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城市经济联系与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仅有利于引导城市的空间发展,而且有利于空间经济的合理组织。以皖江城市带为例,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建成区面积、人口素质权重系数等指标修正了以往的引力模型,并利用城市间的日发车班次数据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模型确定了各城市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及联系强度,采用断裂点公式计算了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结果表明:①皖江城市带内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差异较大;②各城市的主要联系方向呈现中心城市指向性和地域相邻指向性特征;③合肥和芜湖为皖江城市带的两个经济中心城市,它们的对外吸引范围较为狭小。  相似文献   

2.
合理规划皖江城市带产业布局是促进跨区域产业转移、加速中部崛起、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动静态双维度测度指标综合分析发现,江浙沪针对皖江地区具有较强空间转移驱动能力的高技术制造业。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分解法,通过分析产业及地区空间结构差异性得出面向皖江各城市的优选发展对象,进而确定皖江城市带承接江浙沪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优化选择,为皖江各城市后期制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及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取与皖江城市带联系密切的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和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获取皖江城市带各市与这些城市公路客运联系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联系的网络特征,结合相互作用强度的现状及历年变化,预测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发展趋势,为区际交通组织的联系方向提供参考,提出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建议.结果显示:①皖江城市带与南京市的空间相互作用最强,其次为上海市;从公路客运比例来看,皖江城市带公路客运交通的主导联系方向为长三角方向,其中东向联系更强,东南向(杭州市方向)的联系稍弱.②从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网络结构特征来看,区际公路客运交通空间组织的网络密度较高,网络结构较松散,联系的主要城市集中于长三角的核心城市.③从东向联系与西向拓展两方面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区际交通空间组织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模型及日常可达性3个主要的可达性评价指标,利用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从不同角度分析高铁的开通对皖江城市带各节点城市以及区域整体的可达性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并探讨该变化所带来的时空效应和分布格局的演变。分析得出结论:高铁的开通运营使得皖江城市带各节点城市间的可达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高铁开通后城市的经济潜力值变化较大,信息流速度加快,产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皖江城市带实现了一日城市带的“同城效应”,高铁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和发展,将极大带动中部崛起和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汽车产业是皖江城市带的主导产业,一方面源于汽车产业链自身强大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则源于皖江城市带汽车产业基础良好、前景可观.广域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集群的拓展,它解决了过度集聚的经济负外部性问题,却并不因为空间范围的扩大而削弱产业集群所能体现的竞争力.皖江城市带沿着广域集群的方向发展,必能做强做大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研究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下,皖江城市带物联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现状;综合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从政府政策、城市发展顺序、科技研发等角度对皖江城市带物联网发展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构建皖江城市带是实现产业、城市互动发展的内在要求、皖江城市带发展总体分析及打造皖江城市产业密集带的对策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皖江城市带为例,从规模、质量、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0~2012年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值;并通过ESDA模型揭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值增幅达到32.29%,变异系数CV上升说明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日趋显著;县域经济全局上呈现出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集聚型发展模式;局部上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芜湖、合肥的县(市),而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池州、安庆的县(市),且分异格局相对稳定。并从重组城镇空间结构、调整城市产业格局、完善区域基础设施3个方面提出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10.
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路径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皖江开发战略实施近20年来,皖江地区从政府层面制定了一系列开发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皖江城市带是皖江区域的核心轴线,在融入长三角的大潮中发展较快,但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差距在拉大,融入时间将会增加。皖江城市带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优势,但区域核心不突出,内聚力不强。加快皖江城市带建设的突破口是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城镇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皖江城市带整体功能,强化一体化措施,加强城市带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旅游的异军突起,城市旅游景观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新宠。在旅游者游览要求持续增涨、鉴赏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城市旅游景观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城市人工水体旅游景观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出了如何选用与水体景观搭配适宜的四种观赏鱼种(红尾副鳅、锦鲤、锦鲫和胭脂鱼)来增强景观品质的方法,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专,Jk4~C、职业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对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声望、稳定辅导员队伍具有积极的作用。抓住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家化的实施路径,以期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探索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具体途径,构建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回顾企业理论演进史的基础上.比较与评述了各流派企业本质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认为,各流派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从分析与讨论的焦点来看,集中体现为生产、交易与契约3个概念;而从认识与方法论来看.主要包括分工、交易成本与熊彼特传统3个角度。因此,对企业本质的认识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18.
论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小江  夏力 《经济管理》2007,(20):65-70
产权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它决定着社会如何组织生产和进行分配,因此,规范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石。如何建立起高效的产权制度,是我国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对我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及实现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执行力:企业管理成效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企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有许多企业感到困难重重,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的制约外,企业自身执行力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只有拥有了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将卓越的战略变成现实,才能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合到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中,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地勘单位改制进程的不断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发展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其壮大的重要趋势。对多元经营的优势与风险的正确认知是地勘单位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地勘单位在发展多元化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清经营风险,利用协同效应,才能实现多元化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