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旨在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机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本文以2007-200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相关因素后,信息披露质量与资金占用呈显著负相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越少的公司价值越高,并且相比而言,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价值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1年A+H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信息为依据,构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并设置了信息披露质量指数,旨在研究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内控审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结构是决定上市公司内控审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控股股东所持股份比例越大,内控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越低;第二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第二至第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度越大,内控审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基于此,本文建议上市公司要不断优化股权结构,尽量避免一股独大局面出现,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和监督作用,阻碍控股股东操纵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3.
本文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直接为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或其同时也在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处任职时(即‘兼任高管’)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9年的数据,本文发现存在兼任高管的上市公司,公司价值显著较低。进一步研究显示,尽管存在兼任高管的公司,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显著更高,但同时从事了规模更大、频率更高的与担保相关的关联交易,并且发生信息披露违规的可能性也更高。这些结果意味着,尽管兼任高管可以加强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但在新兴市场中,这种行为方便了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最终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规定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入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层级性和结果的终极性特点,揭示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完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2001—2008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审计行业专业性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审计行业专业性具有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作用;考虑最终控制人性质因素后,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审计行业专业性降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作用更为明显;结合考虑两权分离度因素的影响,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审计行业专业性对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约束作用随着两权分离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两权分离度、审计行业专业性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相关性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大股东实际控制度的评价”(以下简称戴璐、孙茂竹(2005))一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可能偏离其持股比例这一观念出发,着重分析并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程度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程度同公司价值是非线性关系,并且控股股东越倾向于超级控制则公司价值越低。  相似文献   

7.
《金融博览》2008,(5):8-8
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大小非股东在未来一个月内抛售解禁股份数量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出售解禁的存量股份,应遵守出让方自身关于持股期限的承诺,满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对特定股东持股期限的规定和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该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公告前30日内不得转让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持有或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的,应当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则及时、准确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相似文献   

8.
汪先珍  马成虎 《金融研究》2022,510(12):187-206
本文基于200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代理问题及其估值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低(高)时将会缓解(加剧)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从而使其估值上升(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约束和财务困境水平先降后升,呈U形变化;与此同时,控股股东高股权质押比例降低了上市公司增量现金的边际价值,增加了其审计费用和违规频次。从企业异质性来看,国企子样本中上述关系大多不显著。本文研究对进一步理解股权质押的内在运行机制和经济后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股东信息是上市公司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深市公司股东总体分布特点、机构投资者状况、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性质和行业分布状况、股东变更等资料,发现目前深圳市场价值投资理念已经确立,股权结构亟待调整,实际控制人相关信息披露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其主要途径包括:虚假招股说明书、关联交易、股利政策、定向增发以及利润操纵。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期望收益,还降低了控股股东自身的努力程度以及所享有的收益份额。通过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化、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推进"以股抵债"等金融创新,可以纠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市公司违反监管强制披露基本要求进行的违规信息披露加剧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本文从财务状况、控制人动机、公司治理结构、环境与制度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并以被监管者查处的违规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环境和制度下,财务状况和控制人动机是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主要方面,但公司治理结构时违规披露的约束和影响力较小。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disclosure in the annual reports of unlisted and listed corporations in Japan, a country that many argue has a unique environment. The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between companies in the extent of disclosure in their Commercial Code (CC) and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Law (SEL) accounts respectively. The survey find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sclosure by multipl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ir CC accounts compared with domestically listed corporations and unlisted enterprise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sclosure between multiple listed and domestically listed entities in their SEL accounts.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sclosure between the TSE (Tokyo Stock Exchange) group and the unlisted group in their CC accounts.  相似文献   

13.
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公平与效率的体现,有助于全面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增加监管的针对性。上市公司质量是信息披露差异化的衡量标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差异化体现为证券信息是否披露、披露方式和披露重点的判断和认定。为了构建我国的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要明确信息披露的法律依据,规范和强化信息披露差异化的认定,建立信息披露差异化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超额收益法,对我国A股市场2002—2006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公告市场反应差异进行了研究。首先对违规公司与非违规公司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违规公司和非违规公司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违规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在违规公告前后较短的时窗内明显呈负值:其次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在不同年度上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发现其市场反应呈逐年增强趋势;再次将事实披露违规和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涉嫌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明显强于事实披露违规;最后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非ST公司比ST公司的市场反应大。  相似文献   

15.
We use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wherein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requires listed companies in certain industries to disclose operational information and a staggere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mandat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We find that companies subject to mandatory operation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how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novation. This effect is pronounced for companies classified as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facing severe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a high degree of shareholder tunneling behavior and in competitive and high-tech industries. Although mandatory operation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duces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panies appear to compensate by increasing innovation.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mandatory operation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dicating that it contribute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oth capital markets and companies.  相似文献   

16.
潘红波  杨朝雅  李丹玉 《金融研究》2022,502(4):114-132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者实际控制人的视角,分析其财富集中度对民营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越高,企业创新水平越低。机制检验显示,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会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这表明,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越高,其对创新失败风险的容忍度越低,进而不利于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显示,政府补助(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风险缓冲”(“监督制衡”)的作用,削弱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本文还发现,财富集中的实际控制人更可能进行技术并购,以作为自主创新不足的替代。本文从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的视角对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化,并拓展了政府补助、机构投资者、技术并购在企业创新中发挥作用的相关研究;同时从实际控制人财富分散成本和风险、政府风险分担和机构投资者制衡约束等视角为推动民营企业创新的政策制定和公司治理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萨班斯法案》颁布实施以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预防舞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受到世界各国证券监管部门的重视.我国要求2011年起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全面披露内部控制信息,2012年起两大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内控信息.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样本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而是否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是否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变化不存在显著关系.研究结论提供了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在审计领域引发经济效果的客观证据,同时发现与验证了新制度环境下影响上市公司支付审计费用变化的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阮睿  孙宇辰  唐悦  聂辉华 《金融研究》2021,488(2):188-206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保护股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年开通的“沪港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是否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中提炼可读性指标衡量信息披露质量,使用匹配和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沪港通”机制实施以后,标的公司(纳入“沪港通”的A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提高。这一结论对不同的估计方法、样本区间及控制变量组均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盈余操纵水平较高、股价信息含量较低的企业,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更好地改善其信息披露质量。本文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行为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为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蔡丛光 《财务与金融》2011,(6):67-71,77
本文对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对中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