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在上个世纪中期创造“经济奇迹”时代的日本,有4位企业家被称为“经营之圣”,它们是分别创建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京瓷公司的稻盛和夫。其中的前3位都已经过世,稻盛和夫是唯一在世的一位。年届70的稻盛和夫,应邀参加了目前在南京举办的企业跨过经营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了《关于“经营七条”》的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2.
稻盛哲学是指稻盛和夫先生所总结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方法论。稻盛实学主要是稻盛和夫先生在经营活动中积累的经营法则,这些法则对酒店能耗管理与物资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言 《经济月刊》2009,(6):128-12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2月为日本稻盛和夫出版了《人为什么活着》一书。稻盛先生是笔者多次采访过的日本企业家,也读过他的很多著作,知道他在2004年出版过《活着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书,现在才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觉得是件好事。特别是在中国企业面临国内外种种困难,需要进行新的开拓时,企业家仅有冒险精神是绝对不够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鞒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了一整套独肯特色的经营哲学.他的哲学立足于企业经营,但又不局限于此,还涉及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其中,稻盛和夫的共生循环思想回答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就形成了京瓷公司的环保战略和日本的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2月为日本稻盛和夫出版了<人为什么活着>一书.稻盛先生是笔者多次采访过的日本企业家,也读过他的很多著作,知道他在2004年出版过<活着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书,现在才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觉得是件好事.特别是在中国企业面临国内外种种困难,需要进行新的开拓时,企业家仅有冒险精神是绝对不够的.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首先是特别善于思辨的人,是能把自己的成功原因用语言叙述出来的人.讲企业成功之道的书汗牛充栋,但能讲企业家思想的人不多.所以在知道稻盛先生的此书已经出版后,马上找来了一本,仔细进行了阅读,并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写给本刊读者.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首先应该懂得哲学。——中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对于我来说经营就是每天提高自己的哲学理念。——日本稻盛和夫  相似文献   

7.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张向宁:表面谦和,骨子里甚狂傲. 记者在2003年以来的频繁接触中,对张向宁却有"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感觉和印象.本来应该成为理论物理学家、研究相对论的他做起了企业家,而且是在充满激情、创意不断的新经济领域;本来应该更多地与理性、冷静、严谨这些抽象思维相随的他,却逐渐融合进了更多的感性、激情、创意这些形象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风云人物、因率先"包机"而被誉为"胆大包天"的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王均瑶先生,在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扶摇直上之际,在38岁如日中天的盛年,因积劳成疾,患肠癌并发肺部感染,于11月7日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近日,在王均瑶生活、工作过的温州,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温州都市报》等  相似文献   

9.
于善甫 《当代经济》2021,(1):114-116
企业家情怀决定着企业的责任、目标及战略发展方向,是企业健康成长的"指路明灯".打造"百年老店"、永保基业长青即是企业家的梦想与追求,更是企业家的情怀所向.本文在系统梳理企业家情怀的内涵、特征,分析企业家情怀与企业家成长的关系,探究企业家情怀与打造"百年老店"的底层逻辑的基础上,从培育企业家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提出了培育企业家情怀的建议,即培育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培育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培育情怀要从"娃娃"抓起;培育企业家情怀离不开"亲清"的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受到明清科举考试或多或少的启发,企业家曾经一度向投资人展示"八股文"式的商业计划书,正如投资人在大小论坛会议上向企业家讲述"八股文"式的投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王廷惠 《财经研究》2008,34(4):127-136
从市场过程角度来看,均衡是市场过程中行动主体相互发现的倾向。在真实时间和全然无知的现实世界里,企业家发现必然是非均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价格的非均衡信息作用极其重要,因为只有非均衡价格提供的利润机会才能激发企业家发现新知识。一旦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知识假设,企业家的发现过程必然具有"错误"、"失败"、"无效率"等特征。如果不借助经济主体"错误"和不断纠正"错误",企业家就不能在争胜竞争过程中发现利润机会,无法解决无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2008,(4)
4月17日下午,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叶葆定堂里举办了“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EMBA开学典礼”,并邀请了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先生,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先生,3M全中央执委、大中华地区董事总经理佘俊雄先生,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总裁张跃先生四位商界知名人士做为嘉宾,发表了关于“企业家的自我管理”的精彩演讲,引导学员就企业责任,企业家的自我管理及约束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六维管理理论》中,将文化管理放在了核心与统帅的位置,而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事业成功的最关键是坚持"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利他经营哲学,以他的成功验证了《六维管理理论》文化核心论的正确性。两者的管理思想不谋而合,文章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视角,在论述了文化核心论产生的背景、内容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管理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作为企业网络中一个重要节点,在企业的网络化成长中充当了顶层设计的角色,研究企业家这个最重要的结构洞对于认清企业家角色的转变以及企业内外部嵌入网络的现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讨论企业家结构洞的优化动因着手,从利益均衡与再生产两方面进行研究。前者通过"分而治之","二手中介者"、"规模与多样性平衡"三种方式,后者通过"补洞说"、"架桥说"、"资源供给说"、"弱联系说"四种方式构造优化企业家结构洞的方法以及优化前后结构洞的变化分析,将企业家个人网络同企业网络成长进行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5.
萧延中 《开放时代》2003,108(4):47-59
中国著名哲学家张东荪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提出,应当把"中国思想"当成一个特殊的思维类型看待.他认为应从"比较中、西不同的思想范畴"和"考察中国文化内在需要"两个角度,建构"中国思想"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从而凸显"中国思想"的特质.本文是对张东荪先生上述思想的进一步解读,以期对目前"中国思想"的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陈洪安 《技术经济》2002,21(3):40-42
企业家的出现是现代企业存在的一种形式,没有企业家阶层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现代企业.正在迈向市场经济的中国,需要的是一批卓有成效的优秀企业家.笔者以为造就企业家阶层有四个机制,选择、激励、约束、保障机制,这四个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生产"企业家的生产链,使之制度化,中国企业家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成长中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一种"撒网"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家社会网络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资本.文章在产业集群成长的背景中研究了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的规律.文章发现,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演化类似于一个"撒网过程":在产业集群出现阶段,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主要由局限于狭隘区域的强联系所组成;在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主要由跨区域的弱联系所组成;在产业集群的成熟阶段,企业家的社会网络主要由地理范围更广的强联系所组成.  相似文献   

18.
如何保障政府切实"有为"而不"乱为"呢?这是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及其产业政策主张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思辨逻辑系统地考察了政府积极"有为"的社会基础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决策者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也是根源于一种企业家精神,但这是根植于责任伦理的公共企业家精神,而不是根植于信念伦理的私人企业家精神;(2)责任伦理充分嵌入在儒家社会中,体现在"尽其在我"的责任文化之中;(3)从儒家传统中寻找智慧来培育和壮大责任伦理以及相应的公共企业家精神,就可以保障有为政府的切实"有为".总之,根植于责任伦理,有为政府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就能形成互补共进关系,进而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而促进产业升级.文章为新结构经济学及其"有为政府论"夯实了理论和社会基础,是对新结构经济学"有为政府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在菊花争芳斗妍的2005年金秋十月,由著名“温州模式”研究专家、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温州投资协会名誉会长周德文先生为团长、由20位“重量级”企业家组成的温州经贸考察团,应邀来到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曲的河南省兰考县进行经贸考察。  相似文献   

20.
李卫华 《新经济》2007,(10):52-54
邱少波先生简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姻家庭部顾问;社会工作协会行业技术标准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执行委员;现任广东美成达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广州创缘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国家注册高级婚介师(全国首批):SYSU企业家联合会外联部部长、理事;美加-粤港经济贸易合作SYSU企业家校友团秘书长;澳大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SYSU企业家校友团秘书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