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土地投资函数的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推导中国的土地投资函数,解析土地价格对投资的影响因子,并以北京、上海、宁波、广州、天津、沈阳6城市为样本进行地区影响分析。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法,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就会下降0.00765个百分点。上海、宁波、广州、天津4个城市的医药、电子和食品制造业投资对土地价格变化最为敏感。研究结论:土地价格对工业投资有一定影响,工业投资对土地价格的弹性有明显的行业和地区特点。  相似文献   

2.
土地金融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借鉴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关系理论,探讨土地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面板数据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法。研究结果:(1)土地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土地金融发展水平增加1个百分点,GDP增长率增加0.201个百分点;(2)土地金融的发展若超出实体经济的需要,则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会加大宏观经济波动;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土地供应由政府控制,土地开发利用资金大量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的制度约束下,政府失灵与金融风险两方面问题叠加,进一步加大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波动。研究结论:土地金融对宏观经济具有显著影响,中国政府具有运用土地金融工具调控宏观经济的可能性,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土地金融发展中不断累积增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重大转机,推动了证券市场的持续繁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积极而重大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呈现较快增长,国民经济在总体上呈回升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一些重要实物经济指标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加快增长局面,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强劲回升,而且速度与效益、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等协调发展。从下半年经济走势看,尽管还面临不少困难,但促进上半年经济较快增长的内外…  相似文献   

4.
《陕西综合经济》2009,(4):11-12,20
一、投资完成情况 上半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位运行的态势,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9.99亿元,增长41.6%,高于去年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5%)8.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2.12亿元,增长43.8%,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6%)10.2个百分点,也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1%,中部增长38.1%,明显快于东部26.7%的增速。中西部省份的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是今年全国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不仅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巨大空间和迫切愿望,也体现了国家在保增长过程中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索运用土地财政工具参与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为运用土地经济手段参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模型构建法.研究内容:提出利用土地经济手段的核心是对土地资产价值的调控;通过模型分析,认为宏观经济波动存在收入流量与资本存量的同时均衡和货币供给约束两条相互影响的传导机制,土地财政工具调控的原理是通过货币外生体系对内生货币体系发生作用,重点在于调控资产价值和收入分配.结论:土地资产收益征收与GDP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政府土地财政消费支出对经济有扩张效应,政府土地财政投资支出可能会造成经济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2005,(3):4-5
刚刚公布的《2004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指出,从2003年开始,广东经济增长因内需不足、外源型企业投资不足及全省净出口增长受阻等原因,原来自主型经济增长正在转变为主要由政府力量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理论上梳理了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选取中国30个省域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法测度农业科技进步率,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全国整体还是东部、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2)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农业科技进步的中介效应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3)农业科技进步对财政支农支出驱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农业科技进步跨过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财政投资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1986—2006年农业财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以支农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和农业科研投资为代表的农业财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尤其是农业科研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显著、滞后期短,发挥作用持续时间长,但其整体投资不足,有向基建投资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由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等于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进口)三部分组成。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三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王阳 《农业经济》2012,(9):127-128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是一国经济的四个组成部分。我国经济长期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的增长,而从以后的发展趋势来看,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将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消费的增长。因此,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特别是促进占全国总人口60%、10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将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均衡运行的需要。本文在对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行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统计年鉴的数据,综合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行为及特征,并对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工业用地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最基础的资源要素,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载着政府产业布局及招商引资等功能,但因各方对土地开发成本和土地出让价格等观点不一,出现了近年来社会反映较多的“用地难”“用地贵”的声音,本文拟通过对工业用地地价形成机制的分析,实证研究得出工业用地地价水平与人口密度、工资水平、产业聚集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我国及东、中和西部地区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我国的29个省份1999-2013年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方法对建设用地扩张与驱动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人口、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用地扩张体现为趋同效应,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减少建设用地投入,反映地区差异政策的虚拟变量有利于促进建设用地扩张;2分区域来看,人口、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均为正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东部地区减少建设用地投入,而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将促进建设用地扩张,反映政策变迁的虚拟变量对中部地区建设用地的扩张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了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化的对策建议为合理引导建设用地扩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脱钩理论的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总量比较法的脱钩评价模式,设计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指标及脱钩率,计算了1996-2002年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广州市耕地消耗与经济增长总量的脱钩关系极不稳定,先脱钩再耦合再脱钩再耦合;1997年、1998年和2001年的脱钩关系说明广州市在这些年份中用少于以往的耕地消耗产生了多于以往的经济财富,耕地压力大大减少,但在其它年份,两者未能实现脱钩,广州市对耕地占用的控制力度仍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农地征收价格构成与土地增值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目的:确定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地征收价格构成及土地增值空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结果:(1)以被征地方为研究对象,从产权和消费者行为理论角度,确定农地征收价格构成。(2)以政府为对象,进行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土地增值空间。研究结论:(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地为对象,不考虑“经济人”特点确定的农地征收价格是不完整的;(2)农地社会保障价格是农地征收价格的组成部分,其实质不是土地增值;(3)根据产权理论,政府正在逐渐还原农地征收价格。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与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地价之间的压价恶性竞争,通过建立实证模型阐述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和城市间的博弈过程,为促进该区域间的合理博弈和协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Delphi法,相关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分析了工业地价形成的内在机理,并且构建了最优地价模型.研究结论: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路网密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协议出让土地面积所占比例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工业地价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对工业地价形成的作用程度不同.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制定跨区域的国土规划、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土地税收体系是推进长三角地区从非理性博弈过渡到理性博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2013—2019年浙江德清集体和国有工业用地微观土地交易数据,实证分析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微观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1)集体工业用地价格和利用效益明显较国有工业用地要低;(2)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国有工业用地价格具有正向效应,将推动周边国有工业用地价格上涨9.5%;(3)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降低了城乡建设用地价格差距,空间集聚有助于提升集体工业用地入市价格.研究结论:政府应深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入市,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房地产税、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的影响。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房地产税对房价有抑制作用,而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有促进作用,两者对房价的净影响为正;(2)房地产税对房价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各房地产税种对房价影响不尽相同;(3)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研究结论:(1)房地产税收和地方公共支出预算相互配套的政策组合能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2)中国房地产税对房价的调控能力不强,应改革现行的房地产税制,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比较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管制给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带来的可能福利损失及其差异性。研究方法:期望效用理论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对农民土地发展权及福利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规划管制给东、中部地区农户带来的福利损失分别为42521元/hm2?a和20309元/hm2?a,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户的福利损失是中部地区的2.09倍。东部地区户均耕地远远小于中部,且东部地区的增量建设用地极为有限,所以东部的土地价值大于中部。(2)中部地区发生占用基本农田建房、建坟、改园、取土、挖塘、闲置等禁止性行为的概率为0.39,而东部地区发生这些禁止性行为的概率仅为0.1,说明在耕地保有目标限制下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得到较为有效的宣传。(3)以日常管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改园、取土、挖塘、闲置荒芜等禁止性活动为依据,中部地区农户的福利损失为3186—5274元/hm2?a,东部地区农户的福利损失为563—11572元/hm2?a,禁止取土行为几乎不会对东部地区农户的福利产生影响。研究结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户对农田未来用途的预期不同,进而规划管制给他们带来的可能福利损失也有差异,在进行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时应区别对待,提高规划管制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模型,构建了土地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测算了土地要素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分析结果来看,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回归弹性系数分别为0.6218、2.7731、2.0587,其中土地要素的投资弹性最大,其投入每增加1%将带动陕西省经济增长2.7731%。从要素的贡献率来看,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64.54%);其次为土地要素(18.64%);劳动力贡献最小(12.88%)。从要素的替代弹性来看,土地要素是难以被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的。同时,从资本、土地和劳动力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陕西省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8—2018年的林业数据,采用边际碳减排成本作为森林碳汇价格的代理变量,构建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从经济价值角度探析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的长期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通过加大对森林自然资本的投资、改变林产品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三条路径促进森林碳汇发展;但是,由于中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森林碳汇市场功能不完全,以至于森林碳汇"抑制"经济增长。鉴于经济增长推动森林碳汇发展而森林碳汇在短时间内"抑制"经济增长,建议加快健全森林碳汇交易平台、完善森林碳汇定价机制、合理界定森林碳汇产权、加强森林管理和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碳汇与经济增长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