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日前《广西日报》发表的文章《我区花卉产业年产值15亿元》介绍:2005年起,广西把花卉产业列入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并提出全区2008年计划种植花卉28万亩。产值达15亿元。这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我区既然决心重点发展花卉产业,那么有多少潜力可以期待呢?虽然每个人身边都不缺花花草草,但人们对于卖花赚钱还是比较陌生,散户有没有机会在这“花花世界”中分一杯羹?有的读者持不同观点:我区提出发展花卉产业,上个世纪早有耳闻了,但至今未见“大动作”,不看好广西花卉能赚钱。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06,(8):44-44
我做女孩子那会儿。时兴扎小辫。女孩子们常常把红头绳缠绕在皮筋上用来扎辫子。这样既美观,又能防止头发缠在皮筋上。 一天,我和妹妹又在用红头绳缠皮筋。“瞧,我缠好了。”我对妹妹说,“漂亮吧?”“是很漂亮。”妹妹说,“我们多缠几根,这皮筋用不了多久。”  相似文献   

3.
一、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为什么说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目前这个问题争论比较多。很多人心里在想着由政府和干部来充当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他们的工作布署也是按照这种思路来进行的,其实这还是过去计划经济的办法。而农民们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我原来跟着你就吃了亏,现在你又来了,又来强迫我们种这个种那个,能不赔钱吗?”他们对此很反感。我今年在湖北省当阳市调查,看到有一位农民想赚钱,但是原来种的水稻卖不上好价,怎么办?他听亲戚说种绿化用的草坪现在挺挣钱,就到现场去看,仔细琢磨,然后拿出小块地来试种,效…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鸡蛋价格曾出现一轮疯长,被农民们戏称为“火箭蛋”。一年多过去了,今年下半年开始,鸡蛋价格又出现了向上冲的趋势。“火箭蛋”会重出江湖么?面对这样的价格走势,养殖户怎样卖蛋才能多赚钱,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呢?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华侨报》近日刊出署名文章说,暴利可让人疯狂,地沟油问题并非中国一家独有。而日本地沟油问题迅速消失在历史中,严格立法和执法固然是原因之一,“垃圾车烧地沟油”的怪招,却廉价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11,(12):13-13
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地沟油”的设备——离子活性氧源头灭油除臭地沟油水分离器,已在上海研制成功,并在上海两个酒店投入应用。经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行业协会专家测定,认为这项成果是解决“地沟油”的最有效方法,污油去除率达99%,也是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保障食品安全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一些烤鸭店,把烤鸭时滴下来的油收集了起来。废油摇身一变,就成了抢手的“烤鸭油”。一些烧烤摊、小饭馆、包子铺,甚至单位食堂,是购买烤鸭油的常客。烤鸭油虽香,却含有致癌物质,是名副其实的“垃圾油”。这不由让人想起,今年上半年一些餐馆大量使用地沟油,一经报道,顿时引起满城风雨。  相似文献   

8.
日前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山东6省市公安机关集中行动,全环节摧毁一个特大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炼制地沟油“黑窝点”13处。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0余名.总共查获3200吨“新型地沟油”。在地沟油成为过街老鼠的时候,又听到地沟油“推陈出新”的消息,除了震惊,更有深省。以前所讲的地沟油,都是从餐厨垃圾中提炼而成。而所谓“新型地沟油”,指的是提炼这种地沟油的原料.是来自于屠宰场的劣质、腐烂的动物内脏、皮、肉。数据显示,跟传统“地沟油”的利润相比,“新型地沟油”毫不逊色:小作坊熬油户的价格.大约是5000元/吨.而卖给油脂加工公司的价格是7600元/吨左右.而油脂公司让这些地沟油摇身一变,销售价格就到了12500元/吨。  相似文献   

9.
最近,《北京科技报》和《中国青年报》先后发表了针对地沟油的报道,再次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关于地沟油回流餐馆的说法多年来一直在流传,上述报道加深了人们的担忧,有菜的地方就有油,而据报道说,地沟油回流之普遍连五星级饭店也难以幸免,这让人不由得惊呼,不知道该怎么吃了。  相似文献   

10.
“山西焦煤那么赚钱,能做杀猪这事?”6月14日,山西一家知名企业的人士在听到山西焦煤涉足“杀猪”行业消息时,向笔者表示。  相似文献   

11.
读书月坛     
《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和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桥上。庄子说:“鲦鱼游弋得很从容,这鱼很快乐啊。”惠子说:“您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虽说读书不一定能让我们腰缠万贯,也不一定能让我们出人头地,但是读书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与品位,不读书的人又怎么能知道读书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什么赚钱种什么”在农村成了一句口头禅。仔细分析,这句话确实道出了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但是,在很多地方,种的是赚钱的,收的却是贴本的,这是为什么?如何重新认识“什么赚钱种什么”?以“什么赚钱种什么”来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在农产品短缺时代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因为赚钱的产品种得再多都不会存在“卖难”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仍按这样的思路来决策,就不可能解决当前农业面临的问题,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也不可能实现。我们知道,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  相似文献   

13.
海水电能用来卖钱?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但在地处渤海岸边的沾化且滨海乡,又咸又涩的海水确确实实给当地渔民换来了大把大把的钞票,现如今,普通的海水也成了他们用来赚钱的“宝贝”。  相似文献   

14.
“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大米是我国的“国粮”,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与每个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二十年前家庭主妇们关心的是如何精打细算保证买到足够的粮食,让家人足够吃饱肚子。如今,当米袋子初显丰足时,人们不再担心买不到米,如何买到“放心米”、“放心油”,则成了公众担心的问题。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杞人忧天。近几年全国各地“有毒大米”、“地沟油”、“潲水油”等事件的出现,说明了粮食市场放开后,市场监管的确存在着“真空地带”,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广西的大米质量如何?从广西技术监督局检查…  相似文献   

15.
假日里,笔者同几位农民兄弟闲聊起“今年种什么、养什么”的话题,憨厚的农民各抒己见。其中有位农民兄弟说了一句:“什么值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我接着问他:“什么值钱?什么赚钱?”他却始终笑而不语……为何笑而不语?笔者深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也难以回答得好。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农副产品已完全被推向市场,如今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主要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其目的当然是让农民兄弟的腰包尽快鼓起来。但是调什么?怎么调?仍然是农民的一大困惑。就拿这位农民兄弟所说的“…  相似文献   

16.
资深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先生说过,农民需要有自己的代言人。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官员、学者等,都在为农民说话,但这些话是否都能说得准,说到老百姓心坎上又另当别论。城市精英的代言与乡村百姓的需求往往很难对接。也难怪有人忧虑:宅基地流转会不会被地方官搞成“房子骗土地”的政绩工程?农民自愿进行的“自愿”二字会不会成为一个幌子?要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正是有赖于“农民代言人”的完善:一是倡导更多人为“三农”说话;二是倡导精英们踏实研究调查,能够说对话;三是政府积极拓宽利益表达渠道,让农民能说上话。  相似文献   

17.
陈去超 《致富之友》2001,(11):20-20
(1)没有“只要三餐能温饱,要那么多钱干嘛”的思想,因为一辈子捧着“铁饭碗”,永远没有发财的机会。“够用就好,无须赚那么多钱”这句话是那些不会乃至不能赚大钱的人用以自我安慰的名言(2)一旦有赚钱的念头就马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要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出差去某地,见当地农民正在种植一种宽叶儿的绿色植物。一位朋友介绍说:“这叫芦荟,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东西神着呢,能排毒、养颜,还能调节神经机能……大城市的超市里,卖得可火了,一片叶子可卖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他说县里头头们决定抓住调整农业结构的契机,发展10万田。 我问:“价格这么高,是不是很难成活?”朋友回答:“才不是呢,比庄稼好种多了,十天半月不浇水,照样活得滋滋润润。” 当时我心里就有些疑惑:价格这么好又这么容易伺候的东西,种的人肯定不少。如果大家都种,还能卖出好价钱吗? 事实证明,我…  相似文献   

19.
《农家致富顾问》2010,(1):15-15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到网上做生意赚钱已不是一句空话。但对许多农民朋友来说,“上网”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那么,农民朋友如何才能利用互联网赚钱?网上生意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20.
齐振松 《农家之友》2009,(15):I0031-I0031
家乡有位农民,人称“信息小财主”,他常年倒卖五谷杂粮,赚的钱总是比同行多。别人赔钱的时候,他仍然赚钱。他赚钱的诀窍在哪里呢?原来他赚的是“信息钱”。信息是市场的向导,农民手头的农副产品,哪些畅销,哪些价钱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只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动态,农副产品才能有适销对路的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