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众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理念,如,主流性、人文性、民族性、审美性、多样性等理念。我们应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树立先进文化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先进文化批判、规范、指导和重构大众文化,借鉴大众文化的有效形式,认真研究大学生的特点,加强教育和引导,完善、优化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  相似文献   

2.
从古今中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文化价值批判理论出发,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非文化化”现象,认为当前大众文化丧失了精神价值的视野和人文精神的关怀,导致文化的内在性价值逐渐失落而工具性价值却El益高扬。因此,制定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大众文化发展中经济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以及实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健康互动是大众文化重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郭丹丹 《经济师》2011,(11):29-30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经济社会的构建,人们的文化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多改变,尤其是近年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如何构建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对接也已成为和谐社会背景下文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从于丹、易中天现象分析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接。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为大众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主要的文化形态,人民大众是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和谐价值是大众文化的必然追求,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保证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的受众研究是目前学术界最有活力和创造性的学术思潮之一,而受众接受维度的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使得大众文化成为一种共享的文化空间。文化从而从封闭的金字塔中走出来,打破了曾经的文化阶层对文化的垄断现象,文化和普通受众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在工业化、商业化在西方社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国家,以美国为代表,是与严肃艺术和精英文化相对立的通俗艺术、流行文化。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类似于西方社会的大众文化现象。从本质上说,大众文化是借助现代传媒,依照市场运作规则批量生产,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具有娱乐性、流行性、消费性和广泛传播性的当代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型文化形态,它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人类文化的创造和传播开辟了新的空间。大众文化是网络文化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文化形态,它在影响网络空间其他文化的同时,也受网络中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既相互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如何在网络空间发展大众文化,如何拓展大众文化的发展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产物.民主革命时期,高扬新民主主义文化这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先进的文化大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本文试图从中共党史角度来诠释这一最新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颐武 《商周刊》2013,(21):79-79
《媳妇的美好时代》属大众文化范畴。大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较少,有利于异国公众了解自己的国家,认识其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产生文化上的亲近感。  相似文献   

10.
陈开梅 《经济师》2011,(3):126-127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广泛流行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分析了大众文化社会效应的双重性影响,并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担负起应对大众文化的重任;要注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统一,在人文关怀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功效;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