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松嫩平原自然宜垦性及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完善中国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自然开发潜力方面的研究。[方法]文章从自然适宜性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地形、气候、土地类型和土壤4个方面15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专家打分等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松嫩平原宜垦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1980—2015年松嫩平原自然宜垦性整体较好,最适宜垦区与较适宜垦区占松嫩平原面积的5068%,分布在松嫩平原腹地大部地区,中部、中北部、中南部等地;(2)松嫩平原已开垦耕地资源中,持续利用耕地占松嫩平原面积的4814%,空间上与宜垦程度高值区高度吻合;(3)新增耕地占区域面积的126%,以中度适宜垦区和较适宜垦区为主;(4)松嫩平原耕地后备资源占松嫩平原土地面积的1556%,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均有分布,耕地后备资源中度及以上宜垦区占后备资源总量的7465%。[结论]目前大庆市和白城市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但其中轻度及不适宜开垦区所占比例大,开发难度较大; 松原市可开发资源相对丰富且开垦难度小。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河北省耕地资源现状以及耕地资源面临的形势: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不断下降、新开垦的耕地质量低;提出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重要性;分析了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结构组成、类型分布;在衡量各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及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对河北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方向和开发潜力分区域做了初步探讨;预计到2030年河北省的人均耕地将在0.78bm^2左右;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应注意因地制宜、合理有计划地进行开发、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补充耕地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地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布比较零散;从类型上看,嘉荫县沼泽地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其他草地。为满足耕地数量、质量和类型上的占补平衡,至2020年最低需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面积10 683.83hm~2,最高需要开发12 426.34hm~2;其中补充旱地、水田和水浇地的面积分别为10 513.35hm~2、163.78hm~2、6.71hm~2,且消耗时间小于15年。[结论]研究明确了耕地后备资源补充潜力,为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正面临着城市建设空间已趋饱和,建设成本不断加大等问题,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合理使用建设用地提供依据。[方法]评价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限制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选取坡度、地质灾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人均用地面积、人均GDP、交通便捷性和距建成区距离等指标对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1)重庆市受耕地保护限制的区县9个,主要分布于渝西地区; 受生态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14个,主要分布于渝东北和渝东南; 受耕地保护、坡度限制的区县4个; 受耕地保护、生态保护限制的区县2个,分别为长寿区和江津区。(2)限制性等级划分结果为6个区县限制性等级为弱, 5个为较弱, 9个为中等, 7个为较强, 9个为强。(3)重庆市适宜建设区面积有限,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495%,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渝东北地区; 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所占比例较高,多数受地形坡度、地质灾害、农业用地及生态限制。[结论]重庆市土地资源限制性主导因素有耕地保护限制、坡度限制和生态保护限制,适宜建设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渝西片区,渝东北大部分地区和渝东南适宜建设的区域较少且分布零星。  相似文献   

5.
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对西藏可开垦和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耕地后备资源是补充耕地的重要来源,是实现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及缓解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评价中偏重于可耕性而未考虑耕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影响的问题,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开发评价体系各因素的分析,构建了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开发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黑龙江省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尝试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开发评价值进行了计算,并以此为标准,提出了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结果可为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形势下"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开展区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对优化区域农业结构与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的前提下,通过对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了解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现状与当前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掌握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及空间分布情况;同时结合芜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分别从数量、质量及类型方面分析2011~2020年间芜湖市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根据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现有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对策措施;最后,有针对性提出了基于区域"占补平衡"与"异地代补"的政策建议,从而为解决芜湖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与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合理开发区域耕地后备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少有结合农业机械化来统筹考虑区域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献,本文结合农业机械化来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研究,以期结合农业机械化需求来改进土地整治技术、更合理的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推动农业机械应用和区域农业现代化.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考虑区域特点,本文建立了包括自然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生态退化可能性和农机总体应用特性共5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湖南省道县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评价,得到道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47 485万hm2,且总体质量较好,A2和A1等级占到总量近73%;道县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道县中南部,该区域属于道县的平岗区,地势高差变化相对小;在来源地类上,主要以其他草地为主;在农业机械应用上,道县总体应用条件一般,但在集中分布区域应用条件尚可.以耕地后备资源的特征为主导因素,将全县划分为开发主导区、整理主导区和生态保育区.开发主导区,是该县耕地后备资源大规模开发的优先区域.坡度在6°以下的耕地后备资源,可配置中型的耕整机械和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在6°~ 15°的后备资源类型,宜采用中小型或小型农业机械.整理主导区,区内耕地后备资源适宜纳入到现有耕地资源中一并进行整理,农业机械尺寸取决于该区耕地资源条件.该区大部分总体平坦的耕作区域适合于中型农业机械;山丘冲田以及坡田,耕地散而破碎,适合于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生态保育区,进行开发的优势度低,除泡水周边耕地可采用中型农业机械外,其他区域适合采用人力控制的微型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北京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从数量和质量上确定北京市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划分和确定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的三大分区和开发利用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耕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通过研究大都市耕地空间分布特征,为耕地保护和优化耕地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利用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在ArcGIS 101中提取出耕地要素图层,采用重心模型确定城市重心位置,运用象限分析法把天津市分成8个方位,分析天津市的耕地空间数量分布特征,利用核密度估算法计算天津市耕地数量的核密度值,继而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核密度分区来确定天津市耕地密度等级,分析的耕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总结出影响耕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针对性地提出耕地保护建议。[结果](1)耕地核密度变化范围为0~8687 point/km2,核密度值由小变大,耕地整体呈由分散向聚集状态演变,天津市主要是以中低密度区(36525 696万hm2)为主,整个区域内的耕地呈分散状态分布; (2)中心城区无耕地可用,耕地核密度等级结构单一; 近郊区的耕地核密度等级结构复杂多样且变化趋势相似,耕地聚集程度适中; 远郊区的耕地面积较多,耕地核密度等级结构不同,耕地聚集程度相差较大。(3)天津市耕地分布主要受到地形地势、土壤、经济发展、城镇扩展、土地相关规划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结论]天津市耕地在各区各方位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特征,借助核密度估算法能更加细致深入地研究大都市耕地在不同空间的聚集程度,对促进耕地空间优化布局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和GIS的延边州耕地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分析了1990~2010年该地区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探讨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延边州耕地总量一直在增长,增加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新增耕地主要位于各县市水土资源良好的宜耕地区,流失耕地主要分布在原有耕地的边缘以及城市的周边地区。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措施,以确保该地区耕地资源得到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分布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实现有序稳妥开发是确保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文章以甘肃省景泰县为例,采用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成果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期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第二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盐渍化等3类因子共11项指标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采取单因子评价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测算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敏感性。[结果]根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可将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综合来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约91.32%面积存在生态敏感性问题,其中以轻度敏感性为主;从单因子角度看,景泰县耕地后备资源的水土流失问题最为突出,敏感性面积比例超过96%,其次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面积达到65.50%, 1.77%的区域对土壤盐渍化存在敏感性。[结论]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为保证耕地占补平衡以及降低生态风险,提出对策建议:应着重对于敏感性高的区域实施更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措施,避免造成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县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桓仁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辽宁省桓仁县为研究对象,进行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和后备资源开发单项潜力评价,然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评定该县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潜力级别.结果表明:土地整理一级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4.93%,二级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9.82%,三级潜力区占全县总面积的35.25%.研究成果查明了新增耕地潜力大小并划分了潜力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的现状、分布、总量构成及特点,依据适宜性评价原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探索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部黄河谷地是高原地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以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例,采用2000-2007年耕地面积数据、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第一、二、三产业值及退耕数据,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分析了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布及开发组合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其开发组合序列是有效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重要前提。文章利用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以县为分级单元对全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潜力分级,对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组合序列进行研究,从而为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顺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Arc GIS空间图形分析法、DPS数据处理系统两维图论聚类等方法确定开发潜力等级以及开发序列。[结果]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从高到底依次分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Ⅲ级潜力区和Ⅳ级潜力区,面积分别为2.726 672万hm~2、2.306 897万hm~2、2.873 594万hm~2、1.378 88万hm~2。[结论]根据两维图论聚类法分析结果得知,江西省各县地域相似程度较高可优先开发的组合有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彭泽县;袁州区-分宜县-上高县-渝水区-樟树市;进贤县-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和樟树市-渝水区-上高县-高安市-奉新县-安义县-永修县等。  相似文献   

17.
省级基本农田数量确定与指标分解方法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基本农田数量确定和指标分解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素分析法和半定量分析法。研究结果:综合考虑现状与规划耕地的总量,基本农田的供给条件以及上级下达给本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确定江西省基本农田数量为2459198.61 hm 2,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6%;采用因素法,综合考虑各设区市人口、耕地面积、后备资源、粮食总量以及非农占用耕地等因素将江西省基本农田分解下达给各个设区市。研究结论:基于多因素的半定量的基本农田数量分解方案方法综合了客观现实与人为主观判断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即将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建设用地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建设用地结构、规模数量及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张,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同步增长;建设用地集约节约水平不高,建设用地外延扩展占用耕地现象较为突出.青海高原东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建设用地的扩张与耕地的减少给区域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建立耕地的数量、质量占补平衡新机制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耕地基准面积应作为考核区域耕地数量、质量是否平衡的指标;依据不同等别的农用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即不同等别的农用地以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的可比性指标,确定农用地等别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储备库,实行先补充、后使用的机制,耕地储备库按基准面积统计管理,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时必须先取得耕地储备库的指标;采用标准样地对比法评定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等农用地宗地评估,可以弥补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比例尺过小、难以实地定界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