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收治的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患者组,另外选取我院体检中心经健康体检合格者35例为正常人组,均在清晨空腹抽取3ml静脉血,在抽血1h内对血清进行分离,而后再置于-20℃进行保存待测。结果患者组血清IL-10含量为(38.4±15.4)pg/ml,血清IL-6含量为(11.4±4.6)pg/ml,血清TGF-β1含量为(42.2±26.7)μg/L;而正常人组血清IL-10含量为(21.2±8.2)pg/ml,血清IL-6含量为(5.2±3.1)pg/ml,血清TGF-β1含量为(8.8±3.6)μg/L;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IL-6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较大,对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了解病情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原和 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进展性卒中的作用和早期预测价值。方法筛选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发病24h内)进行NIHSS评分,小于22分者入组。对入组80名患者给予同样的治疗,一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分增加2分以上的20例患者入急性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其余60例患者入完全性缺血性卒中组。在两组患者发病24h、第3天、第7天、第14天,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NIHSS评分。通过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动态观察,探讨导致卒中进展的原因和机制,寻找可以预警卒中患者早期进展的预测因子。结果进展性卒中组发病24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叫完全性卒中组升高更明显(P<0.01),第3天达最高峰,14天降至正常。完全性卒中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在第3天有下降趋势,第7天时降至正常。结论监测缺血性脑卒中D-二聚体水平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各种变化,可以帮助早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进展性卒中有更为明显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第六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75.51%)(χ2=4.780,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0.84±2.41),低于对照组(15.26±3.23)(t=7.677,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3.27±0.60)m Pa·s、(5.09±1.36)m Pa·s、(1.13±0.17)m Pa·s、(3.51±1.58)g/L,均低于对照组(4.02±0.78)m Pa·s、(6.30±1.52)m Pa·s、(1.35±0.26)m Pa·...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将134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imple Diabetic Mellitus,SDM组)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Lp(a)、D-D的水平。结果 SDM组Lp(a)和D-D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N组Lp(a)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DN患者血清Lp(a)和D-D水平明显升高,在DN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采用RP-HPLC同时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4种组分(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mol/l乙酸铵溶液(13:87,PH=3.0)。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咖啡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5~205.0μg/ml、20.7~517.5μg/ml、5.1~102.0μg/ml、5.2~52.0μg/ml,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及平均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分析测定要求。结论本文建立的RP-HPLC法方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4种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缺血性肠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应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肠相关功能恢复时间、用药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FABP、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观察组肠供血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肠镜恢复时间以及便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D-二聚体、I-FA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I-FAB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缺血性肠病患者采用丹参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取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DLBC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DLBCL患者及对照组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2),并且D-二聚体与LDH及β 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存在B症状的患者血浆表达D-二聚体显著高于无B症状组,其表达差异根据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结外病变不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了病情变化,并从一定程度对预后进行判断,同时为尽早预防并发现血栓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就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所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受检者清晨空腹抽血,将血标本抽取出来进行离心分析,然后再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另外对当天的质控在控进行测定。结果 30例脑梗死组男性患者中Hcy水平为(27.73±11.85)μmol/L,异常检出率为91%;28例脑梗死组女性患者中Hcy水平为(22.95±10.58)μmol/L,异常检出率为83%;而正常对照组的Hcy水平较低,仅仅为(12.26±1.08)μmol/L,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检出率高达80%以上。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可作为一个独立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其与消化系统疾病、肾病、糖尿病等存在着较大的联系,可以对其变化进行测定,以便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巴洛沙星浓度的HPLC法,比较巴洛西林分散片与巴洛沙星普通片在健康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选择12只健康大鼠分为两组,分别单剂量口服巴洛沙星分散片与巴洛沙星普通片各1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巴洛沙星的血药浓度。结果巴洛沙星分散片与巴洛沙星普通片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93.0±2.4)μg/L和(89.0±3.1)μg/L,tmax分别为(1.30±0.21)h和(1.80±0.11)h,t1/2分别为(4.68±1.65)h和(4.85±1.42)h,AUC0∞分别为(953.0±27.8)μg/(μg/l)和(836.0±30.1)μg/(μg/l),AUC01分别为(856.0±24.2)μg/(μg/l)和(735.0±32.5)μg/(μg/l)。结论巴洛沙星分散片tmax、t1/2小于普通片,AUC0∝、Cmax高于普通片,说明巴洛沙星分散片具有一定的速释优点,明显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藏药青鹏软膏中亚大黄的三种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Waters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7:13);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430nm,柱温为室温。结果大黄素在3.24μg/ml~32.4μg/ml,大黄酚在3.36μg/ml~33.6μg/ml,大黄素甲醚1.78μg/ml~17.8μg/ml浓度范围内均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6、0.9998、0.9991;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98.12%、97.67%,RSD分别为1.57%(n=6)、1.81%(n=6)、1.24%(n=6)。结论本方法可同时测定制剂中的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可用于青鹏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孕妇满27周时,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FIB 和D-二聚体值的变化以发现早发型子痫前期病例,同时反映与该病的严重程度.方法 用普利生半自动血凝仪检测FIB 值,试剂盒由美国太平洋试剂厂生产.血浆D-二聚体抗原测定用胶乳凝集试验法,结果在发生妊娠性子痫的前期D-二聚体的阳性表达率与FIB的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5),显示D-二聚体与FIB 和D-二聚体两者均异常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可望成为最适当的体现与凝血异常相伴随的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初始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S100B蛋白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判断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于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成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1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同时收集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50例。对入选对象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S100B蛋白等水平进行测定,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每日进行GCS评分,同时动态观察瞳孔、CT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体检者HMGB1为(1.59±0.98)μg/ml,S100B蛋白为(2.11±0.18)ng/ml,IL-1为(0.51±0.48)ng/ml,IL-6为(0.19±0.19)ng/ml;与观察组患者第1天各项指标含量比较,各时点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各时点HMGB1、IL-1、IL-6、S100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观察组各时点GCS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项血清学指标与G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MGB1、IL-1、IL-6、S100B蛋白的检测能够有效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可有效协助临床医师进行患者颅脑情况的判定,将有可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中的药代学特征,据此拟订其用于肺炎患儿的给药方案。方法 100例肺炎患儿口服阿奇霉素(10mg/kg)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儿体内的血药浓度,采用AIC法结合F检验判别房室模型,DAS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药代学符合二室模型(Wi=1/C2,AIC=-7.0296),主要药动学参数为:α=(0.31±0.07)/h,β=(0.05±0.01)/h,Ka=(0.76±0.18)/h,t1/2β=(42.37±9.23)/h,tmax=(4.13±0.62)/h,Cmax=(318.72±36.51)μg/L,AUC0-144=(22.38±3.14)μg·h/ml,AUC0-∞=(24.66±3.27)μg·h/ml。结论肺炎患儿口服阿奇霉素后有典型的药代学特征,对指导临床给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同时分析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静脉全麻(保留自主呼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6例ASAⅠ-Ⅱ级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所有患儿均以0.02mg/kg为标准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以2mg/kg为标准给予单次静脉推注氯胺酮;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氯胺酮,静脉注射泵维持,剂量控制在(95±7.8)μg/kgmin;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氯胺酮,静脉注射泵维持,剂量控制在(58±3.8)μg/kgmin,同时,并给予瑞芬太尼,静脉注射泵维持,剂量控制在(0.06±0.02)μg/kgmin;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术中血压、心率、SpO2以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压、SpO2均平稳,差异性不大(P>0.05);对照组的心率水平要显著快于术前(P<0.05),观察组的心率水平要显著慢于术前(P<0.05);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术中氯胺酮给予量要显著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静脉全麻中在缩短苏醒时间、减少用药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且不会对麻醉效果产生任何不利影响,甚至降低了并发症,因此,对于小儿静脉全麻而言,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烟酰胺的含量。方法色谱柱,日本资生堂(A4AD04276)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35:6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61nm;柱温:室温。结果烟酰胺在10.0~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n=6);平均回收率为99.0%(n=6)。结论本方法测定烟酰胺含量专属性强、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使用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检测法测定羧甲淀粉钠中氯化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onex IonPax AS19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用20 mmol/L氢氧化钾淋洗液和1.0 ml/min流速等度洗脱,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氯化钠在10.10~202.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氯化钠检出限为0.014μg/ml,定量限为0.037μg/ml,回收率为99.54%(RSD=0.73%,n=9)。各杂质与主成分色谱峰能够完全分离。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高,可用于羧甲淀粉钠中氯化钠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克霉唑阴道片中克霉唑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 C18柱(Φ4.6 mm×250.0 mm),粒度5μm为分析柱,磷酸氢二钾溶液(取磷酸氢二钾4.35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甲醇(1: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克霉唑在0.1~5.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测定克霉唑阴道片中克霉唑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定三重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布洛芬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 对该实验测定方法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评定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确定影响不确定度的各个因素并进行评估,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置信概率P为95%时,血浆中低(0.2202μg/ml)、中(5.504μg/ml)、高(22.02μg/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对牙周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口腔正畸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牙周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61±3)pg/ml、(514±12)pg/ml、(2.06±0.03)pg/ml,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69±5)pg/ml、(652±18)pg/ml、(5.31±0.4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牙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临床附着丧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行口腔正畸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牙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后穹窿放置联合宫腔内注射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自愿到滕州市工人医院要求流产的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术前2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片400μg、术时宫腔内注射2%利多卡因5ml下行人工流产;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近期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镇痛有效率(96%,98%),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扩张程度(96%,76%),术后2min离床率(100%,72%),脉搏下降[(4.02±0.79)次/min,(5.04±1.43)次/min],平均动脉压下降[(5.02±0.87)mmHg,(9.12±1.42)mmHg],术中出血量[(9.81±1.13)ml,(15.30±3.23)ml],手术时间[(125.00±3.79)s,(140.00±2.3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后穹窿放置联合利多卡因宫腔注射应用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操作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性高,可以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