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戴尔阜  蔡运龙  祁黄雄 《经济地理》2001,21(6):753-756,761
本文从影响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不同旅游者感观的差异性出发,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以长江三峡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为例,进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机遇和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钻石模型构建文旅康养产业相关影响因素指标,用邓氏灰色关联度对2016—2020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发展这一指标与黑龙江资源型城市旅游总收入关联度最高,其中医疗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关联度明显高于其他指标,而人力资源关联排名靠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文旅康养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重视人才培养、着力开发建设、加强康养产业关联度以及打造智能康养旅游。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康养旅游产业成为我国新兴的旅游经济业态.共享经济时代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探索共享经济下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素.根据系统理论思想,构建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因素框架体系,并从市场需求、产业供给、基础设施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构建动力因素;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发现市场需求、产业供给、基础设施、外部环境共同影响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据此提出促进重庆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12)
军垦文化是中国特有的近现代文化形态,在维稳固边和文化兴边中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军垦文化资源富集区域,旅游是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是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的前提。文章在大量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三三六"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运用"三三六"法从开发价值、效益及条件三个方面对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运用构造矩阵法确定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将游客调查与专家组判断相结合,确定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从而建立军垦文化旅游资源量化评价数学模型。结果显示:新疆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得分为85.25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价值,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为军垦文化资源后期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方向,最后从资源保护、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对外宣传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取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对上里古镇旅游资源再开发规划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制约古镇旅游资源再开发规划因素的顺序,然后针对各制约因素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古镇的再开发规划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科学的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在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基础上,参考了其他评价方法和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选取重要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建立阆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探讨旅游开发中旅游资源评价各个环节,并选择了典型的阆中旅游景点(区)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阆中古城旅游资源评分为90.7分,属于优秀旅游资源,应当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7.
选取23项指标,并通过对722个有效样本实证调查,基于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影响福州市居民旅游决策的5个维度因素,运用AMOS6.0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福州市男女性居民旅游决策影响机制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①福州市居民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存在性别上的差异;②测量模型中,各指标对测量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③结构模型中,男性存在2个假设路径关系、女性存在3个假设路径关系不成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把握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以河南省1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运用SPSS17.0因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可以归纳为5个公共因子,30个评价指标变量,按其对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是:旅游景观环境竞争力、旅游设施环境竞争力、自然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旅游信息环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魏遐  白梅  鞠远江 《经济地理》2007,27(1):161-165,156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风景道设计方法及规划内容没有现成的模式。文章应用基于景观评价的风景道旅游规划方法,对福宁高速公路风景道进行旅游规划设计。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对沿线景观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评价方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价内容包括分类评价、资源配置评价及分段评价。在评价基础上对各不同景观路段分段设计,并提出风景道建设工程建议。同时结合沿线一带的旅游资源条件与特色,对福宁高速公路辐射带上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10.
方幼君  程玉申  周敏 《经济地理》2007,27(6):1034-1036
科学的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内旅游资源优化组合和合理开发规划的重要基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现已在全国实施.从现有基础出发,利用旅游资源单体调查结果,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可以较方便地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等级评定.实际运用该法对杭州市旅游资源进行客观评价的结果,为杭州市各区块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排序提供了实在、可信的依据,完善了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定性认识,并提出了区域旅游资源条件评价的方法模型.  相似文献   

11.
杨英 《产经评论》2012,(1):104-110
区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文章在讨论"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定义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并指出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即所谓的"两分评价法"),对小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存在着局限性。提出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的"三分评价法",即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显性旅游资源、隐性旅游资源及辅性旅游资源三大类。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类型很多,有如香港、澳门、瑞士达沃斯小镇等等,本文主要以香港为例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作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民俗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评价的复杂性、模糊性等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以专家知识、主观经验和游客感知为基础,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重庆民俗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评价为例,给出了民俗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评价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旅游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文献缺乏旅游减贫多维效果及空间效应研究,本文基于多维贫困视角,运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经济、教育、医疗、生活与环境五个维度的贫困减缓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共同构成的综合嵌套矩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发展对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效应。主要结论有:(1)十年间,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较好地揭示出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十年间,各维度的减贫效果亦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表明各维度减贫效果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3)十年间,旅游发展对经济、生活、环境等维度的贫困均具有显著减缓作用,更重要的发现是旅游发展在这三个减贫维度上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旅游发展对教育、医疗两个维度上贫困减缓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从空间异质性视角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步递减规律;旅游发展对生活减贫维度和环境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出由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渐增大特征。最后,论文就旅游减贫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新疆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影响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的因子指标体系,包括人力资源、旅游接待、旅游交通、信息服务、资金支持因子和对外开放因子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别对影响新疆国际、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内部系统因子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分析影响新疆旅游发展的主要因子,促进新疆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人们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健康旅游已成为支撑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论文旨在构建健康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全局莫兰指数等多种计量方法,对2009—2018年云南省16个州市健康旅游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发展水平对云南省健康旅游的影响大于服务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因素,导致发展内驱力有所不足;云南省各州市健康旅游发展变化趋势不同,呈现稳健性、正"V"型、倒"V"型三种类型,三者区域数量呈现梯度减少;云南省健康旅游发展协调性较差,多数处于"互补类"和"附加类",并且多属于产业型发展模式;云南省健康旅游发展呈现"先聚集、后分散"的变化趋势,正在由"单中心"发展向"多中心"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海淀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京城八区功能定位,海淀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文章从资源分析入手,将海淀区旅游资源做了分类并与北京市各县区特色旅游资源分布比例做了比较。海淀区特色旅游资源的比例达到31%,而第二位的房山区才占到16%。在明确海淀区旅游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软硬件两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国外游客、国内游客以及北京市民等三个不同的客源市场,提出将以翠湖、稻香湖为代表的湿地生态旅游,以四季青,锦绣大地为代表的农业观光采摘游,以中关村园区、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为代表的现代科教游,以及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等四个旅游产品作为今后海淀区发展旅游的重点品牌。最后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思路、开发重点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旅游资源优势度差异的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旅游资源优势度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15个地、州、市进行了旅游资源等级划分,分别与旅游经济水平、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6年,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资源优势度呈正相关关系;旅游资源优势区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旅游资源劣势区.说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经济学中"资源的诅咒"现象;虽然新疆旅游经济水平空间差异化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但旅游资源禀赋已不再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与地区经济水平(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和旅游资本投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与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喻小航 《经济地理》2004,24(4):546-548
旅游业以服务为主、重在服务的倾向和观念,是造成旅游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和培育未受到足够重视的一个深层理论原因。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目的而言,旅游资源环境才是真正的吸引因素,从旅游产品的构成来看,旅游资源环境乃是根本的核心要素。环境对旅游发展具有正向决定性作用,是一种确定的关系;旅游发展对环境的作用则有正负两种可能性,是一种不确定的关系。因此,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培育才是旅游业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理论上,应倡导旅游重在环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偏远型旅游地开发对应谱分析——以湖南省桂东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远型旅游地存在区位偏远、地形阻隔偏远与综合偏远三种基本类型,其特点有资源品级差异大,原生态色彩强;远离客源市场,市场进入难度大;旅游成本高,开发偏难.文章从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与道路设计三个维度构建偏远型旅游地开发对应谱体系,即对应于三类产品:垄断性产品、效益性产品、公费性产品;四类市场:自驾车市场、教育市场、公费市场、奖励市场;道路设计三化:景观化、多样化、体验化.最后以湖南省桂东县旅游业的发展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