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同时检验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消费升级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制造业升级过程中的传导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升级;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和消费升级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但均表现为遮掩效应。鉴于此,要进一步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技术创新服务机制、培养高层次产业人才、刺激消费等,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产业化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正成为推动现代消费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8年居民消费支出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普惠效应有利于促进居民提高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比,实现消费结构升级;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都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但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影响金融可及性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中介效应占比41.7%,而对于城镇居民来说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
依据2010—2020年共6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构建个体层面就业质量指标体系,考量就业质量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质量显著促进家庭消费升级;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相比,就业质量提升对城镇和东部家庭消费升级的促进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水平、家庭经济条件、年龄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消费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年到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消费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测度,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基准回归,并进一步进行传导机制分析、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消费升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以及固定资产规模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中介传导效应,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消费升级对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规模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5—2018年的省级数据为样本,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潜能的关键作用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技术流入与输出双向视角检验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业集群显著促进了区域间技术转移,对技术流入与输出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别;产业结构升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区域间技术转移的过程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作用仍有待提升;市场潜能仅对后半段中介路径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市场潜能越大越能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且对技术流入的调节效应更强。基于此,本文提出政策启示如下:鼓励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差异化发展,强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垂直关联,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以及在低集群地区充分挖掘区域市场潜能。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在大规模培养大学生高素养人才的基础上,也是诞生出众多的中产阶级人士,强化消费升级。但是,现在普遍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所以,需要考量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从综合层面分析新型中产阶级在消费升级进程中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分析新兴中产阶级消费升级情况,通过1000多份网上及线下的问卷调研、走访,解析了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等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对课题的研究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有必要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系统地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环境规制水平较低时,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其他形式的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因此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是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实现互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快速发展期。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趋于成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入低速稳定期。与此同时,相对于对大气污染的环境规制,提高对水污染的环境规制水平更有利于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数字金融、高质量就业与自主创新影响机理的分析,利用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金融、高质量就业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质量就业的整体水平不高,呈现东高中西低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就业与自主创新大体成正相关关系,当高质量就业水平较高时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是促进的,而当高质量就业水平较低时则会抑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高质量就业影响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数字金融发挥了调节作用,即数字金融通过提升各地区的高质量就业水平促进了自主创新发展;高质量就业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存在着数字金融的双重门槛,数字金融水平越高,其对高质量就业促进自主创新发展的调节作用更有效;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升高质量就业对不同技术水平的自主创新能力均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仅在东、西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9.
依据1990-2014年劳动力供给数量、质量、成本及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数据,构建 VAR 模型,考量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不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上升有利于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这与成本上升倒逼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等相关.鉴此,既要通过全面放开计生政策甚至鼓励生育以缓解劳动力供给数量快速下降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带来的负向冲击;又要基于市场导向,培养产业所需的各层各类人才;同时合理运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倒逼机制促进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初步构建一个FDI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数量与质量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验证模型强壮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不同的政策变量(工资水平、税率、相关产业配套能力和开放程度),寻找增加就业人数、提高人均工资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1.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展现出驱动消费需求增长和促进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整体影响、结构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的消费水平,对家庭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均有促进作用,且对线上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从消费结构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推动了居民的中高端消费的发展,有助于消费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家庭、东部家庭、高收入家庭和有负债的家庭消费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验证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家庭收入、缓解流动性约束、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以及风险偏好来促进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12.
潘敏  刘知琪 《金融研究》2018,454(4):71-87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家庭杠杆对其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类型消费和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中的差异。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杠杆会显著地抑制家庭总支出的增加,强化资产对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强化财富消费效应。家庭杠杆会促进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强化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但会抑制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就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差异而言,家庭杠杆会抑制城镇居民家庭的总支出增加,但会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和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并强化其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这表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居民家庭“加杠杆”并不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家庭收入和家庭总资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加强金融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7年珠江西岸各主要地市数据,对金融支持与装备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其对整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比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金融发展与金融结构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其交互作用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建议加强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上市融资,在装备制造业中大力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 M)等计量模型考察老龄化、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三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老龄化不仅能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还会通过改变金融结构安排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受到金融结构单一门槛效应的影响,当金融结构水平越过门槛值而偏向金融市场主导型时,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区域这一结论存在显著差异:当金融结构偏向金融市场主导型时,东部地区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减弱,而中部地区的门槛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尹志超  仇化  潘学峰 《金融研究》2021,488(2):114-132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住房已经成为中国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通过财富效应促进家庭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房奴效应”降低家庭消费。因此,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住房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检验了住房财富影响家庭消费的可能渠道。研究发现,住房财富对城镇家庭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并显著改善了家庭消费结构,住房资产具有财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财富能够缓解流动性约束,从而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住房财富对不同类型的消费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不同地区和拥有住房数量的差别均会对住房财富产生不同影响。根据本文研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发挥既有住房财富对平滑家庭消费的积极作用,促进家庭消费增长,改善家庭消费结构,进一步推进家庭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能化发展对绿色消费的影响,进而结合构建的城乡融合综合指数,论证智能化对绿色消费起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与绿色消费之间存在非线性正相关关系,且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其对绿色消费的促进作用呈先强后弱的趋势特征;智能化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的路径促进绿色消费,人口素质提升能够增强智能化发展且对绿色消费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激发智能化强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应利用智能技术赋能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打通促进绿色消费的路径,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4—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笔者考察了生育状况对已婚女性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幼年子女数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已婚女性的工资,曾经因生育中断就业的经历显著降低已婚女性未来的工资,生育对已婚女性工资的负向影响具有长期性。幼年子女数量的增加对较高工资收入与较低工资收入已婚女性群体的负向影响程度大于对中等工资收入已婚女性群体的负向影响程度,生育中断就业对较低工资收入已婚女性群体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幼年子女数量的增加对乡村、大专及以上、90后、80后已婚女性工资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生育中断就业对乡村、大专及以上、80后、70后已婚女性工资的负向影响程度更大。祖辈照料孙子女、幼教机构照料子女显著弱化幼年子女数量增加对已婚女性工资的负向影响,祖辈照料孙子女显著弱化生育中断就业对已婚女性工资的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还发现,已婚女性生育通过显著降低其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显著降低参加在职培训的概率进而对其工资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0-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考量OFDI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结果显示:OFDI对第一产业影响显著为负,对第二、三产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OFDI能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OFDI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显著为负,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显著为正,表明OFDI能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鉴此,要顺应OFDI新变化,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对外投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消费特征研判,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2个维度探讨了居民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对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都显著提升了居民消费性支出,并促进了消费结构优化,客观金融素养比主观金融素养更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素养提高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参与可以解释部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精准化实施消费者金融教育,有效扩大内需,助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20.
金融科技作为数字技术驱动下的金融创新,与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密切联系。根据2014—2020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以及百度金融科技指数,文章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对金融科技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可通过缓解金融错配与促进人才集聚两方面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东部地区,对规模以上企业的促进作用大于规模以下企业。因此,持续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助于高效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