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科学评价银行业的结构性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早期针对个体样本的技术性TFP增长研究,本文通过构建并分解加总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对我国银行业以及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及来源进行有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期间,我国银行业的结构性TFP增长表现良好,其中,整体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进一步分解发现,制度创新改善和加总的个体技术进步推动了银行业结构性TFP增长。在整体效率变化方面,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和结构效率变化都有待提高,其中,范围效率变化是抑制结构效率改善的主要因素。考虑不同类型银行,制度创新变化对所有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都影响显著,加总的个体技术变化对股份制和地区性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贡献更突出;加总的个体技术效率变化、结构效率变化、范围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结构性TFP增长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
In this article, we study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FD) on economic growth in western China.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western region because of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West China. We specify the regression models based on the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FD ca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mainly through improving TFP; (2) F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uman capital in promoting GDP growth; (3) The effect of FD on TFP growth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in all regions, but i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economically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包含执法力度的知识产权保护区际度量指标,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运用2000~2010年我国的时间序列及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不同方面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技术效率部分,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贸易开放、FDI是推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否依赖于金融发展水平的问题。结果发现: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之后,外商直接投资才会产生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目前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尚未进入这一阶段,而且本身也不足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较高,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亦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不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以技术创新作为门限变量可以发现,金融集...  相似文献   

6.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measures the levels and growths of regional TFP in China using a panel dataset of China’s 30 provinces from 1978–2014. It then estimates the effects of R&D on regional TFP and its growth furth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TFP on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We find no evidence that R&D has innovation and spillover effects on TFP and its growth in China’s provinces. Nevertheless, R&D can promote growth in regional TFP by helping to absorb new technologies embodied in FDI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FP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cline of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金融中介、企业家精神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金融中介发展尤其是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其增长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远低于创业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金融中介发展主要通过支持企业家创业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Using monthly panel data for China’s 30 provinces from 2007 to 2017,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level of financial support affects the interplay betwee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cro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a threshold mode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ousing price increases substantially impede economic growth,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threshold effect for the sample as a whole. On investigating regional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s, we found that local economic situation clearly impacts on this effect, with significant threshold effects detected in subsamples. While housing price may have positive influences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mid-west subgroup with appropriate financial support, more developed regions returned contrary results.  相似文献   

9.
倪红福 《金融研究》2022,500(2):21-39
基于BF(2020)模型框架,本文构建了嵌入间接税、成本加成和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扭曲—调整的索洛余值的事后核算和结构分解新方法,进一步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WIOD数据库等编制了与模型匹配的社会核算矩阵,实证测算分析了1997—201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变化。研究表明:(1) 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且两者存在明显此消彼长的“跷跷板”特征,劳动的贡献相对较小且贡献率呈下降趋势。(2)纯技术效率变化一直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贡献部分,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是其分水岭,受技术模仿后发优势逐步式微的影响,技术进步速度下滑,但2012年后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影响,纯技术效率逐步提升。(3)扭曲因子配置效率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贡献由正转负,进口中间品贸易条件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贡献率由负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大背景下,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但2007—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扭曲因子配置效率出现短期恶化并拉低了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杨伟中  余剑  李康 《金融研究》2021,486(12):75-95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1.
杨伟中  余剑  李康 《金融研究》2020,486(12):75-94
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及内外部条件的变化,科技创新已成为新时代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以金融驱动技术进步的视角,构建内生增长DSGE模型,分析金融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佐证了我国技术创新的逆周期性,并发现金融资源在企业生产性投资与创新投资之间的分配,可以通过改变生产要素投入规模和技术进步率两种途径影响经济增长,且这两种影响之间存在“跷跷板”关系,但后者更具主导性。在此基础上,诠释了金融、技术与经济的动态传导机制:经济扩张期,企业生产规模扩张,金融资源对生产性投资的支持增加,对创新的投入相对减少,技术进步率放缓;经济收缩期,企业缩减生产规模,金融资源对生产性投资的支持减少,对创新的投入相对增加,技术进步率提升。本研究的政策启示为,面对当前发展新矛盾、新挑战,应把握发展新格局、新机遇,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机制,鼓励创新投资,充分发挥股权市场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作用,并辅以稳健适度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激活企业创新需求,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考虑人力资本的非参数 Malmquist 指数法,测算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市2003~2012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 )变动情况,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方面考量服务业 TFP 。结果发现,丝绸之路沿线九省市服务业 TFP 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却在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贡献。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财政金融支持都对服务业TFP 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鉴此,应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互通;深化对外开放,推动贸易畅通;增强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进货币流通。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空间分工理论,地区专业化包括产业专业化与职能专业化.通过从资本形成、资金流动、风险分散、要素流动等方面阐述中国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机制,采用199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产业专业化和职能专业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中国产业专业化的提升主要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而职能专业化的提升主要依靠金融发展效率和发展深度的提高;分地区回归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罗翔  黄智勇  杨阳 《财务与金融》2014,(2):43-46,51
黄金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水平是衡量我国黄金产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最重要标准。文章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依据我国黄金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面板财务数据,从动态角度对我国黄金产业的效率水平及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2007-2012年,我国黄金上市公司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年均5%的衰退趋势;技术进步效率是制约我国黄金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考察期内,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发生明显的增减变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资源配置的一般理论模型,认为金融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初始条件、市场机制、政府作用、生态环境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各个因素的作用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各因素所产生的平行效应、势能效应、趋异效应以及政策效应的合理引导,可以有效矫正我国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并进而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 rol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especially the credit market, in productivity enhancement has interested many researchers. However, how credit allocation affects firms’ productivity in emerging economies remains unanswered. Using data from the Annual Survey of Industrial Firms (ASIF) during 1999–2007,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credit allocation impacts Chinese firms’ productivity under financial imperfec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of credit market has no influence on Chinese firm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while allocating more credit to non-SOEs significantly promotes firm TFP. Our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firms which are less subsidized, smaller, more external financially dependent, and more labor intensive are affected more by credit allocation. As China is the largest emerging economy, our analysis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rms in emerging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 the determinants of efficiency an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change of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ambodia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We apply two-stage bootstrapping estimation method to a panel data of twenty-sev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period of 2006–13. The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iz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efficiency and TFP growth of banks. The efficiency of domestic institutions is found to b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FP growth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经济运行互动关系中内在非线性结构的前提下,从金融深化角度探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采用1992-2011年我国29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非线性理论的“门槛模型”检验和回归方法,以金融深化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金融深化和外商直接投资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且存在基于金融深化的“双门槛效应”,即不同地区的金融深化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的结构变化,随着金融深化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呈区间递增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金融发展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研发成本、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而对外开放通过示范效应、溢出效应以及拉动有效需求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从全国层面看,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均对我国区域创新具有推动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发展表现为规模的扩张、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金融发展一方面通过资金支持、信息甄别、分散风险和创新激励来促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成本收益结构、政府偏好、政府选择集和诱发社会认知转变来促进制度创新,进而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促进TFP增长。以1992~2011年中国的实际来看,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间接影响TFP增长,但金融结构与TFP增长无显著关系。在金融发展与TFP的关联机理中技术和制度创新存在不完全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