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送转、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随着质押比例的升高,股价崩盘风险也增大。同时,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推行高送转,持续正向增加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以及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网络爬虫挖掘东方财富股吧中个股的发帖文本,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特征融合模型(LSTM-CNN),对样本股的股吧发帖文本进行情感识别,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并分析了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实证发现,当期投资者情绪对下一期股价崩盘风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投资者情绪高涨加剧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不同市场环境下,情绪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具有不对称性,熊市状态下投资者情绪对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规模较小、股权集中度较低、卖空限制大、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水平低的样本公司中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我们发现股票流动性是投资者情绪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研究结论有助于从投资者情绪视角来解释股价崩盘风险的形成机理,丰富了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7—2016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A股数据,研究管理层能力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在两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越强,股价崩盘风险越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在管理层能力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中表现的中介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股价崩盘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并阻碍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因此,探寻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手段成为当前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用2009~2013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有效监督与约束高管利己行为,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该结论有助于深入了解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同时也为监管部门遏制股价崩盘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审计报告准则的修订增加了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要求,能够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多信息,影响投资者决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利用2016—2018年近三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会扩大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股价的下降是关键审计事项扩大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路径之一;调节效应显示公司价值越高,关键审计事项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越小;公司内部控制能够削弱关键审计事项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扩大效应.研究结论为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提供了政策建议,同时为企业防范股价崩盘风险提供了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构建Cox回归模型探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对股价崩盘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在所选取的指标中,现金流比率等因素对防止公司股价崩盘的发生起到保护作用,即现金流比率越高,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小;而管理层持股比例等作为危险因素,会加剧公司发生股价崩盘的可能性。进一步将Cox模型与集成学习模型相结合,发现模型的预测性能显著提升。研究发现了股价崩盘在时序上的变化规律及风险预期,为企业持续经营与风险防范提供参考借鉴,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利益相关者有效识别股价崩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企业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情绪两个角度探讨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形成机理,并以2009-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信息效应和声誉保险效应两条路径考察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降低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对影响路径的分析发现,社会责任信息同时通过信息效应和声誉保险效应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但声誉保险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仍成立。拓展分析表明,自愿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对于应规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约束作用更强,且上述关系在企业违规这一特定情境下仍成立。本文不仅丰富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形成机理的理解和分析范式,为股价崩盘风险的预防提供了新的经验支持,对于深入理解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股市震荡引发投资者和监管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关注。从财务重述背后所反映的财务信息质量低下和公司治理失效出发,探讨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合管理层权力这一影响组织行为和产出能力的代理人特征,探讨其对财务重述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发生了财务重述的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明显更高;进一步纳入代理人特征———管理层权力后,发现代理人的这一特征对上述关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2005—2021年持有A股上市公司的公募基金为样本,系统考察了基金市场同质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基金市场同质化加大了公司未来股价的崩盘风险,且在市场行情为熊市和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高的分组中,基金市场同质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强化作用更大。机制分析显示,基金市场同质化加剧了股市泡沫风险,同时降低了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效率,为股价崩盘埋下隐患。进一步研究发现,同辈基金之间存在明显的调仓模仿行为,在平仓情景下表现为反向模仿,而在建仓情景下表现为同向模仿,这揭示了同质化市场中风险形成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ESG)表现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发挥监督效应和声誉效应,即通过提高企业的外部监督和声誉水平,进而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信息环境越差,ESG表现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越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时,ESG表现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抑制作用越为明显。研究基于企业ESG表现这一非财务指标,扩展了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肯定了良好的ESG表现在微观的企业层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构建出信息不对称测度模型,在信息不对称测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投资者关注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投资者更偏向关注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低;此外,投资者关注后所获得的信息相比于管理层隐藏的负面信息,前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考察了儒家文化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公司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程度越强,其股价崩盘风险越低。渠道分析表明,儒家文化主要通过抑制管理者自利动机、改善公司信息质量及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三条路径影响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儒家文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公司治理较弱和外部信息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更加明显。这表明,儒家文化作为正式制度的一种隐性替代治理机制,对于防范股价崩盘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本文不仅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深化了对儒家文化现代商业价值的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企业债务违约造成的"担保危机"接连爆发,而上市公司因对外担保所引发的股价崩盘事件也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企业对外担保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对外担保比重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信息透明度较低、公司治理较差和行业竞争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对外担保比重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对外担保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提升的作用机制在于:(1)对外担保使得借款方的违约风险向担保方进行转移,加剧了担保企业的信用风险;(2)对外担保比例越高,管理层更倾向于通过信息披露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发布更加乐观的业绩预告隐藏公司的负面信息.本文拓展和深化了企业对外担保和股价崩盘风险等领域的研究,为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更深刻地理解企业对外担保的经济后果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与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者关注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客观表现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度的提高会显著加剧下一期的股价崩盘风险,存在“关注度的崩盘效应”;分组检验发现,关注度的崩盘效应仅在机构持股比例低的公司和市场处于牛市状态下存在;路径检验发现,投资者关注不存在信息路径,没有改善公司信息透明度,但存在部分的情绪路径,提高了股价同步性和投资者情绪,从而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建议监管部门重视投资者关注对股价带来的冲击,通过进一步提高机构者持股比例,缓解情绪过热导致的定价错误程度,降低股价崩盘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7-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管减持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方向及其作用渠道。结果显示:(1)高管减持股票的金额越大,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2)当高管减持动机越强以及减持效用越大时,高管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增强;(3)对作用渠道的识别显示,管理层的信息压制行为导致了"坏消息"聚集,最终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为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股价崩盘风险的应对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利润表信息质量(尤其是盈余信息质量),鲜有研究涉及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本文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高杠杆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未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高杠杆公司相比,具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高杠杆公司进行杠杆操纵的可能性更大,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高杠杆公司杠杆操纵程度越大;以上效应在成长性更差、短期偿债压力更大、媒体关注程度更高和股价崩盘风险更大的高杠杆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08-2022年我国A股市场918家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监事会行权素养、监事会监管激励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监事会成员行权素养方面,监事会成员学历水平的提升、业内履职年限的增加、具有财会审计与法务专业背景的监事人员比例提升,都具有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监管激励方面,监事会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未领薪酬监事占比越高,则股价崩盘风险越小。这些影响效应在规模更大和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显著。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监事会行权素养的提升可以提高公司内控质量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监事会监管激励可以增加监事会尽职程度进而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结论对于透视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职能发挥以及如何提升内部监督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还能够通过促进战略型社会责任的履行,进一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自利型社会责任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中介效应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9-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资金投向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控股股东私用型和公用型股权质押风险溢出效应的差异,探究风险溢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存在私用型质押的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高,质押比例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公用型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没有显著影响。在金融部门去杠杆的背景下,去杠杆程度越大,私用型质押风险溢出效应越强,去杠杆程度是私用型质押风险溢出的外部影响因素,但是公用型质押不受宏观流动性环境影响。风险溢出机制分析发现,私用型质押增加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操纵程度,股价崩盘风险积累,公用型质押对信息披露操纵没有显著影响。风险溢出抑制措施研究发现,与非商业银行相比,商业银行质权人有效监督了控股股东的流动性水平和贷款资金使用情况,抑制了私用型质押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去杠杆对风险溢出的影响;完善的内控制度、卖空机制以及证券分析师关注降低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操纵程度,抑制了私用型质押的风险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揭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主要目的是为私人产业筹集资金。私用型质押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利益,他们无法知悉与质押贷款有关的后续信息,还可能承担潜在的股价崩盘风险。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创业板公司股价的"暴涨暴跌"现象,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和投资者情绪理论,研究了媒体报道对创业板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创业板中,上市公司受到媒体报道越多,其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而且,不同性质的媒体报道均会加大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显示,媒体报道显著提高了公司下一年的股价崩盘风险,其中,媒体的正面或者负面报道依然会显著提高公司下一年的股价崩盘风险,而中性报道对公司下一年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