提升,员工个人能力提升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经济学研究以代理理论为主对民营化的讨论不同,本文通过整合演进理论、制度理论和代理理论,研究了民营化企业改进绩效必须解决的组织和管理问题。以2001年经历了民营化并且在1998~2003年间持续运营的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股东参与的民营化企业更有可能改进治理结构,进行组织学习和资源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关系会受到改制企业组织和制度嵌入性的影响。因此,如何管理好组织和制度嵌入性的双重影响,是影响民营化企业改制后绩效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制度理论认为组织绿色实践是在外界制度压力下为获取社会合法性而采取的行为,组织嵌入在所处的社会情境和制度环境中。组织可以通过表现出与制度环境“同型”而获得社会合法性。基于制度理论分析了3种制度压力如何驱动组织进行绿色管理,研究了导致产业内组织绿色行为异质性的原因,构建了企业绿色管理驱动力模型,最后探讨了制度压力下组织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组织绿色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IT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技术对未来组织发展方向的影响是很难预见的。IT治理能否整合技术、制度、行为等因素并使组织顺利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取决于我们今天对研究和实践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目前IT治理的概念、研究现状和实践的分析,提出应尽快确定IT治理的研究范围、制定符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IT治理实践标准或框架。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制度发展的非均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曹阳 《经济学家》2001,3(4):67-71
制度非均衡发展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区域政府作为执行正式制度规则的组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但区域政策规模过大反而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非正规制度可统称为“社会资本”,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复杂系统理论、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等多个理论视角,讨论了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动因,提出了集群创新环境因素和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两类动因,并讨论了各动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集群创新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进而影响其创新合作行为,从而导致不同形态特征的集群创新网络形成;集群创新环境的演进也是通过借助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的传导进而使集群创新网络发生演进的。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为例,对其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正式制度对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理性动因中的创新合作利益来实现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家动因中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认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的过程,影响企业知识共享的有文化因素、制度因素、组织因素、技术因素,本文就针对影响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几种因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